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_工作管理论文

坚定不移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_工作管理论文

坚定不移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发行论文,坚定不移论文,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28日至30日,中央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陈至立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地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需要把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对于我们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摆在新闻出版系统同志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

一、认真总结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实践和有益经验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都强调指出,要认真总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实践和有益经验,为改革的全面推开提供思想舆论准备。

新闻出版业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性质鲜明,产业特征突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整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方面。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所确定的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发行单位就有21家,占整个试点单位的60%。这些单位既涵盖了党报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等多种类型,也包括实行新的事业体制、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在9个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也有为数众多的新闻出版单位。

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着重要解决的是以下问题:一是要积极探索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新闻出版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二是积极探索实行新的事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增强活力,实行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依照不同性质分别加强管理的新机制;三是积极探索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的新体制;四是积极探索在新的条件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新经验。在改革试点工作中,我们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认真组织,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在新闻出版管理机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契机,积极推进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创新微观运行机制为目标,对试点单位中具有公益性质的党报党刊和出版社以及试点单位中产业属性明显的出版社和发行集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改革要求和目标任务,分类进行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资源和市场整合的力度,积极推动出版物大市场建设。两年多来,在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主管部门关心指导下,通过试点单位的共同努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必要的典型示范和实践准备。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国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新闻出版总署在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33项,目前仅保留行政许可36项,全国省级新闻出版局也减少了审批事项,严格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新闻出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试点地区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强化了社会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完全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对新闻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目前,新闻出版系统政企政事分开工作进展顺利,除西藏、新疆、青海三省区按计划暂不分开以及福建省即将分开外,其余都已完成此项工作。

(二)试点单位在建立新型领导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在实行新的事业体制的单位探索建立既体现党的领导又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型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对国有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内容的终审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着重在制度安排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确保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权和对出版企业的控制力。他们的做法:一是通过股权结构安排,保证党政主管部门对出版企业重大事项的主导权;二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委对转制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权;三是通过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股份公司领导层和确立公司决策议事规则,保证党委对集团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四是设置编辑政策委员会,对出版导向加以调控。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在转制并组建集团公司后,成立了党组,其主要职责就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调动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集团公司发展。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河南日报、深圳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今晚报在建立宣传、经营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集团党委和集团公司董事会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确保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宣传业务上,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在经营业务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三)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6家发行集团大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比较突出的是四川、江苏和浙江的新华发行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所属的全省112个市、县新华书店整体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制度。全省新华书店6087名正式职工全部转换了国有身份,破除了国有事业单位职工实际上的终身聘用制,3744名职工自愿选择分流,一次性领取经济补偿金,解除了与原新华书店劳动人事关系,1433名离退休人员已移交社保,实行社区管理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吉林出版集团由事业集团转变为企业集团,建立了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通过领导班子的聘任制,全面更新了各子公司的领导班子,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通过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新的竞争机制;在全国出版事业单位中率先实行企业会计法,强化了企业管理,建立了确保国有资产可靠运行的保障机制。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河南日报、深圳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和今晚报分别将发行、广告、印务、置业、物业等经营性资产剥离后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四)推进股份制改造,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试点单位按照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吸纳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共同作为发起人,按照国际通行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模式组建了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子报南京晨报的广告、发行业务以委托经营的方式,与民营企业斯威特集团开展合作,由集团所属江苏南京晨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斯威特集团所属公司具体操作。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与人民出版社等7家国内出版单位、北京博恒投资有限公司及英国派克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试点改变了多年来我国新闻出版单位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对在新闻出版行业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出版物市场主体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五)加快出版物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经营方式改革,推进跨地区经营。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在跨地区经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浙江发行集团积极深化经营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出版物连锁经营。他们通过两年多运行,成功建立了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现代化的图书发行连锁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有物流配送的支撑和推动。2003年7月,集团建成并启用了新的物流配供中心。他们还积极探索跨区域跨所有制连锁经营形式。2004年9月在深圳开设8000平方米的连锁卖场;同年分别在徐州、常熟、无锡、江阴分别开设数千平米图书连锁卖场,2005年5月在上海开设10000平方米的连锁店。出版物市场的地区分割、贸易壁垒一直是阻碍统一大市场建立的“瓶颈”,浙江发行集团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也在贵州、浙江等地开设连锁书店并取得很好的业绩。

经营业态单一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弊端之一。北京青年报在壮大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投资控股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出的大型魔幻童话剧《迷宫》,到2005年演出总收入已达到700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收入超过10万元。该社2005年经营总收入达到8亿元。

(六)培育外向型出版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

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创出文化品牌,将我国出版产业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新闻出版业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在试点中,辽宁出版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全方位的出版对外合作,先后与美国第一国际投资集团公司合作,在美国建立了连锁书店,在纽约成立了大中华出版公司。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同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签订了在海外合作出版的协议,将代表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纳入其网络平台,扩大海外发行量,提升期刊的品牌形象。在去年举办的第57届法兰克福书展上,我国出版单位引进版权731项,输出版权615项,多年来在该书展上版权贸易严重逆差的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试点单位是本届书展上我国版权输出的主体,表明经过改革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投入能力都有明显增强。

改革促进了发展,最近,总署对7家出版改革试点单位和6家发行改革试点单位2003至2005年的运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振奋。与2003年相比,7家试点的出版单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增长。从盈利性指标看,有5家试点单位销售收入增长达到两位数,最高的达60.81%;有6家试点单位的利润增长率达10%以上,最高的达20.76%。7家单位总资产的平均增幅达23.92%,有6家单位的净资产增长率超过或接近10%。从资产运营的安全性看,有3家单位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6家试点的发行集团中除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因集中处理过去的不良资产、合并财务报表、规范关联交易等原因,资产总额为负增长外,其余的资产总额都稳定增长,其中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三年来资产总额增幅均在40%以上。从产品结构性看,6家发行集团一般图书销售增幅较大,其中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一季度一般图书销售增长了30%,教材销售减少了12.59%。

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成功的,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交与的各项任务,达到了中央提出的既积极又稳妥的工作要求,取得的成果表明,中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充分肯定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局部的和阶段性的。从总体上看,束缚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思想观念仍未完全冲破,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尚未革除,制约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难题有待破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新闻出版行业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

目前,新闻出版界仍有些同志在对待新闻出版业改革的重大问题上,还没有完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的表现为守着既得利益不愿改,害怕出现矛盾不敢改;也有的对改革急于求成,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简单地认为改革就是分流裁员;还有的则认为改制为企业后新闻出版单位就应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冲破一切妨碍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改革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改革发展的体制弊端。应该看到,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新闻出版业在转企改制方面不仅有条件,也有许多有利因素。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新闻出版单位就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不再依赖国家财政,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可以说机制上的转换已经走在前面,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关键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改革的成果教育人,说服人。

(二)深化微观运行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的新闻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事业特征,新闻出版战线肩负的许多重要的宣传教育和传播任务本身就属于重要的社会公益服务范畴,应该由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但由于一个时期我国缺乏法定意义上的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国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公益性投入缺乏必要的平台,使得我国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应该具有的导向性和基础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我国出版发行业的产业特征也非常明显,必须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过去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法人体制很难让出版发行单位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严重制约着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三)我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产业的结构失衡问题相当严重。从地区结构看,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严重阻碍着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造成新书越出越多,而单本发行量越来越低。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的集中度偏低,日本的两大发行企业东京贩卖和日本贩卖的图书发行量占全国的近70%;而我国试点的6家发行集团2004年的图书发行量也只占全行业的45%。从产品结构上看,出版收入和利润过分依赖教材的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出版利润中,教材的比重大多都没有超过30%,大众读物的产值贡献率在美国多年来都接近50%,专业出版、教材两项之和也只有50%左右,英国大众读物的产值占到50%;日本则高达80%。2004年,我国共出版图书20万种,其中中小学教材1.1万种,约占5.5%,中小学教材的总印张为170亿印张,占全国总印张466亿的37%;全国新华书店共购进中小学课本及教辅图书81亿册,总定价为429亿元,约分别占全国新华书店总购进116亿册的70%、总定价726亿元的59%。多年来,新闻出版部门虽然一直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定价利润率不超过5%的规定,但由于教材和教辅的发行量大,一些省区的教材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率仍高达70%以上。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学教材在我国出版种数中占的比例很小,但在出版实物量中占的比例已经很高,在出版利润中的比例就更高了。这样一种产品结构不利于出版产业的长远发展,即使有关出版、发行单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也使得一些地方出版产业由于经济单一显得格外脆弱。随着国家公共财力的增长,一旦对教材实行政府采购、免费发送,那些只依赖教材的出版单位和国有发行企业,如果不认真改革,不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将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四)出版市场发育还很不充分,市场规则尚待完善,市场秩序亟须规范。

目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出版与发行之间信用关系正在逐步打破,适应市场经济、建立在合同契约基础上的新型社店关系还没有形成,折扣、结算、划款关系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可以遵循的制度,影响了出版与发行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出版与发行之间、出版与印刷复制之间,相互拖欠货款严重,许多经营单位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症结就在于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出版产业的行业自律意识不强,自主能力较弱,整个新闻出版业成立的行业协会不少,但尚未充分发挥作为联系政府与行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国有出版发行单位与民营发行单位在税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还没有统一。侵权盗版活动严重破坏正常的出版物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认真研究从源头上加强治理的有效措施。

(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管理体制改革。即使已经进行改革的地区,新闻出版管理也存在与市县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新体制相适应的问题;新闻出版分级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备。如何进一步科学划分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职责种类和范围,并通过立法加以明确规范是当前宏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中的预警、引导、奖惩、调节、责任、监督、保障机制需要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新闻出版监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书报刊音像电子及网络出版编辑制作、印制复制、发行传播等不同环节特点的有效监管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建立。

(六)新闻出版业还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

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大,加上国家对新闻出版业的优惠政策长期不配套或不落实,不少企事业单位经营困难,有的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长期在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出版、发行工作的同志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十分艰苦,改革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有许多现实问题,比如转制成本就是业内议论较多的问题。由于我们长期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一种“想两头占便宜,实际则两不靠”的体制,许多单位在劳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现行制度不相衔接。这些方面的改革是越晚进行成本越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思想动荡,酿成不稳定因素。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增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其阅读需求,新闻出版领域的各种资源也主要依靠市场法则来配置和整合,新闻出版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就只能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通过具有强大市场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来完成。国有新闻出版单位应该也必须成为我国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战略投资者,但这种主导力量地位不能自封,也不可能长期依靠行政手段来维系。在不断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新闻出版业只有具备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实力与竞争能力,才能既“守得住”又“出得去”,使新闻出版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明确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推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一手抓事业繁荣,一手抓产业发展,促进出版发行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形成科学有效的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出版产业格局,确保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形成推动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当前要着重抓好的重点工作:

一是要抓好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根据14号文件的精神,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新闻出版单位要实行新的事业体制,加大投入。为此,党报、党刊、时政类报刊以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切实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向社会提供基本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实行事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要积极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要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科学的业绩考评机制,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的社会效益。

当前,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支持和培育一批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出版单位,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新闻出版总署正在深入调研,并着手制定“农村书屋”工程,拟通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集中配送的方式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备的出版物。要促进农村地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支持城市企业到农村开设连锁店和超市、便利店等形式的经营网点。做好老少边贫地区建立农民自助读书组织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农村销售出版物免税的优惠政策。

二是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支持和推动中央国家机关在京的一般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报刊社逐步转企改制,条件成熟的即可进行转企改制,今年内要选择一批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转企改制工作要切实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繁荣出版市场,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转企改制工作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转企改制工作,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条件的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兼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出版社、报社、期刊社,从转企改制起,要实行企业的财政、税收制度;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与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工作,根据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转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物进出口公司要坚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实行特许经营或许可证管理。

在尊重主管主办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央国家机关在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要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以及中国计算机报社、机电商报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唱片总公司、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予以指导。要与教育部共同制定高校出版单位的改革方案并予以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明年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重点在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群众团体、科研机构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2008年重点在中央机关有关部委以及民主党派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全面推开。

对转企改制过程中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以及国有发行单位、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变更名称、变更注册地等事项要特事特办,新闻出版总署纳入“窗口式服务”,做到方便快捷;对变更主管主办单位、调整资本构成和业务范围的,只要符合改革要求和现行政策又有利于发展的,在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到位后,可根据发展需要适当配置更多的书号、版号等出版资源。转制到位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要赋予出口经营权。

三是加快出版领域结构调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期刊集团和发行集团,使之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导力量和出版产业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先行试点的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相互持股或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分支机构,确有必要的可适当配置新的出版资源。改革可以搞集团,但改革不等于集团化。我们在鼓励和支持一批大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做强做大的同时,也积极支持和推动一批中小出版单位、发行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群。

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要求,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出版产业领域。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及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新闻出版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出版物市场体系。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切实改变目前出版物市场存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市场封锁、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促进出版物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努力推进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图书发行网络。要研究制定出版物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办法,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买卖书号、刊号和版号的打击力度,查处印刷复制业违法违规案件和行为。完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的信用意识,努力创造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出版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在依法界定职权的基础上,把部分职权委托行业协会履行。行业协会要锐意改革,推进政社分开,实现“自立、自养、自主、自强”,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进一步完善出版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建立版权代理、广告经营、市场调查、信息咨询、资质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五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着力提高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实施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基地和主体。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20号),重点扶持大型出版物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鼓励出版单位扩大出版物和出版服务的出口。积极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认真组织好“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评奖工作,用好“鼓励中国出版物走出去专项资金”,采用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方式,积极建设和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出版基地、出版项目和知名品牌。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出版物市场的出版人才。精心组织好“北京国际图书展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重要出版展的参展工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国外出版的主流市场。

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单位和发行企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兴办实体。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逐步改变我国出版物版权贸易“进多出少”的局面。

四、加强领导、完善政策,确保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是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新闻出版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将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帮助新闻出版单位反映和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闻出版单位和所在地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要把改革工作作为一件重要大事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从2003年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与以往很大的不同就是财政税收等优惠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更大,没有国家优惠经济政策的支持,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就举步维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财政税收、劳动人事、资产处置和规范国外文化产品和资本的市场准入的相关政策。试点工作的经验表明,凡是政策落实好的地区和单位,改革的成效就明显,反之,则困难重重。在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抓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尤显重要。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与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密切合作,抓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进一步调整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改革扎实稳妥地进行。

三是要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法律保障。改革必然涉及现行管理体制,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做好有关法规、规章的“废、改、立”工作。要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要求,抓紧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使改革工作在法制的基础上推进,我们正在争取国务院法制办立项,早日颁布《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今年总署将出台《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并启动《互联网出版管理条例》的立法程序。

四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七大将于明年召开,今年又是建党八十五周年、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文革开始四十周年和结束三十周年,新闻出版系统深化改革、繁荣发展和加强监管的任务都很重。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才能有精力、有条件去深入谋划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业内关心,社会关注,因此,在改革的全过程中,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新闻出版行业的稳定。

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新闻出版改革已由试点进入有计划、有步骤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努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龙新民署长于4月20日在文化体制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标签:;  ;  ;  ;  

坚定不移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