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论文_王晓影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论文_王晓影

古雷经济开发区应急救援中心 福建漳州 363215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地发展,危险化学品的行业生产流程通常都较长、环节十分复杂,设备要求高、产品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危险性的化学品不仅是风险性较高的行业,还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难点行业之一。在近些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日渐的好转,但是事故总量较大,在200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提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活动决策,国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5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实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工作。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管理进行入手,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风险管理

前言:在现代化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理中,一些危险性化学品从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认同程度的不够,存在着企业领导的不重视,职能部门没有能力有效的开展标准化工作,行业主管的部门统一制定相关的文本。运行表单,不够重视和自身企业特点、现场状况地结合,进而建立出一套管理软件,但是不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职工的安全健康体系有所雷同,照搬其他体系,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不完善,危险源识别的不到位,风险评价企业自身的问题等,中介机构又不能掌握实际情况。企业的内部实际安全生产出现了管理的死角、措施的不到位、责任的不落实等,人员缺乏了安全管理、专业培训,出现了违章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内部安全状况形势十分严峻。所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切实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管理

在危险源的风险管理中,必须对企业进行充分调查,对各种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安全风险的评价应按照我国的安全生产及其危险物质管理、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涵盖了系统安全的各方面内容,深入分析了哦家体系地复杂结构,清晰表达出各子系统关系,明确出识别风险源,区分主次,体现出直接的因素,进而建立了可操作性地指标体系。

2 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分为

准备工作、风险识别、安全评价、对策等四个步骤,其中难点及其重点是企业内部危险源识别及其安全评价等级确定。

风险识别主要是指用感知、判断或是归类的方式,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感性认识与工作经验能够作为风险识别基础,对各种资料、事故记录整理、归纳、分析可以有效的识别风险因素,进而实现对各种明显、潜在地风险及其损失规模的研究。

风险识别及其分析方法,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采取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使用的范围、优缺点,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应按照不同企业、不同工艺等,对目标进行研究,进而选择出相关方法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的国家标准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就采取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分析事故地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基于事故的原因统计分析方法,事故的因故连锁模型人为事故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操作、物的不安全状态,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有效的促进物不安全状态,物不安全状态也在客观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条件,其两者之间是相互结合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所耦合形成隐患,将直接造成伤亡事故的出现,甚至是引发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出现。

风险评价主要是对已通过的危险源识别得到地安全因素进行定型、定量的分析,将其和评价的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出系统危险的程度,提出改进的方法。

3构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

3.1借助外力,多管齐下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如果单单的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往往其作用是不明显的,起不到相应的效果。所以,进行构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增加相关的防范意识,法律人员增强自身的法律水准,只有在企业、政府以及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之下,才能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

3.2做到防范、控制和救济相结合

(1)做好事先的防范是基础,我们需要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成本与事后救济相比较小,但是效果通常是最好的。因此,企业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时候,应该要对事前的预防进行重点的注意,做到未雨绸缪,使得企业能够防范于未然,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行。

(2)事中控制。事中的控制防范是关键,事中的控制将直接的关系到法律风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一旦控制不好,就会使得事态严重化,最后在进行事后的补救时,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完成事先防范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事中的控制,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合同风险,一份合同的签订,在签订的时候,往往对我方有利,但是在合同履行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双方一些信件或者会议纪要往往会变更条款。法律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只要把握好了这一关,事后的纠纷就少了,不然就会造成不必要或者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对于事后的救济也是非常有利的补充。通过各种方式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尽最大限度挽回企业的损失,就是所谓的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对风险问题的更加重视,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同时越来越重视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防范法律风险关键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只有管理者给予大力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全体职工参与才能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隋忠常.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华建设.2011(8).

[2]张可华.建筑施工企业集中核算的实施.现代装饰.2011(6).

[3]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学刊,2010(07).

[4] 王东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金融经济,2007(5)

论文作者:王晓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论文_王晓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