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

郭文勇[1]2004年在《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 淡豆豉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它是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处方的主要药味之一,也是历版《中国药典》的收录品种。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除以黑色种皮品系的大豆为主要原料外,还用桑叶、青蒿等药材配以其中进行发酵加工而成。中医传统应用本品于临床的功效主治为: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等。 一、文献查考 淡豆豉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活性肽、酶类、维生素类等及发酵过程产生的溶栓酶等。大豆异黄酮对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大豆皂甙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也有抗突变和抗癌作用的报道。淡豆豉经青蒿、桑叶煎汤浸泡,蒸煮,及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有效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 淡豆豉现有的性味、功效和主治有着深厚的临床实践基础。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它和很多其他中药一样,至今缺乏深入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使用混乱的状况、制作方法的差异、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粗浅、作用机理不清等等。在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今天,我们审视这味中药,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研究。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一是通过对生产条件的考察,建立一条规范的淡豆豉生产工艺并生产出足够进行各样研究的淡豆豉样品;二是对淡豆豉的有效成分进行分部位提取和分离并进行工艺的初步研究;叁是对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学研究,把淡豆豉的功效和有效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四是对淡豆豉及其淡豆豉提取物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增加或建立包括有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的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质量标准。 二、淡豆豉固体发酵制备方法和活性组分提取工艺研究 考察各种影响淡豆豉品质的因素,确定最优化的生产工艺是:大豆经青蒿、桑叶的煎汤浸泡后,常压下蒸煮150分钟,摊去火气,采用菌种拌入发酵,温中药淡豆豉的质t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度控制在20030℃,湿度在80%左右,7天即可发酵完全。 我们拟定提取以大豆异黄酮为指标的活性部位,通过四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及对加热回流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原料体积比的单因素考察,最佳提取条件是:淡豆豉药材粉末经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后,以70%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时间为3h、提取次数为3次及溶剂原料比为3:1。分离和纯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考察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性能,选择型号905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中药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富集和纯化工艺研究,通过考察温度、pH值对大豆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的影响,选择最适温度为15℃,pH值5.0左右为分离的条件。通过叁批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大豆素含量均不低于8%。 近红外光谱在淡豆豉有效部位提取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 定性分析:各种不同种皮大豆发酵后,比较难于辨别,粉碎后更加无法辨认,通过对各种大豆及豆豉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不同批次的淡豆豉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黄豆豆豉聚为一类,其次是青豆,绿豆和褐豆距离较大,这与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和皂昔类的化学分析结果一致。因此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淡豆豉的鉴别是可行的。 定量分析:通过含大豆素和染料木素一定浓度梯度的样品建模,预测淡豆豉活性成分提取物中大豆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与高效液相法测得值基本一致,建模样品集近红外预测值和高效液相法测得值的相关系数为:大豆素,0.993;染料木素0.990;检验样品集近红外预测值和高效液相法测得值的相关系数为:大豆素,0.981;染料木素0.965。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淡豆豉活性成分提取的在线监控是可行且有效的。 叁、谈豆胶“解表除烦,功效与防治更年期练合症的相关性研究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等证,我们的研究证明本品又含丰富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昔元。传统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本品中的物质基础,使我们大胆设想本品应该对防治更年期综合症有效。为此,本文尝试在成年去势大鼠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甲状腺素模拟“虚烦不眠”模型,以血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胆固醉与骨密度,通过体重、食量、饮水量、行为指标和ATP酶活性的变化为中药淡豆豉的质,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指标,评价淡豆豉提取物对更年期综合症中“虚烦不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给予淡豆豉提取物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着意义。 四、演豆豉药材的质t标准研究 针对目前淡豆豉国家药品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我们对本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修订内容。增加以大豆素和染料木素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豆素和染料木素含量,建议规定淡豆豉药材的大豆素含量及染料木素的含量分别不低于0.05%和0.02%?

石素琴[2]2010年在《淡豆豉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淡豆豉是由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和青蒿、桑叶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症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淡豆豉是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中制法加工炮制而成,炮制过程控制主要凭经验,缺乏可量化的控制系统,工艺参数均未明确规定,使淡豆豉质量缺乏稳定性,进而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保证淡豆豉质量稳定可控,本研究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进行工艺参数的量化,建立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同时对淡豆豉中原料大豆,及辅料桑叶和青蒿进行薄层鉴别,并建立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而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为客观地控制和评价淡豆豉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方法:1炮制工艺的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淡豆豉异黄酮、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为指标,分别对炮制工艺中桑叶和青蒿用量比例、药汁拌入大豆时的相对密度、蒸煮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再闷时间和略蒸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桑叶和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控制指标,选取影响总黄酮含量的桑叶和青蒿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为考察因素,进行试验,优选出桑叶和青蒿的水煎工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水煎工艺的验证试验,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桑叶和青蒿的水煎工艺。最终优选出淡豆豉的炮制工艺,明确和量化工艺参数。为了考查炮制工艺的可行性,将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3批中试,检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为淡豆豉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2质量标准的研究以规范的炮制工艺加工制成的淡豆豉为研究对象,从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淡豆豉的质量标准。2.1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展开剂系统、检视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淡豆豉中原料大豆,及辅料桑叶和青蒿的定性鉴别方法。2.2含量测定方法建立HPLC法和UV法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通过对样品的含量测定并制定相应的含量限度,最终制定淡豆豉质量标准草案,可以作为评价淡豆豉质量的重要依据。结果:1炮制工艺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炮制工艺参数的考察,优化的炮制工艺为:取桑叶90 g,青蒿100 g,加入约生药量18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10~1.12 g/cm3,拌入净大豆1000 g中,俟吸尽后,隔水蒸1.5小时,取出,稍晾,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放入温度为(30±2)℃的培养箱内,闷使发酵6~8天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干燥,即得。通过测定3批中试样品中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成品质量均符合要求,说明制定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2质量标准的研究结果2.1薄层鉴别结果2.1.1淡豆豉中原料大豆的鉴别通过试验,分别以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对照品作为对照,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可以证明淡豆豉中原料大豆的存在。2.1.2淡豆豉中辅料桑叶、青蒿的鉴别经试验,分别以桑叶和青蒿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利用同一块薄层板同一展开剂系统同一检视方法进行鉴别,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可以证明淡豆豉中辅料桑叶、青蒿的存在。2.2含量测定结果2.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结果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1 nm,流速为1 mL/min。理论塔板数以染料木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对照品适量,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每1 mL分别含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10.3μg和9.92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0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50 min,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豆苷元(C15H10O4)和染料木素(C15H10O5)分别不得少于0.063%和0.040%。2.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的含量结果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染料木素对照品适量,用乙醇溶解并稀释成每1 mL含有72.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染料木素对照品溶液1.0 mL,2.0 mL,3.0mL,4.0 mL,5.0 mL置50 mL的量瓶中,用乙醇稀释到刻度,摇匀,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261 nm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法取本品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0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50 min,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 mL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用15 mL水定量转移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酸乙酯25 mL萃取6次,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用乙醇溶解并稀释至25 mL的量瓶中,摇匀,精密吸取3 mL置10 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淡豆豉异黄酮以染料木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0.223%。结论:1通过对淡豆豉炮制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工艺技术参数,建立了工艺生产量化指标,实现了淡豆豉炮制工艺的规范化,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淡豆豉的生产加工。2本试验首次建立了利用同一块薄层板同一展开剂系统同一检视方法对淡豆豉药材中辅料桑叶和青蒿的薄层鉴别法,并且对其主要原料大豆进行了定性鉴别,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为淡豆豉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新方法。3建立了HPLC法和UV法同时对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淡豆豉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进而对淡豆豉进行全面、科学的质量控制。本课题规范了淡豆豉炮制工艺,制订和完善了现行的质量标准水平,为淡豆豉的药典标准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淡豆豉质量的稳定性,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蔡广华[3]2009年在《淡豆豉总异黄酮片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淡豆豉为常用中药,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感冒、寒热头疼,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证的治疗。大豆异黄酮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前期研究表明淡豆豉异黄酮对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开发淡豆豉资源及研制治疗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的新药,本研究对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结合药物性质制成淡豆豉异黄酮片。方法:1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淡豆豉总异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2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以淡豆豉总异黄酮和染料木素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提取溶媒考察,优化选出最佳提取溶媒;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淡豆豉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提取工艺的验证试验,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淡豆豉总异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淡豆豉总异黄酮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大孔树脂进行筛选,确定适合分离淡豆豉异黄酮的树脂型号,并对影响大孔树脂吸附量和洗脱率的各因素:药液的浓度,上样速度,最大上样量,水洗脱用量,洗脱乙醇浓度,洗脱溶剂用量,洗脱速度进行了考察,最终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淡豆豉异黄酮的工艺条件。3片剂的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对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型号进行考察,确定片剂的处方。并且对乙醇浓度(75%,80%,85%,95%)、PVP浓度(1%,3%,5%,10%),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美的用量进行考察,最终确定了片剂的成型工艺。结果:1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异黄酮及HPLC测染料木素的含量测定方法1.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异黄酮的含量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染料木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染料木素3.864μg/ml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提取液5ml蒸干,用15ml水溶解,用乙酸乙酯萃取6次,每次25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用甲醇定容到50ml的量瓶中,既得。检测波长的选择: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200nm-700nm之间进行光谱扫描,二者在261nm处有最大吸收,确定最大吸收波。测定法:将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用紫外分光光计进行测定,即得。1.2 HPLC法测定染料木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冰醋酸水(57:4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1nm,流速:1ml/min。理论塔板数按染料木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染料木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染料木素9.92μg/ml,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淡豆豉提取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即得。测定法: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2提取、分离、纯化研究结果2.1提取工艺考察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出淡豆豉异黄酮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浓度为0.1g/ml的溶液。2.2分离、纯化工艺考察结果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方法筛选出HPD500大孔吸附树脂为纯化树脂,其吸附量和洗脱率均高于其他树脂。通过考察,HPD500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工艺为:药液的浓度为0.15g生药/ml,以4BV/h的流速通过HPD500大孔吸附树脂,最大吸附量为1.17g生药/ml树脂。先以1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继以15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4BV/h,收集洗脱液,置减压干燥箱中烘至完全干燥,取出,粉碎成80目粉末。3片剂成型工艺研究结果通过对片剂成型工艺的研究,初步确定片剂的成型工艺为: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淡豆豉异黄酮粉末及辅料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用80%乙醇制备的5%的PVP湿法制粒,烘干,用20目的筛网整粒,加入维生素C及适量的硬脂酸美进行压片。经该工艺压制的片剂外观光滑,为浅棕色,崩解度较好,说明该工艺可行。结论:通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异黄酮及HPLC法测定染料木素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得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总异黄酮及染料木素的测定。通过对淡豆豉提取纯化工艺的考察得出优化工艺为:淡豆豉药材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浓度为0.15g/ml的溶液,以4BV/h的流速通过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先以1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继以15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通过对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优化的考察,将提取物加入适量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用80%乙醇制备的5%的PVP制粒,加入维生素C及适量的硬脂酸美进行压片,制备的总异黄酮片符合片剂要求。

陈岩[4]2006年在《大豆类天然素材和淡豆豉的品质评价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旨在研究大豆类天然素材和中药淡豆豉的品质评价方法。1.采用HPLC与LC-Mass等分析方法,鉴别了大鼠口服胚芽提取物后,血浆、尿液样品中丙二酰大豆异黄酮葡萄糖苷成分的代谢成分。结果表明该类成分的主要吸收和排泄形式为苷元。2.研究了酸、碱水解对大豆异黄酮苷类成分转化的影响,对碱解剂、酸解剂、水解时间、水解产物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酸、碱水解条件。样品采用酸、碱水解后的HPLC定量分析条件:以水(含0.5%冰醋酸)/甲醇(含0.5%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nm,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52×10~(-4)~1.30×10~(-2) mg·mL~(-1)、4.28×10~(-4)~8.56×10~(-3) mg·mL~(-1)、5.76×10~(-4)~1.15×10~(-2)mg·mL~(-1)、5.40×10~(-5)~1.08×10~(-2)mg·mL~(-1)、4.16×10~(-5)~8.32×10~(-3)mg·mL~(-1)、3.10×10~(-5)~1.24×10~(-2) 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95.6%、98.1%、103.4%、97.4%、100.8%,RSD<2.5%。两法均可用于天然素材中大豆异黄酮苷元、葡萄糖苷和酰化葡萄糖苷3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各有特点:碱水解法定量误差较小,但需要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及相应葡萄糖苷等6种标准品;酸水解法定量误差略大于碱水解法,但测定总大豆异黄酮含量时,仅需要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3种标准品。因此,依据分析目的和分析样品的不同,可制备不同的水解样品进行各成分的定量分析。3.建立了大豆异黄酮天然素材中大豆素类、黄豆黄素类、染料木素类的苷元、葡萄糖苷、丙二酰基和乙酰葡萄糖苷的HPLC含量测定法,分析了黄大豆、黑大豆、子叶、胚芽、种皮、冷榨工艺豆粕、热榨工艺豆粕等21批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天然素材中大豆异黄酮成分和含量因药用部位、大豆品种、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并阐明了各种天然素材中大豆异黄酮类的主体成分的差异性。4.建立了中药淡豆豉的薄层色谱鉴别试验和样品经酸水解后,采用HPLC法测定中药淡豆豉中大豆素、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总大豆异黄酮定量法,方法结果准确,是一种简便、实际而可行的定量分析法。对今后药典设立淡豆豉药材质量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韩燕[5]2015年在《栀子豉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栀子豉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栀子和淡豆豉两味中药组成,是典型的复方中药药对,临床上对于焦虑、抑郁、失眠及神经衰弱等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给它的现代化研究带来很大的挑战,中药复方尤甚。虽然国内外对于栀子和淡豆豉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可以为栀子豉汤调治亚健康状态的药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目前对于栀子豉汤复方配伍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却鲜有报道。本论文首先对栀子豉汤的配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栀子和淡豆豉不同配伍比对化学成分煎出率的影响。以环烯醚萜苷和大豆异黄酮为主要指标性成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类成分在复方不同配伍比中的煎出量;确定了栀子豉汤最佳配伍比为栀子:淡豆豉(2:1)。采用HPLC法测定主要指标性成分煎出量的变化,研究了配伍前后主要指标性成分所发生的质的改变和量的变化,发现中药复方配伍可以影响到药效成分的煎出,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豉汤的有效部位群进行分离制备,通过优化分离纯化工艺的条件,成功的从栀子豉汤中分离得到有效部位群:环烯醚萜苷类和大豆异黄酮类。采用]HPLC-UV法对17个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和15个不同产地的淡豆豉药材建立了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然后对指纹图谱进行了效果评价,采用相似度评价标识了栀子里的23个共有峰和淡豆豉里的12个共有峰,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分类,并通过对这些共有峰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选取出栀子共有峰中峰5、6、7、12、15、17、19对栀子质量影响最大,淡豆豉共有峰中峰6、7、8、9、10、11对淡豆豉质量影响最大。并筛选出质量较优产的的药材,即广西南宁和上海产地的栀子以及浙江杭州和重庆产地的淡豆豉。以上海产地的栀子和浙江杭州产地的淡豆豉配伍的栀子豉汤建立了栀子豉汤的化学指纹谱。采用HPLC-DAD-ESI-MS定性分析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大的成分,并总结了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以及大豆异黄酮类成分的ESI-MS裂解规律,应用于栀子豉汤中活性成分的快速定性鉴别,鉴别出23个活性成分(去乙酰基车前草酸,栀子新苷,山栀苷,栀子苷酸,去乙酰基车前草酸苷甲酯,羟异栀子苷,鸡矢藤次苷甲酯,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5-O-绿原酸,栀子苷,大豆苷,黄豆黄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染料木苷,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6”-O-反式-阿魏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西红花苷-I,3,4-二咖啡酰基-5-(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4-芥子酰-5-绿原酸,6’’-O-反式-苯乙烯醛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黄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并对17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

曲丽萍[6]2006年在《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的分离、分析及其体内代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载体,建立了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从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中分离制备了大豆苷、黄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黄豆素、染料木素高纯度异黄酮单体化合物;同时对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建立了淡豆豉总异黄酮的含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该提取物中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分析方法,制订了初步的质量标准。本文采用以液液萃取为前处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浆样品中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的浓度,且经过了方法学认证,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考察了其在SD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并将单体给药和异黄酮提取物给药的差异初步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1]. 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D]. 郭文勇. 第二军医大学. 2004

[2]. 淡豆豉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石素琴. 河北医科大学. 2010

[3]. 淡豆豉总异黄酮片制备工艺研究[D]. 蔡广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09

[4]. 大豆类天然素材和淡豆豉的品质评价法的研究[D]. 陈岩. 沈阳药科大学. 2006

[5]. 栀子豉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韩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6]. 淡豆豉异黄酮提取物的分离、分析及其体内代谢研究[D]. 曲丽萍. 第二军医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