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今天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地基处理是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基础,地基处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对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跨经纬度的范围较大,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房屋建筑要求,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也不断的在进步。但由于房屋工程基础的施工工序较多,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工程的经济性、安全性与社会效益,同时钢筋笼的偏移及混凝土灌注时的上浮也是房屋桩基础施工经常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熟悉每一道工序的施工特点,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相对于的解决措施,做好每道工序的工作及工序间的衔接,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地基质量。
1 对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分类探析
对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主要是根据地下的环境进行的,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夯实、换填、排水固结、挤密、胶结等方法进行对地基的加固。地基的处理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地基加固的技术、辅助地下的连续墙技术和桩基技术。地基加固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土体地基的承载能力的增强,在最大程度上限制防止地基的沉降和变形;辅助地下的连续墙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侧向的保护;桩基技术是将上部的承载能力传导到地基的深部,通过缓冲更好的让冲击力得到缓解。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方法中,还有几种主要是针对通过被改良的地基土提高地基抗剪切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使地基上透水的特性得到了改善。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特点
2.1 困难性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一些局部性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术做适当调整。因为地基处理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基石,所以想要竣工的工程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地基处理必须得当。因为房屋建设施工时地下工程基本是地基方便的处理,施工局限性有限,导致建筑地基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难以开展起来,一旦方式掌握不对,不仅增加了建筑工程的难度,而且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严重性
从一般层面上看,房屋建筑一经投入使用,地质基础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通常无法弥补,带来的损失也往往是破坏性的远超出地基处理投入成本。地基如果出现问题,房屋建筑整体结构则会失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一旦出现事故,破坏程度巨大,而且事故一般无法预测,多是突发性事故,更加加剧了其严重性。
2.3 潜在性
我们都知道,房屋建筑工程分为很多工序,工序之间环环相扣、逐个推进。若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不得当,遗留很多隐患,将会给地基处理之后的工序带来安全隐患。整个工程就会成为豆腐渣工程,质量不达标。
2.4 多发性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地基设计以及施工不当等问题造成的房屋倒裂等质量问题不断凸显,影响比较严重,损失也比较惨重。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与房屋建筑中的其他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诱因比较多样,而且很容易爆发出问题一旦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不当,导致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质量不过关,尤其是在房屋建筑交付使用后,其地基承载了全部建筑物的负荷,这样会使得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问题很容易显现出来。
2.5 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在地球上的经纬跨度范围广阔,国土面积较大,因此各个地区的地质地貌存在很大的差异,土地种类较多,如盐碱地、软土地、冻土地等,并且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再加上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工艺非常复杂。
3 地基处理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重要性
3.1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抗剪能力指的是地基抵抗施工剪切力的能力。对于不同的地基,其抗剪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不管怎样,地基本身的抗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来自侧向的土的压力过大,超过荷载时,建筑物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使得地基隆起,进而造成边坡失稳,极为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想要使得这一问题得以解决,我们就必须从地基处理入手,严格把控地基处理的每个环节,最大程度的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进而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减缓地基压缩性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地基的压缩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作者认为,地基压缩性和建筑物沉降现象本质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降现象成因很多,常见的有三大类:
(1)房屋本身荷载力、填土荷载力共同作用,地基固结;
(2)受重力影响,地基本身自然沉降;
(3)地基开挖时,影响周围地面的结构组成,造成沉降。为研究方便,我们一直将地基压缩性作为衡量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指标。所以,为了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次数,我们应该加大地基压缩性的测控、分析力度。
3.3提高地基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主要指的是发生地震时地基的松散程度。如果地基的动力特性很差,房屋就很容易发生坍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所以在地基处理时,使用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把地基打结实,就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动力特性,进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4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4.1 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
由于桩基技术具有把来自地基上部荷载力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冲击力的作用。选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代替单一的碎石桩,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碎石桩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转向了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现象。利用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发挥,来减缓地基沉降速率。
4.2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联合处理
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先在填土层中对碎石桩做好处理,以达到对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和挤密的目的,再对强夯点进行选定,在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击散碎石桩,沿着桩径将碎石挤入附近的护土层,以使其能在地基的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并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及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使房屋建筑对地基强度稳定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强夯法在施工中的运用非常关键,其夯击中的夯击次数、深度和夯沉量等的把握准确与否,关系着夯击效果的发挥程度。夯击加固深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层实际湿陷和厚度等级来实现的。单位夯击量要对地基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计划夯击的深度和土壤属性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了夯击的次数,可以先夯两到三遍,再以低能量进行夯击一遍。
4.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通过利用各自的固结能力与天然的地基土混合形成了复合地基,具有增强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和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高承载力的特点。由于上部地基土采用了粉喷桩,改善了其变形能力,有利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提高,使原先固结好的土体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形成的破坏得到避免。无论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还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都涉及到了桩自身强度,桩自身如果在浇灌中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将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5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
5.1 DDC 灰土挤密法
DDC 灰土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复合地基主要目的是改变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从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分析来看,DDC 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符合地基承载力是原天然地基的 2 倍-7 倍,相较于单一的灰土桩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其处理地基的深度大5m-40m,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DDC 灰土挤密法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在非黄土地区,其效果不够显著。
5.2 IFCO 强制固结法
IFCO 强制固结法可以快速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地基的固结速率,通过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固结,房屋建筑工程内部的砂墙可以作为其排水系统,能够加快地基凝固和固结的速度,扩大房屋建筑的排水通道。IFCO 强制固结法的这种加压系统,可以利用真空压力,缩短堵截时间,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质量。IFCO 强制固结法的这两个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加快地基的凝结和固结的速度,缩短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时间,降低地基处理成本,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5.3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被经常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加固环节中,这是一种透水性很强的物质。在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应用在加固充填地基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可以更大的提升冲填土凝固的速度和硬度,同时,这种方法应用在地基的处理中,可以有效地缩减地基处理的成本预算,也就是降低了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是把粉煤灰和淤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进行填充,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基土的固结性质,提高施工技术的可操作性。但是,总体来说,即便是不使用淤泥做辅助材料,粉煤灰吹填法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所以,在未来的房屋建造工程中,这种技术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和上升空间。
结语
我国的人口决定了我国是房屋工程建设的大国,也使我国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得到了很重要的经验积累,一些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甚至领先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在世界上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和推广。通过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处理,在设计中采取关键线路思维,施工中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如架设临时支撑结构等工序,从根本上节省工程量、缩短工期,从而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计算机技术和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结合为我国房屋建设在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复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聂宗银.探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林良进.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
[5]罗信哲.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J].科学之友,2012(6):67.
论文作者:吴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地基论文; 房屋论文; 碎石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