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时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缓解疼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刘巧玲

刘巧玲 武汉市中心医院 430014

【摘 要】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TDP )对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引起疼痛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将60 例输注果糖二磷酸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30 例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时采用TDP 照射方法;对照组 30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无疼痛率13.33%,对照组无疼痛率3.33%;疼痛程度方面,实验组中、重度疼痛人数6 例,占总人数20.00%,对照组中、重度疼痛人数22 例,占总人数73.34%。结论:TDP 照射法缓解果糖二磷酸钠输注引起的疼痛效果优于常规法。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疼痛;静脉输液【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93-02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FDP)适用于治疗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但FDP 在静脉滴注时对血管刺激性较大[1],轻者引起局部疼痛,可由穿刺点沿静脉走向放射伴灼热感,严重者有烦躁、心率加快、情绪波动,约10%患者无法忍受剧痛而拒绝继续用药,6%患者出现无菌性静脉炎[2],疼痛伴随整个输注过程,停止注射后疼痛逐渐消失。为了减轻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所导致的疼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我科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法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0 月~2014 年1 月在我科住院中输注FDP 的患者60 例。其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55~76 岁,平均64.6 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胀病为35例,心力衰竭为15 例,急性心肌梗死为10 例;均意识清楚,表达能力正常,患者配合度高。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材料 华伦牌TDP;CQJ-23 型(立式单头);辐射直径:124mm,波谱范围:2.5μm~20μm,治疗板面温度:≥280℃~380℃,调节杆长:350 ㎜,额定功率:230W,,定时器范围:0 min~60 min,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小于80﹪;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天静脉滴注FDP 注射液10g,10~15 min 内输注完毕,140~150 滴/min,1 日1 次,连续3 天,疗程根据医嘱执行。两组患者穿刺时均选择弹性好、粗直、易暴露、易固定的上肢静脉进行穿刺,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每天更换注射部位,均选用同一型号的输液器以及针头。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时,采用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方法。

1.3.2TDP 照射方法 穿刺前,使用TDP 对准备穿刺处部位进行照射,TDP 与患者穿刺处肢体成垂直状态,照射时间为5min,烤灯高度距离皮肤为20cm~25cm,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TDP 照射5min 后再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固定妥当后,将烤灯高度调至距离皮肤25 cm~30cm,穿刺处皮肤温度(40℃)适宜,在输液过程中每3min~5 min 将烤灯抬高5 cm,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温度是否过高等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灼热感,如未有灼热感、患者感觉舒适可暂不调节烤灯距离,直到烤灯高度距离皮肤40 cm 左右为宜,TDP 照射至输液完毕后1min~2min 撤除,并观察穿刺处肢体皮肤情况。

1.4 判断标准 采用0 级~10 级线形视觉模拟评估表评估病人的疼痛感受。0 级~10 级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级为无痛,1 级~4 级轻度疼痛,5 级~6 级中度疼痛,7 级~9 级为重度疼痛,10 级为剧烈疼痛[3]。

1.5 评价方法 在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过程中,每3~5 min 巡视患者一次,观察穿刺局部及沿静脉走向皮肤有无红、肿,以及范围大小,使用线形视觉模拟评估表,告知患者其使用方法,请患者告诉其疼痛级数,并做好记录,以备两组数据作为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两组静脉注射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时,患者疼痛情况可见表1。实验组中、重度疼痛人数6 例,占总人数20.00%,其疼痛率为86.60%,其无疼痛率13.33%;对照组中、重度疼痛人数22 例,占总人数73.34%,其疼痛率为96.67%,无疼痛率3.33%,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TDP 止痛作用的原理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主要采用体外施予有效能量和物质发挥其作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产生出波长2.5μm~20μm 带有多种元素特征的电磁波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应元素产生谐振,使元素所在的机体活性得以大幅度提高。TDP 治疗板在特定的温度作用下产生一种恰与人体自身释放的综合电磁波谱相吻合的电磁波,通过照射对人体施以外加信息和能量[4],提高体内各种酶的活性,调整体内各种元素比例平衡,抑制体内自由基的增多、修复微循环的通路等,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代谢作用;提高疼痛物质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患者体内脑啡呔的分泌,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达到解痉镇痛作用。

3.2 FDP 输注时疼痛原因 FDP 属酸性溶液,是一种高渗糖,进入细胞后,一方面通过激活磷酸果糖酶促进糖酵解而使乳酸浓度增高[5],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另一方面促使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改善心肌供氧,从而改善心肌功能,使组织细胞脱水,细胞间液增多,组织水肿,压迫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根据流体力学,液体在管腔流动过程中,液体流动的速度与液体对管腔壁的侧压力成反比,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管壁的侧压力变小,同时快速滴入局部受到疼痛强刺激,调动应激功能,提高了疼痛阈;输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时温度较低,由于低温使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液流动变慢,药液扩散速度变慢,使患者疼痛感增加;另外液体中的微粒也是导致输液疼痛的一个重要因素[6]。

3.3 TDP 照射法的优点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属于无放射性污染,对人体无毒无害,属于绿色疗法;可经久耐用,稳定性高;与其他药物无矛盾;操作简单便捷,护理人员易掌握;使用方便,可根据情况自行调节烤灯高度,移动、存放方便;应用广泛,治疗费用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尤其在寒冷季节使用患者感到舒适,提高患者配合力度,从而达到治疗的依从性。

3.4 TDP 照射时的护理 在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过程中,烤灯高度距离皮肤30 ㎝~40 ㎝适宜,距离过高达不到治疗效果,距离过低容易引起烫伤,加重患者痛苦;指导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随意调节或触碰灯头,以免引起烫伤;辐射时,皮肤表面温度在40℃左右为宜,故患者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询问患者有无灼热感,如有灼热感,应抬高烤灯高度,避免烫伤;特别是老年、危重症患者,肢体感觉迟钝,属于烫伤高危人群,因此在使用TDP 时要悬挂防烫伤标示,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增强烫伤的防范意识,提高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1] 李红艳,姜松,高巍,等.不同湿敷液对静脉滴注1,6 二磷酸果糖致痛的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21[2] 田素英,减少.1,6- 二磷酸果糖对静脉刺激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9):5231[3] 徐封彦,张镜如.疼痛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023[4] 张琳,张贺娟,佛新艳.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促进会阴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J ].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8):701-702[5] 湖南医学院.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36   337[6] 王鸿辰.输液中微粒的临床危害[ J ]药学通报,1979,14(2):701

论文作者:刘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时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缓解疼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刘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