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_欧洲一体化论文

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_欧洲一体化论文

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作用论文,在欧洲论文,一体化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1999)02-0001-06

西欧是近代政党的发源地,也是政党政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西方学术界,研究西欧政党的著作多如牛毛。欧洲联盟(含欧洲共同体)是战后地区一体化的先驱,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有关欧洲一体化的著作也已纷纷问世。然而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政党与欧洲一体化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有限,有必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政党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欧洲一体化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影响。本文将就第一方面的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问题颇为复杂。这首先是因为欧洲一体化从战后实际启动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一体化运动的跌宕起伏,政党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或强或弱,多有变化。其次,西欧政党种类繁多,各类政党之间具有不同的社会基础、意识形态和组织结构,它们从本身的观点和利益出发,对欧洲一体化进程或积极支持,或强烈反对,或消极观望;各类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一体化的支持或反对的程度也有所变化,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态度。第三,欧盟是由若干民族国家组成的,它从刚成立时的6国发展到今天的15国。 每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的地理、历史、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特点,以民族国家为自己生长沃土的政党,都难免带有本国的特点,从而影响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因此,即使属于同一政党家族的各国政党,在对待一体化问题的态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最后,欧盟存在着不同的机构,如欧洲委员会、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等,在这些机构中,政党作用的方式和影响力也不同。总之,不同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党,在欧洲联盟的不同机构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将以不同类型的政党为主线,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发展,简要说明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表现形式。

在西欧各国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它们根据意识形态色彩的浓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系列,或“政治光谱”:共产党、社会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和极右翼政党等。当然,实际情况比这还要复杂得多,例如除此之外,民族主义政党、农业党和绿党等,应处于政治光谱的什么位置,历来就存有争议。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政党规模不同,力量和影响相差甚远。从西欧的政治史看,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党(含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和保守党,它们通常被称为西欧政治中的“四大家族”。(注:See, forexample.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3—4.)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正是这“四大家族”所起的作用最强, 影响最大。

对欧洲一体化始终起推动作用的政党家族是欧洲基督教民主党。在40—50年代欧共体的初创时期,站在一体化运动最前列的就是基督教民主党人。法国的罗伯特·舒曼、德国的康拉德·阿登纳和意大利的德加斯佩里就是基督教民主党的代表,他们由于对欧洲一体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被誉为“欧洲统一体的最重要的建筑师”。(注:罗纳德·欧文:《西欧基督教民主党》,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54页。)

基督教民主党对欧洲一体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有力推动者,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于其自身的实力。基督教民主党是战后在西欧崛起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战后初期,在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基督教民主党是主要的执政党,它们或单独执政,或成为联合政府中的主要角色。这就是上述六国之所以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开路先锋的原因之一。(注:G. Pridham and P. Pridham, Transnational

partyCooperation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Process TowardsDirect Elections,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81,p.17 —18.)其次在于基督教民主党的意识形态。 “一体化”是基督教民主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其它两个是“基督教原则”和“民主”)。“就通过建立有广泛基础的人民党的思想以支持阶级调和和支持国际和解这个双重意义上讲,它特别表现在基督教民主党对欧洲一体化的大力支持。”(注:罗纳德·欧文:《西欧基督教民主党》,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总之, 战后西欧基督教民主党不但热心支持一体化运动,而且有实力推进这一运动,因此它在欧共体和欧盟的机构中占有特别显要的地位。基督教民主党人在1975年以前一直是欧洲议会中最大的党团,只是到了1975年英国工党代表团加入了欧洲议会之后,其第一大党团的地位才被社会党所取代。此外,该党的议员在欧洲议会中担任要职的比例最高,半数以上的议长都出自基督教民主党。

同基督教民主党热心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态度相比,西欧政治中的另一个大家族——社会党的情况就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是不连贯的,前后变化较大;其二是即使在同一时期里西欧各国社会党之间态度也常有不一致之处。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分别作些说明。

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党对一体化的态度总的来说是从消极走向积极,从暧昧到明朗或比较明朗。在战后初期欧洲一体化的初创阶段,西欧最有影响的社会党,不论执政的英国工党还是在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和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都持批评以至反对的态度。1950年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明确作出了英国不当欧共体创建国的决定。其他国家的社会党或支持或反对,意见分歧,矛盾重重。社会党奉行国际主义理论,按理说应该全力支持欧洲一体化,为何在战后初期对欧洲一体化的一系列具体计划和方案如此冷淡以至反对呢?这与各国的国情和各党的具体战略目标有关。有学者认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最初反对欧共体,其理由是它(欧洲一体化——引者注)将使德国同东方的关系复杂化并因此伤害重新统一国家的大业。”(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11.)英国工党则主要是受英国特殊的地理、历史、社会和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始终沉浸在昔日大英帝国的美梦之中,耻于与欧洲大陆国家为伍。但是,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和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西欧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比较快、影响比较大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早在50年代中期,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上态度已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主要标志是1955年10月该党代表加入“莫内行动委员会”,从而结束了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战略。从此除了防务方面的个别问题外,德国两大政党的欧洲政策基本是一致的。(注:John Gaffney.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London and New York.Uoutledge.1996.p.36—37.)促使德国社会民主党态度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党的领导人的更换,工会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支持,社民党在国内选举中的失利和公众压力。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西欧社会党中是有强大影响力的,它的转向不仅对其他国家社会党的欧洲政策,而且对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德国社会民主党相比,英国工党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要迟缓得多。它从50年代坚决抵制欧洲一体化到60年代初期提出有条件加入欧共体,1967年执政期间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历时十多年。它的这种转向完全是客观形势所迫,因而是被动、消极的,也是不坚定的。1973年在保守党希思政府期间英国加入了欧共体,但第二年工党刚一上台执政便提出了重新谈判英国加入欧共体条件的问题,并以英国退出欧共体相威胁。从那以后,欧洲政策问题始终是工党党内争论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80年代初工党分裂的诸多原因之一。

从总体上看,战后西欧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即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特别是到了冷战结束后,围绕《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谈判、批准和欧洲联盟的成立,社会党人在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例如,在各国议会批准马约期间,除英国工党左翼外,欧共体内的所有社会党议员都投票支持马约,积极推动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如上所述,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历史性变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地域性方面。例如,从上面说到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的例子可以看出,尽管两党在战后初期对欧洲一体化都表现出消极以至抵制,但就其产生这种消极态度的原因来说,英国工党比德国社会民主党要深刻得多,因而在后来态度的转变上工党显得更加缓慢和曲折。

再如,同德国社民党和英国工党相比,法国社会党对战后初期欧洲一体化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它支持舒曼计划和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尽管在对待欧洲防务共同条约的问题上一度造成党内分裂,但随后围绕《罗马条约》的谈判以及欧洲经济欧共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该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当执政的德国社民党对欧洲一体化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的时候,法国社会党却从以前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的立场退下来,对欧共体的事务多加批评,特别是以皮·舍韦内芒为代表的党内的激进派,站在左的立场上对欧共体的资本主义性质严加指责。法国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这种倒退,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和法国社会党重新上台执政。因此,可以说,只是到了80年代以后,德、法两国社会党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步调才比较一致。这对于欧洲一体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也冷热不一,参差不齐。就欧共体的初创阶段来说,北欧各国的社会党接近英国工党,荷兰和卢森堡的社会党接近法国,意大利社会党态度暧昧。

在构成西欧政治的“四大政党家族”中,社会党和基督教民主党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家族,它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他两个家族中,自由党从“期待贸易自由化”的立场出发,对欧洲一体化抱乐观的和积极的态度。相比之下,西欧保守党几乎普遍反对建立欧洲共同体。在50年代第一批加入欧共体的六个国家中,组成中右翼政府的主要政党都是基督教民主党而不是保守党,这决不是偶然的。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支持一体化的党派越来越多。总的说来,到目前为止,欧盟各国的主流政党和主流政治派别都是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从1992年欧盟各国议会投票批准马约的情况来看,对马约投反对票的主要来自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极右翼政党和部分绿党的议员。

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同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独特的组织体制密切相关的。联盟既不是传统的国际组织,又不是一般的联邦或邦联,它是具有某些超国家特征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在目前,它由15个主权国家组成,其主要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院。欧盟组织体制上的特点决定欧盟政党在组织和活动上的特点,以及它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方式。

从目前来说,欧盟的政党包括各成员国的政党、欧洲议会党团和欧洲议会外的跨国政党联盟三种基本类型。而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则涉及欧盟的几乎所有机构。这些作用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直接的。从间接作用来看,包括政党对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欧洲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欧洲理事会由欧盟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在欧盟组织中占居中心地位。参加欧洲理事会的各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通常都是各国的政党领袖或政党活动家,其中政府首脑一般都是执政党的领袖。尽管他们不是以政党精英的身份出席会议,但难免带有党派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某些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更替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例如,80年代初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取代法国民主联盟领袖德斯坦出任法国总统,由于密特朗的坚定的欧洲主义态度,他的上台无疑给欧洲理事会注入了支持一体化的新的活力。而1995年戴高乐派的希拉克取代密特朗的总统职位,“却使申根协定的执行复杂化”(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3.)。部长理事会由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相关部长组成,他们中大部分是各成员国执政党的精英人物,同样带有强烈的党派色彩。欧洲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般也是从各成员国主要政党的资深党员中选拔的,而委员会的主席则由欧盟主要政党家族中的“中左”或“中右”党派轮流担任,这已成为惯例。总之,上述机构所固有的党派因素对欧盟的组成和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这与欧洲议会有所不同。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监督和咨询机构,具有部分预算决定权,并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弹劾欧洲委员会,迫使其集体辞职。《欧洲单一文件》,尤其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加强了欧洲议会在某些领域的立法职能。

欧洲议会的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代表机构共同大会,根据《巴黎条约》,共同大会共设席位78个,其代表由各成员国的国家议会选派。1958年3月共同大会决定改名为欧洲大会,席位从78个增至 142 个。1962年3月,欧洲大会改名为欧洲议会。自1979年起, 欧洲议会议员经直接选举产生。本届议会是1994年6月经第四次直接选举产生的, 共有议员567名。从1995年1月起,增加新入盟三国欧洲议员59名,总共626 名。欧洲议会组织上的一个奇特之处是,来自各成员国的议员,并不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进行活动,而是根据意识形态色彩组成跨国界、跨党派的党团。目前共有9个党团。它们是:(1)欧洲社会主义者党党团;(2)欧洲人民党党团;(3)欧洲自由民主改良党党团;( 4)欧洲民主联盟党团;(5)欧洲议会绿党党团;(6)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党团;(7)欧洲力量党团;(8)欧洲激进联盟党团;(9)民族欧洲党团。 跨国的欧洲议会党团成为欧盟一级的政党组织,从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来说,它们很像实行议会民主制国家中的议会党团,它们作为欧洲议会的基本活动单位,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然,由于目前欧洲议会的权力不大,议会党团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与欧洲议会党团相似的跨国政党组织是欧洲政党联盟(目前主要有四个泛欧政党联盟:欧洲社会主义者党、欧洲人民党、欧洲自由民主改良党和欧洲绿党联盟)。欧洲政党联盟具有超议会的特点,它与各国政党就欧洲选举中的竞选纲领等问题进行协调。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洲跨国政党组织的力量和影响日益加强。自1994年开始的本届议会,其代表包括来自15个成员国的101 个政党,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议会的政党数。然而必须看到,不论是欧洲议会党团还是欧洲政党联盟,都还不是典型的政党组织,同各成员国的政党相比,其影响力还十分微弱。

欧盟政党中数量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要算各成员国中的政党。它们历史长、组织严密、有深厚的社会根基。欧盟的每个成员国都普遍存在着从左到右的各种类型的政党。其中,中左和中右是目前各国的主流政党。每个民族国家中各类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和影响不同,它们构成了该国政党影响欧洲一体化的合力。如果一个国家中各主要政党对欧洲一体化均持消极或比较消极的态度,则该国在总体上成为一体化进程中的落伍者,如当今欧盟中的英国和丹麦等国家。反之亦然。由于欧盟各组织机构中都有各国的代表,因此,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的大党对欧盟的建设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欧盟每次扩大时,总是把一个国家有无稳定的且具有竞争性的政党体制作为发展新成员的必备条件之一。

政党是推动或阻碍欧洲一体化的一股力量,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如何估计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却是有不同看法的。在研究政党与欧洲一体化关系的一些学者中,存在着过高或过低估计政党作用的两种倾向。前者认为在欧盟的各机构中,政党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欧盟是由政党政治家控制的一个组织。因而提出了“政党的欧洲”的概念。后者认为,“欧盟的政治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政党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对欧洲委员会和理事会最有影响力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政党”;“尽管跨国政党活动触及欧盟管理的许多方面,但它们还不是政党政府的传统模式”,如此等等。(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7.p.17.)总之,他们认为,政党在欧盟中的组织和活动是软弱无力的,欧盟的组织活动是以民族国家为其基本单位的,因而提出了“国家的欧洲”的概念。

正确评价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涉及到对欧盟的性质和组织特点的理解。如前所述,欧盟是带有超国家性质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在欧盟各主要机构中,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欧洲委员会等具有主权国家联合机构的明显特征,而欧洲议会则带有较强烈的超国家色彩,其议会党团也具有某种超国家的性质。因此,欧盟既具有“国家的欧洲”的一面,也具有“政党的欧洲”的一面,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

从“国家的欧洲”来说,欧盟是由民族国家组成的。50年代初,作为欧盟前身的欧洲共同体便是由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组成的。1973年,欧洲共同体吸收了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个成员国;80年代,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 90年代,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成为欧盟的新成员国。至此,欧盟成员国多达15个。每个成员国都有自己明确的疆界,有不同规模的国土和国民,有各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欧盟的许多机构,如欧洲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和欧洲委员会等,都是由各国的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反映本国政府的利益,具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在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上,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英国首相撒切尔都是“国家的欧洲”的坚强的维护者。戴高乐认为,“国家的欧洲”是欧洲层次上唯一可以接受的权力形式。“对‘国家的欧洲’的任何成份的伤害,都将破坏其合法性。”(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199.)撒切尔1988年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讲话中说:“独立的主权国家之间自愿和积极的合作是建设一个成功的欧共体的最佳道路。 ”(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199.)

另一方面,从“政党的欧洲”来说,欧共体自成立之日起便有了“政党”的因素。如上所述,欧盟各机构中,有的由各国代表所组成,然而这些代表通常都有政党背景;有的(如欧洲议会)则直接由跨国党团所组成。政党之所以成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无法抹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首先,组成欧洲共同体和欧盟的各民族国家都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因而也存在着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的政党或利益集团。其次,欧盟各成员国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有实行政党政治的历史和习惯。第三,由于各成员国政府的代表都具有党派背景,由它们所组成的某些欧盟的机构未必能全面地反映国内各政党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而这些政党和利益集团便打破国家的疆界,而以意识形态(如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划线,组成了若干党团或政党联盟。可以断言,只要欧盟范围内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级和利益集团,欧盟就将存在着“政党的欧洲”的一面。

应该指出的是,欧盟虽然是“国家的欧洲”和“政党的欧洲”的矛盾统一体,但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均等的。在目前,“国家的欧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欧盟的多数机构仍由各国政府的代表所组成,通过各国政府间的谈判进行决策,以各国政府的一致通过作为决策的基本模式,主要的政策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以跨国政党为其组成单位的欧洲议会权力有限,影响不大。另外,从欧洲议员的产生方式来说,欧洲一级的政党也还带有明显的民族国家的印记。虽然自1979年以来,历届议会都采用直接选举产生,但是选举是在各成员国分头进行的,带有浓厚的民族国家的色彩,甚至于“出现在选票中的也是选民所熟悉的本国政党”。(注:Simon Hix and Christopher Lord,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p.15.)此外,在各国选民的心目中,“欧洲问题”不像国内问题那么重要。就像普利姆·范尼切利所指出的:“在意大利,政党对欧洲统一的承诺程度似乎与选民毫不相干;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问题并不是竞选纲领中的重要方面……在选举结果中不起重要作用。”(注:Primo Vannicelli.Italy.NATO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p.38.)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意大利, 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家的欧洲”将逐步向“政党的欧洲”过渡。但只要民族国家依然存在,完全的“政党的欧洲”就永远不会出现。只有从这种基本观点出发,才能正确评价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  

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_欧洲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