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血友病A合并左上臂血管瘤患者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钱静轶

1例血友病A合并左上臂血管瘤患者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钱静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骨科四病区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记录血管瘤和血友病这2种疾病特点,及一名上臂血管瘤合并血友病A患者的病例简介,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准备工作,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体位及舒适度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健康宣教。

【关键词】血管瘤;血友病;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59-02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软组织常见的良性疾病,据统计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7%左右,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1]。

血友病是一种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Ⅷ)质或量的异常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反复发生异常出血,以关节、肌肉出血最常见。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

(1)血友病A(血友病甲),即因子Ⅷ促凝成分(Ⅷ:C)缺乏症,也称AGH缺乏症,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疾病,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2)血友病B(血友病乙),即因子Ⅸ缺乏症,又称PTC缺乏症、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亦为性联隐性遗传,其发病数量较血友病A少。但本型中有出血症状的女性传递者比血友病A多见。

(3)血友病C(血友病丙),即因子Ⅺ(FⅪ)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是一种罕见的血友病。

15~20/10万男孩中有发病,此发病率在所调查的不同的种族和地域之间没有差异。发病率以血友病A最多占85%,血友病B占15%,血友病C较少见。

血友病A以出血倾向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延迟、持久的、缓慢的渗血,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出血诱因常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及注射等。手术后延迟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自发性出血者约占1/3。

2016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1例患左上臂内侧血管瘤的血友病A患者,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5岁,育一子,一女。因“发现左上臂肿块3年余,肿块变大1年”于2016年08月22日入院。患者3年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上臂内侧肿块,且无肢体疼痛、麻木等不适,未予重视。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肿块开始增大,至当地医院行MRI示“左上臂内侧软组织良性肿瘤”,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查体:左上臂内侧可及一约7cm×5cm大小肿块,质韧,双上肢远端肌力正常。入院后患者否认遗传病史,完善检查,于4天后在全麻下行左上臂内侧软组织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前臂内侧感觉麻木,创口5cm×10cm淤斑,引流出230ml红色血性液体,于首次术后第1天急诊全麻下行左上臂内侧软组织肿瘤术后血肿清除术,术中出血约500ml,输血800ml,术后转入ICU治疗,平稳后转回病房,再次手术当天抽血送至浙江省儿童医院检验,提示凝血因子Ⅷ缺乏,确诊为血友病A,经抗炎、补液、护胃、止血、输血浆、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于再次术后2天拔除2根伤口引流管,于术后16天伤口愈合拆线,康复出院。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再次手术,且医生告知其可能患有血友病,为终身性出血性疾病,危及生命,且会遗传给后代,患者及家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友病会造成关节出血畸形,导致残疾;频繁治疗加上经济困难等原因,致使患者心理异常,精神压力更大,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因此,护士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利用语言沟通技巧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同时介绍疗效好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并安抚家属的不安情绪,家属亲情的支持对患者预后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2.2 充分术前准备

血友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手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出血现象,所以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血工作[2]

2.3 观察病情

2.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观察尿量,有条件者监测中心静脉压,早期发现失血性休克的征象。

2.3.2肢体手术后,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因此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大于100ml/h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患肢肿胀情况,皮肤有无淤紫,末梢血运感觉活动。

2.3.3观察除伤口局部的出血现象外,有无便血、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有无血尿,有无头疼、视物模糊、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出血现象,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等现象。

2.4 用药护理

患者外伤后多表现为局部出血、血肿、积血,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血不易自止,多为进行性出血。因此,输注凝血因子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及时地补充血液所学的凝血因子: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一般采用的方式为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这种治疗要每天两次并且是连续的输注,进而才能够维持血液中成分的浓度。在配置过程中,避免用力摇晃震荡,以免破坏有效成分。血浆自输血科提出后,尽量在2小时内输注完毕,在输注血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要做好质量管理,将使用的血制品仔细检查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问题。患者输注血浆后需要时刻观察其输血后的反应状况,并记录用药前后血压、脉搏、呼吸等方面的变化还有患者主诉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片、吲哚美辛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2.5 体位与舒适度护理

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在急性出血期需要进行卧床休息,需要将出血部位抬高,尽量放置在患者感觉舒适的位置,同时要防止所处姿势出现痉挛等问题。肢体可以利用绷带包裹或者用吊带吊起,包裹的时候不要过紧,避免影响血流通畅。

2.6 饮食护理

血友病患者的进食也需要进行关注,多补充易消化、高热量、清淡、维生素含量多、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搭配,尽量少食勤进,由于坚硬、刺激性食物易损伤消化道,因此,血友病病人因避免食用。生活中保持蔬果的充足,防止便秘发生。在大便不通的时候可以利用缓泻剂[3]。

2.7 功能锻炼

早期(外伤或术后3小时内)严格制动,并抬高患肢,防止伤口出血,并利于静脉回流。中期(外伤或术后3小时至3周)床上循序渐进活动局部关节,锻炼肌肉拉力。以后根据伤情、受伤部位,进一步加大活动量[4]。

2.8 健康教育

对住院患者我们采取个别交谈、宣传册、集体讲解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遗传方式、治疗方法、防护知识,说明有关抑制物的发生、检测、预后及治疗方法。对准备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宣教。还要告知其院外可以参加的活动项目,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照顾,如何自救,学会观察症状,早发现、早诊治,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小结

血友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发生擦伤等现象。在有出血现象时要及时进行治疗,接受良好的护理。血友病是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一旦确诊,患

者将终身“与病共存”,对血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与管理也将持续终身。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掌握预防出血的有效方法,避免或减少出血事件发生,做好自我病情监测,学会出血的应急处理措施,降低伤残率,因此,应支持家属积极参加疾病知识学习和血友病出血的防护工作,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和悲观等不良心理,使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最佳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迪生,叶招明,陶惠民,主编.临床骨肿瘤治疗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04.

[2]崔岩,逯秀玲.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严重出血的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3,2177.

[3]黄秋玲,李辉,申琳,涂慧慧.血友病患者扁桃体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2.

[4]寇振芳.肢体骨折合并血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误诊学杂志,2003,5.8.1959.

论文作者:钱静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1例血友病A合并左上臂血管瘤患者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钱静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