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资源创新开发现状研究论文_汤文广 陈伟

南粤古驿道资源创新开发现状研究论文_汤文广 陈伟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项目课题: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XJ201913714023)阶段成果。

摘要:南粤古驿道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古驿道线路和沿线的村落众多,拥有丰富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通过对2016年以来,南粤古驿道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及南粤古驿道资源在实际开发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模式进行探究,为更好的推进南粤古驿道的发展,让沉睡在南粤大地的“瑰宝”活起来,为更好地推动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南粤古驿道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南粤古驿道;资源开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南粤”是广东省的全称。“古驿道”是讲沉睡在中国大地一种等待综合开发的自然、经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国古代国家统治集权的需要,在中央向各地传递文书、运送物资、人员流动的过程中开辟形成的道路。“南粤古驿道”指1913年前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运用传统技艺修建的通道,包括驿道(官道)和民间古道[1]。南粤古驿道的开发2016年2月正式列入广东省政府工作规划,是广东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布局中的重大规划项目之一。并在这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条属于广东省特色的古驿道发展之路。通过对南粤古驿道文化遗址和站点进行线性规划路程,把南粤古驿道的分散的点连接起来,带动沿线城镇和村落经济的发展,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等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政府将古驿道的开发与精准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户外体育运动等相结合起来,开辟出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建振兴战略和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新道路。

一、南粤古驿道资源

(一)古驿道资源遗存

在2016年,广东省开展了南粤古驿道的勘察和开发,并通过线性规划的方式将分散的古驿道遗存连接起来,打造典型示范性古驿道线路。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开发工作的目标是“两年试点,五年成型,十年成网。”经过这两年多的探索和开发,广东省共计发现了202处古驿道遗存,集中打造11条南粵古驿道重点线路,其中典型线路为6条,约为7000km。

(二)资源空间布局

南粤古驿道的中心位于广州,古驿道线路呈现东、西、南、北网格状分布,主要线路包括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北江 - 珠江口古驿道线路、东江 - 韩江古驿道线路、西江古驿道线路、潮惠古驿道线路、肇雷古驿道线路。六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14 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 1180 个自然及人文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km,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km、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 4330km[2]。

(三)创新组合资源

古驿道的开发和当地的特色有优势进行相结合,发掘古驿道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起来,在保护开发南粤古驿道的同时,发掘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沉睡在南粤古驿道上的遗产活起来,带动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目前南粤古驿道的探索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展览”等组合方式。

二、南粤古驿道资源开发演绎

(一)政策推进

南粤古驿道于2016年2月正式列入广东省的政府工作规划,《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于 2017 年 3 月通过了专家评审是 “推动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布局中的重要环节。2017年5月12日广东省发布《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 2017 年工作要点》强调在推动古驿道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大南粤古驿道线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1300多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建立8处示范性路线,解决线路中15个贫困村脱贫的问题。十九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元开发模式

南粤古驿道的开发经历了“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展览”等多元组合开发模式。在“古驿道+体育”方面,主要成果有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了国内外专业运动员、运动爱好者和当地村民参与进来;在“古驿道+文化”方面,广东省住建厅、教育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等5厅局筹办“文创大赛”,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南粤古驿道建设,吸引当地的高校参与进来,并将所获得的作品进行宣传应用。在“古驿道+旅游”方面,试点多个具有古驿道遗址特色的乡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休闲徒步、健康养生、特色文化体验,吸引游客体验古驿道特色文化,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古驿道+展览”方面,广东省博物馆在2017年8月31日到12月3日于博物馆三楼书画展厅举办了《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通过对南粤古驿道文化的宣传,向参观者展示南粤古驿道的文化的魅力,吸引参与南粤古驿道体验的兴趣,推动南粤古驿道的更好发展。

三、典型实践应用探索

南粤古驿道资源开发建设的综合工程正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创新采用了“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展览”、“古驿道+文创比赛”等多元组合方式,各类体育竞技赛事、“古驿道”文化旅游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展览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随着广东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陈列在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古驿道、瑰宝也“活”了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乡村振兴

广州市从化区钱岗村,属于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始建于宋代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钱岗村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村子里古建筑遍布,历史文化形态保存完整,拥有古树、古祠堂、古民居、古遗址,且保存状况良好,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钱岗村抓住建设的重要时机,以南粤古驿道发展为契机,利用现有留存的乡村道路资源,多远化发展乡村建设,通过现有留存的特色传统文化基础和结合南粤古驿道发展的政策要求,将钱岗村打造成为古村文化熏陶、运动休闲走廊、三水养生绿谷,全方位打造南粤古驿道开发带动钱岗村经济的发展。2017年以来,钱岗古村及沿线其他村落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4亿元。

(二)体育赛事

南粤古驿道项目的开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将南粤古驿道的开发与推动广东户外体育、乡村旅游的健康之路,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将古驿道的文化串联起来,让埋没的古驿道文化活起来,不断地推广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广东省开始举办了多项关于南粤古驿道开发的体育赛事。2016年开始举办多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通过以南粤古驿道的线路和文化资源,开展关于定向运动的专项体育赛事。在2016年举办的 8 站赛事,就吸引了来自省内外、港澳地区以及加拿大、土耳其等国际选手超过5000人次[3]。并在2017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府函[2017]109号),明确要求 2017 年举办 10 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基础下,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参赛人数迅速增加,云浮郁南站参赛人数近 3000人,惠州罗浮山站参赛人数更是达到近5000人.。

(三)文化展览

《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将于2017年8月31日至12月3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展厅与观众见面[4]。通过聚焦南粤古驿道历史脉络,展出具有南粤古驿道魅力的300多件/套重要历史文物,陈列与道路、人员和商贸有关的历史见证物,向参观者展示了南粤文化的包容和多样性和南粤古驿道资源综合开发的巨大潜力,吸引参观者走出展厅后,通过徒步、定向越野、旅游、休闲养生等文化休闲活动,感受南粤古驿道的文化魅力,并带动古驿道及沿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南粤古驿道的建设。广东省住建厅、教育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等 5 厅局筹办“文创大赛”,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南粤古驿道建设。2017年5月,“文创大赛”在8 处古驿道示范段之一的台山举办,通过组委会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大赛的硕果累累,台山站一共有11所高校相应参加,共收集到了50多项参赛作品,并将收集到的作品应用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特色的建设和宣传的过程中去,将大赛取得的成果更好的为南粤古驿道的发展服务,让传统文化能够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荣誉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探索过程中的不足和建议

南粤古驿道从2016年2月正式列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经过了两年多的推广和发展,探索了“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展览”、“古驿道+文创比赛”等组合方式,发掘了南粤古驿道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很好的推广了南粤古驿道的建设,加深人们对古驿道文化认识和发掘南粤古驿道的文化资源,推动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更好地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但在两年多古驿道线路的迅速扩张和相关活动组织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开发资源的优质内涵不够丰富;过渡开发资源,造成资源的不可持续性等主要不足之处,需要引起关注。笔者认为有效开发南粤古驿道资源应遵循从内涵上加以丰富,拓展文物特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一)古驿道线路和文化景点的挖掘过程中,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南粤古驿道线路主要分布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粤西和粤北地区,开发古驿道线路,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产生影响。没有进行实地的调研和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的古驿道进行开发,古驿道文化资源会被浪费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古驿道线路的挖掘,应对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在确保能够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保护修复性开发,避免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盲目建设。公共设施是南粤古驿道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古驿道长期整体布局出发,打造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深度发掘古驿道的文化的特色,打造独特的古驿道线路

广东省在两年多对南粤古驿道的迅速开发过程中,共计发现了202处古驿道遗存,集中打造11条南粵古驿道重点线路,其中典型线路为6条,并采用了“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文化展览”等组合方式,对古驿道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盲目性,没能深度了解和发掘文化古驿道文化的内容,便进行开发,获得了数量的快速扩张,没有达到质量的保证,线路的开发过程中模式较为单一,每条线路缺乏特有的特色。南粤古驿道的开发,用该注重深层次的研究,与其他线路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发掘深层次的文化资源,打造特有品牌,提高线路文化的竞争力,建设特色南粤古驿道线路。

(三)引入市场主体和民间资本进行共同开发,提高发展的可持续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南粤古驿道首届文化创意大赛、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南北通融 - 南粤古驿道展览”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人进入南粤古驿道的开发过程中来,扩大了南粤古驿道开发的影响力,探索出“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古驿道+文化展览”等组合方式,让更多人对南粤古驿道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推进了南粤古驿道的进一步开发。但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主要是政府主体进行推动,对开发的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有显著地提升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属于“输血”式发展方式,政府的帮助开发下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暂时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南粤古驿道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的引入,发挥市场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吸引更多市场要素向南粤古驿道的开发建设中来,实现南粤古驿道的可持续综合开发,拥有市场竞争力,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发展,同时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好陈列在南粤大地丰富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吴磊,张新安.南粤古驿道定向运动赛事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7(4):51-52.

[2]《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广东省住建厅、广东省文化厅等) [EB/OL]. http: / /zwgk. gd. gov. cn/ 006939799/ 201711/ t20171123_732116. html

[3]王长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发展定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 38(5): 61-63.

[4]佚名.广东省博物馆推出《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5):137

作者简介:汤文广(1997.06-),男,广东汕尾人,在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通讯作者:陈伟(1972.11-),男,河南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此项目指导老师。

论文作者:汤文广 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南粤古驿道资源创新开发现状研究论文_汤文广 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