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论文_黄蔚芸

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论文_黄蔚芸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而高年级的数学知识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与概括,更是小升初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灌输层面,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为此,本文对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情景式教学法”进行深入探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字: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也是日后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课堂的重中之重,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情景式教学成为现阶段需大力推行的教学方法。那么,情景式教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又该怎样进行呢?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概念

情景创设是基于“情境教学”这一教学理念而延申出来的概念,它意指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激励等功能的教学情景,营造一个积极、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运用知识,并让学生在身处情景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情境的创设

(一)情景创设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以生为本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情况是紧密相连的。老师不能忽视这一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即利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进行生活化教学,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便于学生吸收、消化。因此,在进行情景式教学时,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情景创设,做到“以生为本”,将让学生感到陌生、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在给六年级学生进行负数知识的讲解时,由于学生过去学习的一直是正数,初次接触负数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为此,为了让学生了解到负数的特点和学习负数的必要性,提升他们对负数的理解水平,老师可以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天气预报,老师可以模仿播报员,给学生播报一段关于温度的天气预报,如:今年入冬以来,由于冷空气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降温现象,西安最高气温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2摄氏度;武汉最高气温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摄氏度;北京最高气温5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7摄氏度。列举出几个城市的具体气温,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城市的气温用数字表示出来。由于只学习过正数,学生对与如何用数字表示零下温度肯定很疑惑,老师便可以借此引出负数的概念,给学生讲解负数的相关知识。通过将负数的知识与生活常见的情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负数相关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老师要尽量使所创情景符合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中。与此同时,情景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到数学知识,所以,创设的情景也应该紧密结合所学内容,达到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的目的。因此,老师创设的情景要在有趣的同时蕴藏着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知识有趣的同时理解知识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为此,老师可以创设“游戏式情景”,在满足学生好动天性的同时,将知识蕴于游戏之中。

例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单纯的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做题练习等可能会让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内容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老师可以创设游戏情景,带领大家到操场进行模拟活动:设置好A、B两个地点,然后测量A、B两点的距离,再选取两名同学进行表演,让他们以不同的速度从两头相向而行,并让其他同学计时,并要求他们对演示过程仔细观察。演示完成后,老师带领同学把所有的要素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相关计算,与演示结果相对照,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情境创设要不断更新、完善,与时俱进

数学知识由于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点,使其难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动力,这也就导致数学的教学效果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不是很好。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往往会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情景式教学是这些方法中被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情景创设时,许多老师通常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是照搬模板,这种缺乏灵活性和特色的情景不仅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会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厌学情绪,造成与最初目的背道而驰的局面。为此,老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情景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改变千篇一律的状况,做到与时俱进的创设情境,从而增强数学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再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演示分东西的情景,并在一旁加以引导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总之,情景的创设方法、模式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情景的创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创设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老师要注意情景的有效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教学内容等利用灵活的手段创设一个与时俱进、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从而发挥出情景教学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野.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7):113-113.

[2] 向春梅.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16):25-26.

[3] 朱敏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浅谈[J]. 读写算:教师版, 2016(42):192-192.

论文作者:黄蔚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论文_黄蔚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