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走出质量认证的六大误区_质量认证论文

企业应走出质量认证的六大误区_质量认证论文

企业应步出质量认证的六大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认证论文,误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导入我国以来,许多企业把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高和稳定商品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期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但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认识上的差异,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致使一些企业盲目搞认证,以至一些企业千方百计花去大笔费用去国外办认证,有的企业把获取认证当成商品出口免检证,导致企业不切自身实际步入认证的误区,因此,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使企业尽快步出认识和行为上的种种误区,以加快质量认证的进程。

一、要步出企业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对参加认证无关紧要的误区。我国在推行ISO9000标准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对如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体系及怎样选择认证比较陌生。企业还认为,本企业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的各种质量奖,对是否参与认证无关紧要。殊不知,世界各国的质量标准不同,国际客户还是难以了解企业质量处在一个何种水平,采用ISO9000标准后,使企业的质量体系有统一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推进的力度。一个企业要很好地采用ISO9000标准,首先要企业领导重视,因为推行此标准,要涉及资源、机构、时间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有效实施。其次,要对企业各个阶层,从领导到职工都应进行培训,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有效运作的程序。同时,还要有效地实施这些程序,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符合要求的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二、要步出全盘否定过去所构建的质量体系的误区。由于一些企业,对质量认证体系不够了解,以为企业在认证前根本不存在质量体系,必须请专家来重新构建一个质量体系对,对过去采用等同的国际标准建立起来的基本条件存有疑虑,甚至否定。其实,每个企业从产品开发到投放市场,只要能正常运转,客观上就存在一个质量体系,有的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只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其现有体系中或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没有形成体系文件。推行ISO9000标准使原有的体系更规范、更健全、更系统、更完善,改变以往零打碎敲的做法,代之以有计划、有根据地进行体系设计。企业应从现有的质量体系(无论文件化还是非文件化的)出发,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良性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从而确保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所以标准不是天外来客,贯标不是让人们去重起炉灶,认证工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因此,可以认为,没有企业的质量标准的基础,就没有ISO9000的国际标准的形成,企业在等同的质量体系上,经过努力,就有可能获取质量认证。

三、要步出盲目崇尚国外认证机构的误区。在进行质量认证中,一些企业认为,我国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国外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更具有国际信誉度,才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盲目追求认证所谓“含金量”现象是错误的。我国目前采用的质量认证体系是与国际质量体系“接轨”的,是采用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标准。目前,我国具有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已达22家,这些机构均已被列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质量体系注册机构名录》。据中国质协统计,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ISO9000标准后,我国认证机构认证了300多家企业的标准,基本得到国内外客商的认可。我国的质量认证机构与国外的相比,无论在工作质量、收费标准、使用语言以及注册后的监督检查等方面都占有优势。而国外认证机构也是良莠不齐,服务质量有高有低,信誉度也存有差异,有一些信誉卓著的,也有信誉较差的,甚至也出现了来我国开办假冒骗人的所谓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因此,企业在办质量认证中,要克服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防止选择认证机构洋化倾向。

四、要步出认为只有出口任务的企业才要认证的误区。一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把认证看成是出口产品的需要,如果本企业既没有外销任务,又没有出口订单,加之不与外商打交道,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可以缓一缓,甚至可以不搞,形成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但是,难道不与外商打交道的企业就可以不理睬标准了么?认证工作除了来自海外的市场压力外,即使是完全内销的企业,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贯标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我国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向国际水平靠拢,也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质量体系和认证度获得世界上的普遍承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增强企业领导及企业的信心,同时通过质量认证,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说,那些首先采用ISO9000标准的企业就会取得更多的顾客信任,从而拥有更多的顾客。为保护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无论企业是否与外商打交道,谁首先通过认证,谁将首先获益。据资料调查表明,凡是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企业的效益比没有通过的企业效益都高。最近美孚石油公司在英国的调查显示,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比没有通过的企业工业平均值高2倍以上。

五、要步出通过认证,质量管理就达到了完善的误区。有人认为,只要通过了ISO9000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就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其实,贯标是属于以标准为主管理质量,是通过制订标准,要求职工遵守,以取得预期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我国现在多数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基本工作薄弱无疑是一付良药。认证的证书和标志只证明被认证组织的质量体系与标准中某一保证模式的符合性,不证明组织生产的任何产品都是合格的。那种一个组织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就认为产品质量可以放松检查是错误的。忽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会贻害企业产品质量与信誉。因此,通过认证只能看作是完成了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并非是可以代替其他管理手段(尤其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手段)的一种理想化的方法。标准是企业质量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由于该标准强调通用性,它只是对企业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和规定,而不是最高标准。有的企业在广告中大肆宣传自己通过了标准的认证,这在目前认证的企业数较少时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从本质上讲,建立质量体系是企业基本的、应该做到的,而并非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六、要步出质量认证可以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误区。现在,一些地方为推动ISO9000标准的贯彻实施,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如把是否通过认证作为评选优秀企业、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条件之一,把通过认证企业的多少作为主管部门的工作目标,下指标强令开展认证工作,这样做是违背认证的基本原则的,将再一次导致企业管理工作中形式主义的蔓延。在我国,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政企尚未完全分开,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来推动是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但这种通过下命令、下指标等行政方法来推动,虽然能使贯标工作推广迅速,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然而却是促使企业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祸根。如果企业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是为了让上级满意,那么执行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很明显,这种观点是对贯彻ISO9000标准的艰巨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要使认证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就应在市场的压力下,让企业产生贯标的内在动力。这样,才使贯标工作逐步到位,真正参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总之,ISO9000系列标准是一种工具,它象所有的工具一样,如果使用不当,就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任何效益。如果有人把贯标这部“经”念歪了,任由认证过程中这些错误倾向发展下去,将会给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我们对这些异常现象早日警觉,消除认证过程中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则可使企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企业应走出质量认证的六大误区_质量认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