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教育目标观_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教育目标观_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思想下职业教育的目的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职业教育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也应该积极关注和认真回应终身教育思想的要求和影响,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一宏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机器大工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向劳动者提出了熟练技能和技术训练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它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或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向往。因为一定水平的职业技术技能是劳动者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这种技能训练,劳动者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同样,如果没有职业技能的训练,劳动者就不可能不断调换自己的职业,也就不能适应职业结构和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而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向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人们需要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变动。这种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的需求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也是人的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虽然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乃至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从人们不断地回归学校、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这一角度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仍有相通之处,即使对于初次迈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水平方向)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垂直方向)的统合”,它“应该是个人或者集团为了自身生活的向上,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可达到的一种人情的、社会的、职业的发达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或提高为目的,并包括全部‘正规的’、‘非正规的’及‘非正式的’学习在内的,一种总合和统一的理念”。[1]而终身学习则强调一个人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下,个体在其一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以求得意识、技能和行为的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其文化素养、社会经验和职业能力的活动过程。无论是正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还是不断回归学校接受职业训练的社会成员,他们所接受的职业教育都是其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一致性。有鉴于此,我们在谈论职业教育的目的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狭窄的范围内,而应站在终身教育思想的高度,将职业教育的目的观置于终身教育的理念之下进行审视,并科学地进行界定,为更好地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终身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教育目的观

在终身教育思想下谈论职业教育的目的观,首先应该明了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的。

(一)终身教育的目的观

追求人性的完善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任何形式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只要是一种正义的教育、一种面向全人类的文明的教育,都应该具有这样的教育目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也不能例外。

最早提出“学习社会”(Learning Society)这一概念的美国著名学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R·M·Hutchins)在其《学习社会》一书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如果不把人性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彻底地转变以往的传统价值观,那么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更谈不上学习社会的创建。他说:“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材的养成中解脱出来,而向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转换。”[2]教育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本然地包含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的传递和塑造功能,把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并在这种传递过程中,不断塑造和完善人类自身,不断实现人类自身的价值。因此,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特征之一,人们积极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希望终身接受教育,正是人类不断追求自身完善,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内在需求的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正是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这一宏大趋势,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我们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我们设想创建和实践学习社会,就必须建基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这一根本目的之上。其实,也只有不断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才能成为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富有人性修养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教育和学习活动。

这种不断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的终身教育目的观,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存。生存是人类自身的第一需要,只有首先保障人类个体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才能不断追求更加高级、更加美好的理想。终身教育对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追求,本然地包含着对人类个体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需求的追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不断地进行学习,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也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披上一件华丽的知识技能的“外衣”,以显示自己的高贵与典雅。完美的人性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并非空中楼阁,它实然地存在于人类个体与人类自身的具体生活和活动中:对于那些因迫于生计而疲于奔波的人们来说,仍不断地、不失时机地、倔强地追求知识和技能,是因为他们深信知识和技能能够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生活;对于那些享有安逸而生活舒适的人们来说,仍不断地、主动地追求知识和技能,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只有在为了生存而同命运的不断抗争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技能,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体现出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的价值。(2)生长。生长即生命的成长历程,是人类个体和人类自身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使自身逐渐完善起来,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人性和人生的真正价值。挪威教育社会学家高涂戈(Yohan Caltung)认为,现代人的生命周期是“C-E-W-R型”,即可分为幼儿期(childhood)、受教育期(education)、工作期(work)和退休期(retirement)四个阶段,人在其一生中依次度过这四个阶段。[3]在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生命历程中,生理与心理的发育与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与积累始终伴随其中。这种生命的生长过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形式和内容虽有不同,但其不断追求完善人性与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却是始终一贯的。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来说,虽然他们生命历程的主要内容是长身体、长知识,但这不是他们生命的最终追求,他们增长体质、学习知识技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人生;对工作期和退休期的成年人来说,他们不间断地学习和接受知识,是为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以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体现其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完美。(3)生成。生成是一种结果,是人的生命历程发展到一定理想境界的表现形式。对终身教育思想而言,生成即意味着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它是在生存和生长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和追求的努力下自然而然地达到的境地,是终身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二)终身教育思想下职业教育的目的观

根据对终身教育目的观的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观与终身教育的目的观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即过程性目的和终极性目的。

1.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

上文已提及,职业教育是因机器大工业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训练和培养熟练的劳动工人,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服务。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展劳动者的技能,培养他们谋取职业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对此,笔者称之为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它也是职业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它应该首先满足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的需求,才能存在和发展。如果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差别,没有训练和培养人的职业能力的职能,则职业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过程性目的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学校,都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办学的重要位置,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这表明,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对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职业教育的终极性目的

职业教育必须追求过程性目的,即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终身教育思想出发,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仅是一种生存和生长层面的目的因素,仅仅是为人们获得生存和谋取职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种谋生的手段仅是人类个体和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一个方面,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应该在更高的水平上为人类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职业教育也应当满足人类不断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终极性教育目的,并围绕这一终极性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哈钦斯曾经指出:以经济的目的而培养人才,实乃是教育的失误。[4]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极大丰富,谋生已不再是左右人类自身发展的根本问题,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职业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变化、职业变动频率的加快,打破了传统的学校、职业对人类个体的封闭和限制,人们要求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职业教育仅仅把办学目标局限在传授学生谋求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后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精神等更高的层面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才能使他们形成适应日后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所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从而不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强大职能,而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性完美发展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未来学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的终身教育目的观,最终必然导致学习社会的形成。哈钦斯指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5]在这样一种以学习成长和人格建构为目的的学习社会,任何教育形式都不应仅仅追求狭隘的目的,而应该从人类个体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目的的高度来调整自己的办学思想、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不断适应和有效促进学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就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无疑是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首先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但是,如果仅仅把办学指导思想局限于此,则必然无法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学习社会终将日益临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做出适当的调整:既要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规格职业劳动者,又要培养人格健全、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社会成员。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对现行的教育制度作了如下评述:现在已到了一个要求建立一种与以往教育制度有着根本的质的区别的时代。换言之,现代新教育提倡人们学习的应是活生生的事物,提倡人们能够自由及具有批判性地去思考问题,并且提倡人们对新知识的吸取要通过终身的过程来进行。”[6]传统教育制度的改变是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使命,职业教育应该尽早吸纳终身教育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来调整自身的办学思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  

终身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教育目标观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