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治疗论文_李黎洁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治疗论文_李黎洁

黑龙江华澳医院 1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内科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实施针对性内科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科治疗

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胃灼热、反酸、胸痛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外的组织所引起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8.63±0.47)岁。

2.病因与发病机制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增强的结果。

2.1食管下括约肌(1ow-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异常:LESP降低、EGJ的结构异常等因素可以影响此高压带的“阀门”功能,使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的机会增多。

2.2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在膈下食管段和胃的贲门部滑入胸腔,使正常的食管胃交接锐角(His角)变为钝角,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抗反流机制被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2.3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当食管运动失调,出现食管体部低幅(小于30mmHg)收缩、蠕动传导减慢、食管体部多峰收缩或非推进性蠕动等“无效食管运动”(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IEM)时,可引起病理性酸反流增多。食管清除能力降低,食管下段黏膜的酸暴露时间延长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从而引起和加重食管炎的发生,是RE发病的重要机制。

2.4食管壁防御能力的降低及反流物的侵蚀:GERD患者因反流液中胃蛋白酶等对黏液层的破坏,使食管表面黏液层不足,因此对反流液的防御功能减弱

2.5近端胃扩张及胃排空功能延缓:研究发现,近1/2的GERD患者存在胃排空的延迟。胃排空延迟可以使近端胃扩张、胃内容量和胃食管压力梯度增加,触发LESP的下降和TLESR的增多,进而导致胃食管反流发生的增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临床表现

GERD临床表现不一,可以是典型的反流症状:反酸、胃灼热、胸痛、反食等;并发食管狭窄或胡桃夹食管时表现为吞咽困难;亦可出现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胸痛及吞咽困难久而造成体重减轻;有的患者食管黏膜糜烂明显,慢性少量出血,可致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因反流物吸入,也可表现为食管外的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咽痛等;可导致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4.辅助检查

4.1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的最佳手段,也是区别GERD不同类型的首选方法。内镜下可见的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及食管狭窄等。

4.2钡剂检查:可发现下段食管黏膜皱襞增粗、不光滑,有时可见龛影、狭窄等,部分患者有食管裂孔疝的表现。动态观察可见食管蠕动减弱,排空减慢。头低位时可见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

4.3 24h食管pH监测:在RE患者主要用来了解酸反流的程度及与进餐、体位的关系。

4.4 24h胆红素监测 胆红素监测仪Bilitec 2000用于24h连续监测胆汁反流,了解有无胆汁反流。

4.5核素显像:饮入标记核素的饮料,予腹部加压,了解有无过多的核素反流回食管内,从而计算反流指数。正常胃食管反流指数<4%,>7%为阳性。

4.6食管测压:可发现酸反流的动力异常病理基础: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一过性松弛、食管体部收缩幅度减低等。此项检查为侵入性,且检测时间较短,难以作为GERD患者的常规检查,仅可以作为症状不典型、疗效不佳及诊断困难时的辅助诊断方法。

4.7病理诊断:肉眼可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急性时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层均可脱落,但一般不超过黏膜肌层。慢性食管炎时,黏膜糜烂后可发生纤维化,并可越过黏膜肌层而累及整个食管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食管瘢痕性狭窄。

5.治疗

5.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节,避免过饱及饮大量水或饮料、汤等,因上述因素可造成胃内压力增加引起胃食管反流;避免高脂肪饮食,脂肪餐可致胃排空延迟,从而使胃内压增加,易出现TLESR;避免饮浓茶或咖啡,可造成幽门松弛,引起胆汁反流[2]。

5.2药物治疗

5.2.1抑酸药:使胃内pH上升,减少反流物中的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达到减轻症状、治疗食管炎的目的。

5.2.2促动力药:增加食管体部的收缩,增加LESP,加速胃排空,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5.2.3黏膜保护药:未能证明黏膜保护药有减轻GERD症状及食管黏膜损伤的作用。

5.2.4 TLESR抑制药:巴氯芬(baclofen)是一种改善胃食管动力的药物,能降低胃张力受体的机械敏感性,从而降低了迷走神经节前神经元对胃感受机械张力神经传导冲动的敏感性,因而抑制TLESR的发生[3]。

6.结果

15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7.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从预防角度来讲,应当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肥胖者应该减轻体重,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更严重,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4]。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实施针对性内科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芸峰,浦斌红,屠丽萍,张妤.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5,28(5):146-149

[2]戴长华.浅谈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J].饮食保健,2016,3(15).

[3]王洪艳,孙士东,倪永泽,毕英杰,杜倩.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19):2988-2995.

[4]梁天玲.浅谈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综合治疗[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608-609.

论文作者:李黎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治疗论文_李黎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