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口笔译对比分析论文_杨倩文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口笔译对比分析论文_杨倩文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翻译所起到的作用之大已不言而喻。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而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也随之加深。中国文化负载词作为承载大量文化积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在翻译中都大量出现,深受中外朋友的喜爱,这也给译者提出更大要求:如何准确地道的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口译和笔译中时间空间的不同,又给翻译造成了不同的目的和效果,他们又有和相同和差异呢?本文就中国文化负载词中的口笔译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规律,总结利弊,更好的在口笔译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口译;笔译;文化负载词

一、引言

世界不断开始从大众传播发展到全球传播或全球通信,在技术和国际组织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媒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已经在现代化进程实现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中国在世纪之初加入WTO,北京入选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等等。所有这些伟大的事件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参与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其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因而为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需要,对高质量翻译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文化负载词是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如比喻、典故、谚语、成语等。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6: 232 ) 。总而言之,文化负载词是承载着文化积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那么,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积淀,具有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词语或习语等等。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决定了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内容更多,要求更高。笔译时,译者一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反复思考,仔细斟酌,最后得出译本。而在口译中,高频率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口译员的心理素质和语言功底都要求更高,没有时间和条件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且这些表达式通常是高密度信息,由于文化差异很难在目的语找到对等表达。

二、案例分析

(一)政治类

例1 承包制 “后来搞承包制”

笔译:Later we adopt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口译:But later, land was contracted to local farmers

分析:承包制是指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的一项土地制度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英文译本官方译法是“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因此承包制可以直接译为“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在口译中,采用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翻译方式,即翻译需要达到一种交际目的,这里的注释译法更好的传达了讲话者的原意,也是表明口译和笔译在翻译目的上存在一定差别,要达到的翻译效果也就自然不同。

例2 二胎政策 Two-child policy

分析:这里关于“二胎政策”实际上口笔译的译法相同,但是提到这个词,是因为这是政府从2014年将放宽生育政策提上议程以来就一直为大家和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而终于2016年开始,“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又叫“全面二胎政策(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与此相对的自然可以联想到是中国多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family planning policy)”,即“一孩政策(one-child policy)”。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随着世界媒体的交流传播,外媒已经明白其具体代表的含义,所以没有做过多注释,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二)文学类

例3 单刀直入 “时间有限,就单刀直入吧”

笔译: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口译:get down to the business by the way

分析:“单刀直入”是一个成语,出自宋·释原道《景德传灯录》:“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原意是勇猛前进,现在则比喻说话直截了当,锋芒尖锐。实话说,这里口笔译者都翻译的准确,而且,笔译的用法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表达,即“切入正题”。这里口译的译法,“business”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这里也是指直接进入话题,也就是提问环节。两者相较,都没有不妥之处,只能从个人习惯和语气程度来分别不同。

例4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

笔译:Flowers in spring and solid yield fruits in autumn have accumulated for three years,then we had a harvest.

口译:Three years is a good time to take stock of what we have achieved.

分析:春华秋实本意是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实,寓意丰收的沉淀,是经过的花开和结果。这里这句话是王毅外长用这句话回答对于提问如何评价中国外交,意思就是经过了三年的花开结果,中国外交已有所成就。这里不得不佩服口译者立即就领悟了这句话的意思,并准确无误,简洁明了的翻译了出来。再观笔译,有些过分遵循文学色彩,却弄巧成拙把“达”都丢掉了。

(三)熟语类

例5 火眼金睛 “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笔译:piercing eye

口译:Basically, we must sharpen our vision to exercise the most-effective regulation.

分析:“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精确识别妖魔鬼怪,后用来形容人的眼光犀利,能辨别真伪。它有个固定的英译法,但是感觉并不常见,也是直译手法,没什么可圈可点。再看口译中,包含了把眼睛擦亮的意思,用的通俗,又便于听者理解,虽然失去了文学意味,但从功能对等上讲,达到了读者中心论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6 花落谁家 “但是不管花落谁家,最后谁当总统...”

笔译:who will be the final winner/who will win the election

口译:no matter, in the end, who gets into the White House...

分析:“花落谁家”是询问在一场比赛中谁将是最后的赢家,笔译上看,意思完全对等,但略显生硬,不地道。于是,口译中用了谁会入主白宫,更是挑明这场比赛就是指美国的总统竞选。这样翻译符合“归化”理论,让人清晰明了。

例7 壮士断腕 “推动壮士断腕式的改革”

笔译:pursue the reform with utmost determinations

口译:press ahead with reform that would be as painful as taking a knife to one’s own flesh

分析:“壮士断腕”比喻做事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这里笔译中用“最大的决心”表示,意译的很恰当,但没有译出字面的意思,就表达不出强烈的寓意色彩,但它的优点是简洁易懂。口译中虽然时间很短,但却把意象表达的相当完整,足见口译员的素质之高,但最近几年这个词成了政府报告中的热频词汇,对这个词慢慢也就有了固定译法,还有一种就是“cut one’s wrist”,都是能展现出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外国友人也不难理解。

(四)现代用语类

例8 硬着陆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口笔译:there will not be a hard landing as long as we stick to the reform path

分析:“硬着陆”是一个经济词汇,指采用强制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迅速恢复通货膨胀率。相对而言的还有“软着陆(soft landing)”,这两个词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词汇,在翻译时一定要遵守固定用法才能避免误解。

例9 大水漫灌 “我们并没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笔译:flooding irrigation

口译:We realize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ll-out stimulus measures

分析:笔译的译法指的是农业中传统的灌溉方式,虽然译法正确,却不符合这里的隐含意义,于是口译中为听者迅速理解,用了“all-out”,跟后面的刺激政策搭配就能理解原意。因为这里“大水漫灌”的双重意义并不能在英语中找到一个完全的对等,所以这里意译的选择是最合适的。

例10 饭碗 “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

口笔译:We will assign possible laid off people to new jobs

分析:这里饭碗指的是工作的意思,如“铁饭碗(a secure job)”并不是盛饭的碗(rice bowl),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它承载在人们把工作作为养家糊口工具的寓意,因此文化差异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其代表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

例11 红包 “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

笔译:red packets

口译:Chinese people can expect more benefits from China’s diplomacy.

分析:红包也是中国文化里独有的一种金钱形式,它寓意人们通过红包,也就是钱,祝福彼此,尤其是小孩。这几年随着社交网络推出了网络发红包功能,这一词也附有新意。这里分享红包,实际上还不是钱,指的是福利,所以口译中用“benefits”更为贴切。

三、总结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中华文化积淀许多年,不断成长发展,形成了现有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翻译这些特有的文化语言、俗语或现代用语到目的语中,在大型外事口译等场合上,对译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译者不仅具体良好的双语掌握能力,还要特别注意这些文化词汇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用最恰当的方式,将其翻译的贴切易懂,以达到“信、达、雅”为完美典范。但文化的差异是注定了翻译中并不能实现完全意义的对等,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对等意象,从而会产生了“不可译性”。这些口译员不仅需要灵机反应,更重要的平时要多加积累,笔译能力也是要出类拔萃的。

口译和笔译,归根到底是同一种翻译行业,但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就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而言,首先,笔译更倾向于字字锱铢,更精确,更全面。而口译则多采用“异化”策略和读者目的论,口译的内容除了基本的准确忠实外,还要照顾听众的感受,尽量让他们理解,也是传达意义的主要任务。其次,既然是中国文化的特有词汇,还是应该尽可能的保留民族特色,要以原语文化为根基,注意运用翻译理论,比如功能翻译理论、归化异化理论等等,避免翻译不被听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了解各语言的民族文化和特色,深入研究不同类文化,比如这里的文化负载词的背景含义等等,也是对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和碰撞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中国文化的沉淀和特色,它的翻译效果对于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显著,各国与中国都建立了密切往来,传播这类文化特色的任务就落在了译员的肩上。本论文将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口译译本与笔译译本做对比,就是分析出其中的规律,和翻译的好坏,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有利于译员查缺补漏,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同时更加关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戴亦非.功能对等视角下交替传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2]高洁、吴晓雷.浅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3]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方梦之,毛忠明. 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8]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倩文(1994.07),女,河南信阳,云南民族大学翻译硕士2015级英语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论文作者:杨倩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口笔译对比分析论文_杨倩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