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硬件设施的优化配置_社区医疗论文

论社区硬件设施的优化配置_社区医疗论文

论社区硬件设施的优化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化配置论文,设施论文,硬件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革。市场经济锤炼着人的独立品格,人们对工作单位的全面依赖性减弱了,劳动保险社会化,医疗保险社会化,乃至文娱活动也有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趋向。人们的生活路径正在从线状(家庭到单位)向块状转变,即向自己生活的社区转变,并对社区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加强社区建设成了党、政府和人民共同关心的热门课题。

社区建设需要硬件设施作为载体,而硬件设施资源的配置是否优化,关系到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应该看到,目前社区硬件设施的配置尚不尽如人意。首先是设施分布不均。老城区的社区设施相对比较齐全,但随着人口迁移到边缘地区后,包括地段医院等一些设施利用率下降;而在新社区内,由于种种原因,基本的公建配套设施尚残缺不全,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次是内容落后,规划和建设缺乏前瞻性。现在的公建设施内容和标准基本上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套,已跟不上人们的实际需要。例如,敬老院的不足使老人赡养问题尖锐起来,残疾人的增多使康复室的配套紧迫起来,为独生子女提供交往空间的儿童乐园成为急需,等等。再次是单体性的设施过多,综合性的设施相当缺乏。

社区硬件设施配置之所以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配置上延用计划经济那一套,分配权集中在以行政隶属关系为主的条条上,而社区(如街道)并没有配置权。于是,工会要有职工之家,妇联要有妇女中心,共青团要有青年之家,老龄委要有老人俱乐部,老干部局要有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局要有文化馆、文化站、图书室,民政局要有社区服务中心,科协要有科技站,残联要有残疾人活动中心,而且以上设施从各条条的文件来看,都规定要有多少平方米,但从其功能来看都大同小异,一般包括舞厅、卡拉OK、游戏机、棋牌室、录像室、阅览室、健身器材室等。这些活动场所虽具有同样的功能,却硬要把人按职业、身份、性别、年龄等分开,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人群的多方位交流,是既不经济又不合理的。这种做法还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由于功能重复,设施落后,前往活动者不多,但日常经费开支要维持,服务人员收入要提高,所以都开出小铺面,办起零售点,从而使原本有限的政府的社会公益性资产,一部分变成了经营性资产,被挪作他用。

为此,我们认为,社区硬件设施配置一定要打破条块分割,从社区的实际出发,统一规划,集中使用。这是因为,有限的资源只有经过科学的优化配置,加强其综合性、特色性,才能做到物尽其用,才能使整体效应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在社区建设中,人是第一要素,而人是需要活动空间的。为此,社区空间的布局和功能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从人的需要出发,从实际的可能出发。硬件设施配置应该以快为主,不宜按条条加以分割。同时,现在的社区建设要面向下世纪,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高起点,有一定的超前量。因陋就简,造了再拆反而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社区硬件设施大体可分为四类,即社区公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社区交际设施、社区信息网络设施。

1.社区公务设施。社区公务设施主要指街道办事处用房、居委会用房、派出所用房等。随着“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落实,须进一步考虑的是政府与民间之间的一些中介机构用房,如建立劳动力市场等。从目前来看,带有公务性质的用房应该是能够保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发商“克扣斤两”,报大造小,施工不按计划批准的去做,特别是对居委会用房能克就克,能免就免,因为居委会不掌握行政权力,不能制约开发商。另一种是被机关干部自办三产所蚕食。这种损公肥私,化大公为小公的现象也较普遍。为此,在新建居住区时,应该在规划中就具体落实这些公务用房的地点,并对面积和房型结构加以规定并由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和验收。在老居住区内,可以结合旧区改造逐步调整改善,或是结合街道区划调整,通过撤二建一、撤三建二重新配置。至于劳动力市场等中介机构用房,在新居住区开发规划中也要有其位置,在居住老区则要通过各种渠道补上这些社区功能。

2.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齐全与否,从社会发展意义上讲,事关社区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水平;从经济效益上讲,关系到该社区房产的身价和销售。

商业网点事关开门七件事,当列社区服务设施之首。近两年超市蓬勃发展是件好事,其商品的综合性和购物环境的舒适给社区文明带来新风。但兴办超市不能全然替代其他网点建设,如销售针头线脑、保险丝、蜡烛、灯泡等小商品便民店等。社区中的菜场要加快完成移场进室的过程,要花大力气禁止占路买卖、现杀活鸡活鸭等不文明的行为。新加坡等国家严禁活鲜进市区边宰杀边卖的做法值得仿效。只有各个方面通力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养成城市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否则城市卫生就不可能根本上好起来。

除了开门七件事等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社区服务设施还要满足人们休养生息的其他需要,如三级医疗网、邮局、储蓄所、电话亭、公共厕所、大众浴室等。这些设施应该合理地分布在社区内。按现代的概念,居民步行15分钟应该能找到医疗点、邮局、储蓄所、大众浴室,至于电话亭等应在更近的距离之内。在设计建造这些设施时,也应该吸收一些新概念。举例而言,在建立三级医疗网时,应在医疗保险制度成形过程中也完成三级医疗的合理分工。过去看病,人们必须先到一级医疗点即地段医院,不行的话,再到二级医疗点,即区中心医院,再不行则转到三级医疗点市级医院。这样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有时还会延误病情。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后,病人将具有选择医院的权力,花同样的钱总是先选市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在此情况下,地段医院将面临着竞争的压力。要将竞争中的劣势转为优势,地段医院应该加强医疗护理水平,加强预防保健这一头,有条件的再发展一些特色专科门诊。因为诊断病情,开刀手术,大医院有专家优势和设备优势,但是病情确诊以后,在医疗护理方面,地段医院有就近和收费低的优势。现代医学讲究预防为主,现代生活崇尚保健养身,地段医院贴近社区,致力于预防保健正好扬其所长。

上海市总的医疗资源在全国是领先的,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资源重新配置的空间很大。如目前工业、商业、交通等大系统都有自己的系统管的医院,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社区内既有市级医院、区级医院,还有工业、商业、交通、建设等系统所管的医院,对此如果不加以整合也会出现资源空置。目前许多医院不分等级都争购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倾向应该制止,因为上海市人均拥有CT设备的比例已不低了,如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在建造社区服务设施时,我们尤其要照顾到在社会中处于弱势或需要保护的人群,包括退休后的老年人、智残或体残的行为障碍者,以及未成年人。就目前现状而言,能够为以上三部份人提供方便的社区服务设施实在太少。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已达15%,有的区已占20%。按联合国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8%,就标志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就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不仅是出于人道,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老年设施的建设正是将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推进。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养老院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内容上可将寄托、医疗、康复、娱乐、学习等结合起来,方式上也可以分为日托、全托等。养老院建设的投资方式可以多元化,政府视情予以一定扶持。目前需要入院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呈粥少僧多的态势,养老院办好了甚至会成为一种产业,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任何社会都有残产人,对残疾人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文明水平,反映着民族的教养。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残疾人所享有的设施体现出来的。目前有两类设施是残疾人迫切需要的,也是可能加强的。一类是残疾人的康复室(站、点),其作用或是帮助残疾人进行肢体恢复性训练,或是对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监护。家庭中有了一个残疾人需要照顾,这个家庭在工作与生活上就会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新建或调整出一部分病床开办康复室(站、点),不失为良策。社会主义社会应努力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但就目前而言,上海这几年建设的城市新景观、新设施对残疾人而言,在利用上还是有不少障碍,这需要我们在规划和建设中十分留意。例如,政府机关包括街道办事处,都应该有轮椅车的通道,以保证残疾人不需人帮助就能够进入政府机关办事问询;在主要的公共厕所里,要有残疾人的专用位置;在主要的观光区和商业区的大街上,则要有盲人道板等。

关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已制定了一个法规,但是在未成年人的社区服务设施方面,空白点还不少,幼儿园、托儿所是最基本的设施,少年宫的建设补点和标准升级也要提上议事日程。下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所以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活动站的建设和更新,就显得特别重要。独生子女容易养成“骄娇二气”,我们应该向有些发达国家学习,建设一些锻炼青少年意志品格的野营地,让青少年到大自然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心智和体魄。在社区里,我们还应考虑到这样一种现状,即一门一户的新公房,以及电脑游戏机的发展,使得独生子女们的社交能力下降,合群性和集体主义意识下降,孩子们缺少了可以打打闹闹的“弄堂”空间,缺少了可以穿堂穿户追逐嘻笑的“石库门”空间。过去的孩子在打闹中习惯于人与人的嘻戏,而现在的孩子可能会习惯于同机器游戏,如果调适不当,容易弄成闭锁心理。现代住宅的高密度不但留给绿化的地方过小,而且留给孩子们活动的天地也太小了,以至于竟然无处放一张乒乓球桌。新加坡的住宅底层不住人,住房从二层开始,底层用作空道走廊,据称是为了避潮气,但看来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增加居民特别是孩子的活动空间。在社区内为我们的下一代多建一点设施,是一种面对下一世纪的竞争。一个随处可见青少年活动设施的城市,也一定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和活力的城市。

3.社区交际设施。处于现代生活中的城市人对社会交往的欲望愈益强烈。人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反观自己,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寻找自尊,体现价值,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去感受社会的脉博,去感受丰富多采的生活。已有不少报道说,老年人到国外探亲不久,就寂寞难耐,打道回府。这是因为国外物质生活虽丰富,但与人交流太难了。

现在我们的社区生活正在悄悄改变。随着住宅条件的改善,盛夏季节左右邻居同饮于石库门前,共眠于弄堂路边的现象已不多见。因此人们在搬入新居的同时,往往有一种莫明的失落感袭上心头,因为社区内能供左邻右舍交往共享的空间太少了。在当前的房产市场中,大厅小室的房型见俏,实际上也反映了需要共享空间的心理,不仅表现在社区中,也表现在家庭里。

社区交际设施的建设以综合性为宜,其功能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要为中心。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区别就在于,它除了有服务的功能之外,更偏重于居民日常交往的需要,并且把政府同居民的沟通也寓于其中。例如,在新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考虑设置政府的信访室、法律咨询室、便民答疑室(包括房产登记、计划生育政策、动迁安置、子女入学、困难补助等等);可以设置市民教室,定期免费开课,内容如消费品知识讲座、日常生活小知识讲座、储蓄知识讲座、电脑知识讲座、老人儿童保健讲座等;还可以设置老年茶室,给老人一个天地,清茶一杯,消闲一天;设置健身室,器材可接受社区中企业的赞助;设置手工劳动室,让老年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劳作嬉乐,老人借此动手练脑,孩子们则锻炼动手能力;设置家庭剩余物资调剂室,让居民们自行定价或向社区捐赠,既交流了物资,也交流了对社区的认同感,等等。总之,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市民会馆或社区市民交流中心,其功能应该也可以随着社区居民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其所产生的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相当之大的。这样的综合设施在一个区可以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在街道配一个规模较小的,互相呼应。

上海正在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旅居上海、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为数不少,且正在不断增长。为在沪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建一个可以同中国居民交流也便于外国人互相之间交流的场所是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际城市的标志之一。

4.信息网络设施。现代科技革命为社区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着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电话进入了家庭,电脑家庭化也为期不会太远;上海信息港工程已正式启动……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在研究、规划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时,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要考虑信息化的因素。

我们不难想象,政府的各种办事指南可以信息化,医疗保健机构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了解可以信息化,社会就业情况可以信息化,地区公安部门对社区的治安布控也可以信息化。当这些信息形成网络进入社区,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会治安方面,我们已有了一个110报警系统,这个系统启用以后,对上海的社会治安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认为在浦东的某些地区开通居民求助电话也是一件很有意义、值得提倡的事情。如居民回家钥匙丢了,突然停电而求告无门了,家中老人得病需要医生上门等等小事在生活中为数不少,如果都能够电话一拨,一呼百应,该社区的生活质量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把这样的求助电话同各种类型的志愿者组织联通起来,同水、电、煤等单位联通起来,同各种社区服务性的企业联通起来,对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良性组合,肯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社区建设中的硬件设施优化配置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多方注意,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有限的资源是否能发挥最佳效能的问题,而且对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调适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对社会的稳定都会起到积极作用。上海的新城区在扩大,老城区在改造,搞好优化配置是当务之急。搞好这项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标签:;  ;  ;  ;  

论社区硬件设施的优化配置_社区医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