从侏儒到儒学--儒学是术士的理论证实了这一点_孔子论文

从侏儒说到儒——儒为术士说证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到论文,侏儒论文,术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孔子开创的儒学给中国和整个东亚历史以深广的影响。虽然以儒治国的那一页早已翻了过去,但儒学的伟力迄今犹斑斑可见。对儒学的阐释、注解曾是学术研究的中心课题,即使在当今也不失为热点之一。然而,若干重大问题迄今仍悬而未决,“儒”便是其中之一。

儒在孔子儒家学派产生以前便存在,孔子儒家,从儒中来,曾是儒之一分子。孔子儒家成为“显学”后,喧宾夺主,儒逐渐成了儒家学派之专称。那个先孔子儒家而存在的儒是什么?自有汉以来便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大别之,有五家之说:

1.儒为教书匠

班固首倡此说。他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①]一个“盖”字表明了这位史学大家的谨慎。然后人却多奉班氏此说为至论,如:

傅斯年:“儒家者流,出于教书匠。”[②]

冯友兰:“所谓儒,是一种有知识有学问之专家,他们散在民间,以为人教书相礼为生。”[③]

童书业:“儒本是过去贵族官府中掌管教育的人,所谓‘王官之学’衰落后,儒便散在社会上,成为从事私人教育的教师。”[④]

胡秋原:“儒,乡下教书先生之称。”[⑤]

金景芳:“儒字古义是‘有六艺以教民者’。”[⑥]

钟肇鹏:“儒本是周朝学校中的教师。”[⑦]

赵宗正:“可能是与教育有关的专称。”[⑧]

2.儒为术士

许慎始建此说。《说文》人部:“儒,柔也,术士之称。”祖述此说者亦不乏其人,如:

颜师古:“凡有道术皆为儒。”[⑨]

俞樾:“儒者,其人有伎术者。古谓术士为儒,凡有一术可称者,皆名之曰‘儒’。”[⑩]

钱穆:“柔乃儒之通训,术士乃儒之别解。”[(11)]

杨向奎:“原始的儒是术士。”[(12)]

3.儒为宗教性的教士

此说出自胡适。1934年,胡适作《说儒》一篇[(13)]。此文倍受世人推重,胡秋原说:这是胡适“历史著作中最精采的一篇”[(14)];陈来道:此乃“胡适平生论学文当中特别优美而富于想象力”之作[(15)]。经过一番“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胡适断定最初的儒乃殷商遗民,是从殷商祝宗卜史转化而来的教士。胡适此说一出,冯友兰作《原儒墨》,郭沫若著《借问胡适》,钱穆写《驳胡适之说儒》,加以反驳,胡氏之说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然批驳之风过后,又不断有人皈依到胡氏门下,如:

徐中舒:甲骨文中的儒,像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形。古时,祭祖祀神,都要斋戒沐濡。“濡”乃“儒”之初文。儒为殷代一种宗教性职官,与巫祝相近[(16)]。

张岂之:“是一种宗教职业人员的称呼。”[(17)]

赵吉惠、郭厚安、赵馥洁、潘策:“古代宗教之教士,相当于后世之和尚、道士、神甫一类的人物。”[(17)]

何光沪:“儒,本来就是指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有具体宗教功能的人。”[(18)]

傅剑平:“儒”从“需”来,其含义是一种“舞”(巫)在操作巫术时所戴的帽子,戴此冠而操其巫术者,被称为“儒”[(19)]。

4.儒为相礼之人

胡适在《说儒》中说儒的职业之一是“治丧相礼”,冯友兰《原儒墨》也说儒以“教书相礼”为生。其后,有些人把相礼目为儒之本业,如:

任继愈:儒是给富贵人家相礼的一批人[(20)]。

杜任之、高树帜:“专为贵族办理冠(男子成年时的礼)、婚、丧(殡葬)、祭(祀鬼神)等礼仪的一种职业。”[(21)]

唐满先:“办丧事当吹鼓手之类。”[(22)]

何兆武、步近智、唐宇元、孙开太:“是一些主要以相礼为职业的人。”[(23)]

陈俊民:“从事‘相礼’职业的士。”[(24)]

5.儒为“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专号

此说出自郭沫若。在《借问胡适》一文中,他提出此说,但较为含糊。1942年,他又作《论儒家的发生》,此文实就前文改订而成,故多雷同,但在结尾处将“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内涵表述得略清楚一些:

“过去的上层阶级,其生产能力没有,但却晓得礼乐,开始堕落后,新兴的上层阶级骂他们文诌诌的,没有生产能力。现在,新兴的上层阶级要学礼乐,堕落的上层阶级的人,又被重视了,这就是儒的所以产生。”[(25)]如此说来,“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即那些没落了的旧贵族。郭氏此说亦得到一些人的赞同,如: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邹鲁缙绅先生之道——《诗》、《书》、礼、乐,正是一种名为儒者的职业。”[(26)]

吴江:“所谓‘儒’亦称‘缙绅先生’,掌管诗、书、礼、乐方面的知识,用以教民。”[(27)]

除了以上五大派外,还有不少一家之言,如:

何新:儒为乡族基层官吏——胥[(28)]。

刘忆江:儒的前身是保氏——女性保姆[(29)]。

阎步克:儒与商周王朝中主管乐舞的官员,在文化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30)]。

儒成了一个费解的谜。

孔子有句名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31)]后人治学,奉为格言。这对于加深学术研究,无疑是有激励作用的。但另一方面,一些正确的观点也往往横遭怀疑。儒便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儒本有一个正确的定义,这便是许慎的“术士说”。

称术士为儒,在秦汉典籍中可以见到以下二例:

1.医儒。《韩非子·内储说左下》:“齐使老儒掘药于马黎之山。”

2.仙儒。《汉书·司马相如传》:“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

但是,这些例证被郭沫若先生断然否定了,他说:

“秦汉以后称术士为儒,但那是儒名的滥用,并不是古之术士素有儒称。今人中的稍稍陈腐者流更有用‘西儒’、‘东儒’一类的名词的了。秦以前术士称儒的证据是没有的。”[(32)]实际上,秦以前术士称儒的证据还是有的。《周礼》中有两处提到“儒”。《天官冢宰》云:“儒,以道得民。”郑玄注:“诸侯保氏有道术以教人者。”《地官司徒》中有“师儒”一官,郑玄注:“乡里教人以道艺者。”《周礼》中的“儒”、“师儒”是有道术、道艺的人。

《周礼》是讲西周典制的,然此书成书之年代,自汉以来便聚讼不已。

如果说《周礼》不足为证,那么,我们可以举出更为确切的证据。这便是“侏儒”。

侏儒,又作“朱儒”,屡见于《国语》,如:

“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33)]

“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欢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对曰:‘是在欢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可使援……”[(34)]在《左传》一书中,也可以见到“侏儒”之名,如:

“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国人诵之曰:‘……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35)]

那么,侏儒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侏,短也。被称为侏儒的人身材矮小,汉武帝当年豢养的侏儒仅“三尺余”[(36)],合今约0.69米。但侏儒不仅仅身材矮小,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些表演技能。“侏儒,短人可戏弄者。”[(37)]《国语·晋语》有“侏儒扶卢”一句,韦昭注:“扶,缘也;卢,矛戟之秘,缘之以为戏。”扶卢,即后世“缘竿”、“爬竿”杂技之滥觞。这仅是侏儒的表演技能之一。侏儒者流,常出入宫廷,供君主取乐。“侏儒瞽师,人之困慰者也,人主以备乐。”[(38)]

从表演技能这一点上说,这些身材矮小的人也是一种术士。他们被称作“侏儒”,证明儒确为术士之通称,许慎的定义不谬。

孔子一派缘何也名曰“儒”?

最先称孔子一派为“儒”的,乃齐人晏婴。那是在齐景公三十二年(前516),景公向在齐避难的孔子请教怎样治国理民,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9)]景公很是赞赏,欲封赐孔子,佐政的晏婴竭力反对,道:

“夫儒者滑稽而不可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称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40)]景公遂打消了封赐孔子的念头。

这年,孔子年三十又五。

“三十而立”[(41)]。此时孔子的思想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他最引人瞩目的,是擅长礼: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42)]从“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一句可以看出,当时相当一些人都说孔子知礼。故此,鲁国大贵族孟僖子让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学礼。

第一个称孔子为“儒”的晏婴也正是因为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而把孔子列为“儒者”的。也就是说,晏婴是从礼的角度来定义孔子。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43)]孔子自名他那一派为“儒”,是他训诫子夏时:“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44)]子夏,卫国人,少孔子44岁。孔子训诫他,当是孔子晚年的事。这时的孔子,仕途失意,以著书立说、招徒授业为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为何对子夏如此语重心长?在弟子教育上,孔子一向因材施教。子夏对文献典籍有兴趣,多次向老师请教《诗》《易》中的问题,如: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言《诗》矣。’”[(45)]老师说弟子的话可以启迪自己,由此可见子夏在《诗》《易》上颇有造诣。因此,孔子有意培养子夏这方面的特长。在孔门弟子中,列在“文学”科的,惟子夏与子游二人而已。“文学”科培养的,当是传经授业者,后来子夏也正是走上此路。从孔子当时的处境和对子夏的培养目标来看,孔子说的“儒”与授业解惑有关。

综上所述,孔子一派被称为“儒”,最初是因为孔子擅长礼仪,后来则是基于传经授业。

术士乃有一技之长,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者。无论是礼学家还是教书匠,都是有一技之长的,都是术士。也就是说,孔子一派被称为“儒”,乃是因为他们为术士之一种。

从职业上看,前述儒为教书匠、儒为宗教性的教士、儒为相礼之人三说,实也不出“术士”范畴;儒为“邹鲁之士缙绅先生”说,则是从阶级或阶层立论,从郭沫若先生所论述的“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职业来看,亦可纳入“术士”之列。问题是,他们在给“儒”下定义的时候大多否定了“术士说”。他们所论述的“儒”,实际上仅是“儒”的某个方面,或者说是“儒”的某一种。

实际上,名“儒”的不独孔子一派,墨、道两家也曾有此称。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也是儒者出身。《淮南子·要略》: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宋国人,是个“手工业工匠的头儿”[(46)],他的技艺与公输班匹敌: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圉有余。”[(47)]公输班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飞行器——木鸢,放飞于空中,三日不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48)]略逊一筹。工匠和侏儒等一样,也是术士,也名曰“儒”。墨子是“儒者”出身,但不是出自孔子那派儒家。墨子和他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和孔子的儒家在思想主张上颇相枘凿。淮南王刘安的门客误把墨子“学儒者之业”视为学习孔子儒家之业,为了解决墨子既为孔门弟子又为何反对孔子,遂以墨子意识到孔子学说的危害而背叛师门来自圆其说。

集道家思想之大成的庄周,也是儒者出身。《庄子·说剑》说庄子“必儒服而见王”;《史记·荀卿列传》道:“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庄子是儒家的反对者,《庄子·在宥》:“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孔子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被他贬斥为乱世不祥之物。自古以来,学者无不谓庄子的儒者身份是孔门之儒,还有人进一步推论庄子出自孔门中的颜氏之儒。实际上,庄子的儒者身份与孔门无涉,他是位有道的术士,原本就是个儒者。

那么,墨、道两家何以没像孔子那样以“儒”作为自己学派的名称?这其中的原因当是:儒家率先崛起,墨、道两家不便再以“儒”名。关于墨翟生活的时代,到西汉时便成争论的问题。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班固《汉书·艺文志》则断言墨子生活时代“在孔子后”。后人通过对墨子生平事迹的探讨,证实班固的说法是正确的[(49)]。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一般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且年长于孔子。但是,当孔子儒家成为显学时,道家还默默无闻,到庄子方才崛起。孔子儒家“捷足先登”,墨、道就不便再用“儒”名其学派了。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正如此。自战国起,儒越来越多地指孔子儒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渐成儒家学派的专称了。

注释:

①《汉书·艺文志》。

②《战国子家叙论》油印本第10页。

③《原儒墨》,《中国哲学史》下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④《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231页。

⑤《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台湾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20页。

⑥《周礼》,《经书浅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50页。

⑦《孔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7页。

⑧《略说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322~352页。

⑨《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⑩《群经评议》卷十二。

(11)《古史辩》第四册《序》。

(12)《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14页。

(13)《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三分。

(14)《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第119页。

(15)《说说儒》,《原道》第二辑。

(16)《甲骨文中所见的儒》,《四川大学学报》1975年第4期。

(17)《中国儒学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18)《中国文化的根与花——谈儒学的“返本”与“开新”》,《原道》第二辑。

(19)《儒家起源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7期。

(20)《中国哲学史》第1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21)《孔子学说精华体系》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22)《论语今译·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3)《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21页。

(24)《孔子儒家考辨》,《孔子研究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140页。

(25)《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3,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6页。

(26)《中国思想通史》卷一,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9~140页。

(27)《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略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28)《“儒”的由来与演变》,载《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92~298页。

(29)《说儒》,《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第2卷。

(30)《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31)(41)《论语·为政》。

(32)《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1,第456页。

(33)《国语·郑语》。

(34)《国语·晋语四》。

(35)《左传》襄公四年。

(36)《汉书·东方朔传》。

(37)《荀子·王霸》注。

(38)《淮南子·谬称》。

(39)(40)《史记·孔子世家》。

(42)(45)《论语·八俏》。

(43)《说文》口部“名”条。

(44)《论语·雍也》。

(46)童书业:《先秦七子思想研究》第44页。

(47)《墨子·公输》。

(48)《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49)参见任继愈:《墨子生卒年简考》,《文史哲》1962年第2期;周继旨:《墨翟》,《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一卷,齐鲁书社1980年版。

标签:;  ;  ;  ;  ;  ;  

从侏儒到儒学--儒学是术士的理论证实了这一点_孔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