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满了虱子”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论文_袁铮

“爬满了虱子”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论文_袁铮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

—— 陈子善

旧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她以绝佳的才情,纵横于文坛之上。

她叫张爱玲。

隔着一个世纪的门槛,我读她。苍凉的文字却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和朴质又奢华的语言叙述出来,仿若暗夜里开出的花,掷地有声。曾是怀着年少轻狂宣泄似的在她的文字中摸爬滚打,看在旧上海暧昧的胭红的天空下,那女子唱出的一季繁华,一生凄凉。现再读《天才梦》却是字字揣摩尤有不得其深意之处,却也全是叹惜,任由她天才的骄傲和天才的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苦恼如那悠长的戏曲萦绕着我,漫过我的头顶,让我窒息。

同样的十九岁,我在成长,而张爱玲却已长成,《天才梦》既是她在《西风》杂志的征文赛中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展示其卓尔不群的才华,使她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处女作。

她便是文学天才,正如她在《天才梦》中写到的:三岁能背唐诗,七岁写家庭小说,八岁能写乌托邦小说,被视为天才并不为过。但文中你并没看出她的骄傲与虚荣。她只是平实地介绍着自己,没有张扬,没有炫耀,也没有隐埋,甚至还告诉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产,母亲对她的不理解与讽刺,自己是生活中的废物等等,一点都不摆谱,也不作秀。这一刻,你也许很难将此文与那个大红大紫、桀傲不驯、清高孤傲的张爱玲联系到一起。可她就是这样的真诚和有趣,对于生活能力的不足一点儿也不回避,甚至对于她而言,所感受到得更多的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的凄清:是个路痴,不会削苹果,怕见客,还是有自闭症的“宅女”,害怕与人交往接触。

且其行文语言质朴又华丽、温和又苍凉、精练又繁芜。难以想象,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为何会如此沧桑,如此悲凉,会写出如此圆熟有深谙人生况味的文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就是张爱玲的语言——独特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是她将雅俗融合、东西交融,从而达到“就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加上她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是她的文字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张爱玲还擅长简笔抓取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同时巧妙的譬喻,形象的描画,鲜明的对比,随意的嘲弄,也无处不在。如写自己三岁诵诗时的“摇摇摆摆”,听诗的满清遗老“滚下来的泪珠”,虽是简笔勾勒,不事雕琢,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在写弹奏钢琴时,“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一句拟人,将孩童世界丰富的想像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可结尾“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的比喻,又让人大吃一惊,怔忡不已。但她是这样一个不会委屈自己的人,亦擅长享受日常“俗趣”,便也能够领略着自己的“生活的艺术”:“听苏格兰兵吹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有了这些乐趣,即使“爬满了虱子”,生命终究还是“一袭华美的袍”。

张爱玲自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废物”,但却从未屈从于现实,从未放弃心中的美好:“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她的文字像青春一般馥郁,可剖开后才明了,青春的内部伤痕累累。她却以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敏锐,品味生活的乐趣,咀嚼人生的无奈。

她的一生,是在稿纸格里跋涉的,有休憩,但没有停顿;有高潮低谷,但没有结束。也只有她,才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的天才梦是她生命的支点,也是她用尽一生的心血去营造的梦。她成功了,二十年前,爱玲携着一个世纪的绚目的灿烂与孤寂,从人生退场。可二十年后,我们在时光的长河里瞻前顾后,我们一直未完成,延续她的天才梦。而这篇短短的千字文却也像一颗冷星,使每个年代的优秀同梦人,都可以看见方向和光亮。

论文作者:袁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爬满了虱子”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论文_袁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