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论文_葛红梅

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论文_葛红梅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100)

摘要;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无缝衔接急救护理的具体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成2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着进行无缝衔接急救护理,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反馈效果进行实时记录。结果 对照组患者抢救时间比常规组短,抢救成功率也高于常规组。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几率,高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相对于常规急救护理,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更优,更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严重创伤患者在入院抢救前是危急时期,病情较为不稳定,在此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是急救护理的前提条件。所以,有效及时的急救措施选择非常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急救护理措施也得到了完善。现阶段临床护理方面,已经探索出较适合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1]。这种护理措施主要根据急重症患者的特点及性质采取的应急护理措施。相对常规护理措施来说,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急救护理效率,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本文就针对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应用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此表明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实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出现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和四肢厥冷的临床症状,均被临床诊断为严重创伤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常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患者3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18~68岁间,病程在6个小时以内,创伤类型包括颅脑损伤18例,胸腹创伤17例,骨折15例。常规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颅脑损伤15例,17例胸腹损伤,18例重力撞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诊断评估,包括意识、血压、脉搏、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环境通风给予充足氧气,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根据病情护理需求护送患者做CT.X射线等系列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检查结果送医生诊断,遵医嘱视患者情况而采取收住院治疗。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无缝衔接护理措施,首先借助现代通信和定位系统建立相对完善便捷的急救网络管理体系。包括120指挥系统和救护车定位系统。通过指挥系统实时指导急救现场情况,并收集现场急诊患者的病情资料第一时间提出诊断方案。对救护车的定位便于获取患者的实时动态,制定并完善预备治疗方案。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急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伤情及人数准备好抢救物品、仪器、必要时启动急救应急系统。对患者开展抢救时,首先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急救方案。在诊断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

其次,有序安排护理人员。按不同工作性质和护理需求将护理人员分为四大类[2]。(1)生命体征检测收集组;这类护理人员主要负责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首先对患者意识、瞳孔和面色的表象特征进行观察,根据一系列的生命体征检测,将检测资料填写在护理记录单和交接单上。在检测完成后应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态,一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反馈给医生。(2)联络护送护理小组;这类护理人会员主要负责各科室医生的相互联络,在需要急诊会诊时负责联系各科室医生,同时也负责安抚患者家属情绪,开通绿色通道,联络辅助检查及病房等相关科室,负责护送患者做辅助检查及住院,保证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3)气道支持护理小组;保持患者的气道畅通,给予环境通风保证充足氧气,适当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遵医嘱进行气管插管术、吸痰、机械通气等通气措施。比如在对于并发血气胸的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此来保持胸管通畅。(4)循环支持护理小组;这类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留置针,协助医生行腹部穿刺术、留置尿管、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2.3 抢救日常护理 接诊后保证各科室间的无缝衔接,需要各科室开启绿色通道并组织成立医疗小组,结合患者的病情实况组织急救小组。开启绿色通道为患者节省抢救时间,结合病情联络相关科室紧急会诊,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护送患者进行紧急手术。抢救室专设一名护理人员负责急救仪器、急救药品和各种急救用具的清洁、保养、检查工作,以确保抢救环境、设施和药品等处于备用状态,保证患者得到顺利及时的抢救。在抢救室中常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做到准确、快速和果断的开展急救。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手术需时为(73.26±10.15)min,时长短于常规护理组的(88.92±11.43)min,并且差异比较明显。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9.86±5.45)min,并短于常规组的(50.12±5.67),并差异较为明显。

2.2两组患者抢救效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并且差异较为明显。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44例,成功率为88%,抢救失败6例,抢救失败率为12%。而常规组患者抢救成功34例,抢救成功率为68%,抢救失败16例,抢救失败率为32%。可见,对照组使用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针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抢救护理效率明显过于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的常规组。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化,交通事业的日益发达,代步工具的增多,造成严重创伤事故概率不断增加,事故发生率也在近几年不断上升,这就对医院的急救护理工作提出巨大挑战。严重创伤多见于复合型和多发性创伤,具有危急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死亡。所以,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必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无缝衔接护理措施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采用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手术时间,简化检测和会诊工作,提升抢救效率。通过对比发现,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无缝衔接护理措施,在院前给予有效及时的急救护理,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实时监测和反馈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确保患者安全转至医院。随后在院内通过会诊和急救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由此可见,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所以,在实践临床护理中,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值得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瑜娟. 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4018-4020.

[2] 杨友漫. 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J]. 吉林医学,2014,(06):1286.

论文作者:葛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措施论文_葛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