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为电力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已经不能紧紧局限于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更应引入风险控制,做到事前控制,减少进而避免电力事故。接下来,笔者将介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含义,分析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并对完善风险管理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面临大量风险,进而影响到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影响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也就必须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所谓的风险管理,即为管理主体(包括企业与个人)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与手段,科学地识别、分析并且处理在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1 电力安全生产重要性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一般会影响到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安全生产影响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的稳定。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它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社会公用事业性质。因为电和人们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宜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以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它往往还会影响到良好的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心以及社会是否稳定都会受到电力能否安全的影响。
二是,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的效益。电力的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假若某个变电站发生的事故较为频繁,这就会很难做到文明的生产,假若系统是频繁地发生事故,这就很大可能是因为系统中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双双工作失常,导致电力的生产以及输送的配电发生一种混乱的现象,所以电力的企业自身就要处于一种安全的生产状态下进行。
2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组成
2.1电力设备的维护。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于保证电力生产安全及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设备的维护包括运行中的维护以及停运后的检修等。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必须要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操作人员做好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及保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检修。
2.2电力运行的维护。电力的正常运行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电力运行的过程中要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检查各项参数指标是否正常,依据电力生产安全相关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发现异常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巡检,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管理人员还要随时了解互感器、电压器等的运行状况,认真检查仪器设备有无报警及报警原因,对电力运行中的设备进行随时检查。
2.3电力系统的维护。电力系统的维护主要集中在电力运行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收集和处理方面。数据的收集对于设备状态的风险分析相当重要,还可以为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操作人员可以结合主机系统和电力设备之间的实际数据传输,对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及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有利于进行仪器的调控和数据的分析处理,使电力系统处于安全的状态下,保证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电力生产的工作流程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电力的生产过程为电能首先经过升压型的变电站,再通过输电线路送往降压型的变电站,经过内部的转化之后最终由配电线路输送到广大的用户,这就构成了生产和供给以及销售有机统一的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和电能的特殊性质,电能的大规模存储仍然难度较大,因此要求店里的“产、供、销”必须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这就要求电能的连续供应和生产,每一个换季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电力生产安全问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风险的控制非常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分布在人员、设备和工作环境中。主要表现为:
①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导致操作不当,或者安全防护的措施不到位。 ②设备老化,硬件设施老旧,没有及时改进设备导致漏电等问题。 ③工作环境,电力生产过程中其工作环境为高压,电器设备多,而且也会存在一些易爆物品和有毒物质。这些潜在的威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危害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4 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途径
4.1 用“替代法”来实现风险控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力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如果经济允许,用高效能,低风险的设备替代低效能,高风险的设备也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多使用的一种能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的方法。比如,我们已经逐步将辖区内的少油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为真空开关或SF6开关,还有将手动调节改造为全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方法一方面提高了设备运作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过程中风险,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减小。
4.2 用“隔离法”来进行风险控制
所谓隔离法,就是指在电力生产中,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采用各种手段或者方法进行有效隔离,从而使得危险源处于一个固定的范围或者工作人员可以掌控的状态中。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工作人员会严格按照“工作票制度”的要求把检修设备从正常设备中隔离出来,这种隔离方法已经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了。比如:拉开刀闸,利用明显的断开点把运行设备和检修设备隔离;关闭阀门并在法兰处加上挡板,把运行中的系统和检修的系统隔离;在检修现场与带电设备之间,通过设置安全网,使得生产作业的环境和运行设备隔离开来。
4.3 充分采用“个人防护法”进行风险控制
所谓个人防护法就是指当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者接近危险源的时候,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绝缘设备等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电力工作自身存在的危险性,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应该更加重视,在已经为工作人员的安全采取了相关外部保障之后,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情况时,个人防护就成了对工作人员最紧要也是最后的保护,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进入生产区域一定要要求佩戴安全帽等设备,这其实也是对风险控制的一种简单但是有效的方法。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对于电能的需要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电力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风险控制作为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在保证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尤壶.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安全保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55.
[2] 赵明.如何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科海故事博览,2011(12):62.
[3]张鹏.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6(20):128-128.
[4]陈金亮,马亚南,郭延江,等.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J].通讯世界,2015(21):85-86.
论文作者:田广虎,郭效林,桑峰,蒋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1
标签:电力论文; 设备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风险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