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李晶晶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李晶晶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430073

摘要: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与企业体制改革为当前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调,势必会导致社会岗位供给的减少。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增加,就业规模扩大,毕业生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结合大数据背景分析新时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剖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望以此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大数据,形势

新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点,经济增速明显下降,从常年的7%-8%到现在的6.7%,下行压力明显;经济结构调整正全面铺开,势必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淘汰,但是大学生数量依然呈递增趋势,每年仍然有大量待就业大学毕业生,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生产无人化的推广,人工将逐渐被机器替代,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持续的影响。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毕业生数量的影响

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原因,毕业生数量增速明显,从本世纪初的百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795万之多,不到20年人数增长7-8倍,大学生就业进入高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上世纪末的扩招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2014 年达37.5%,到现在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7%。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且部分传统行业受到经济形势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有淘汰过剩产能等问题的影响,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普遍缩减,钢铁、冶金等传统重工业尤为明显。从毕业生规模方面来看,就业压力将在较长时间内难以释放,就业市场上的供需矛盾会不断激化。据官方数据,大学毕业生在2018年预计达到820万,创历史新高,相较上一年达到3.1%的增长。且参照GDP增速来看,根据奥肯定律,这是同期经济增速所不能消化的。

2、科技或者行业高速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会逐渐抛弃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势必会加剧这一形势。从大的方面看,高消耗、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渐被取代,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一轮科技升级与产业变革正推动工业领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其中的智能制造工程:到2020年,智能化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前期探索项目运营成本降低到原来的7成,不合格率不超过3成,生产周期降低到原来的70%。到2025年,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升级,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相应要求也要提高,运营成本、不合格率和生产周期都减至一半。脱胎于“工业4.0”概念的无人工厂陆续出现,如青岛海尔的无人化工厂以及中集车辆集团的“灯塔项目”,阿里巴巴投资的零售无人化产业,汽车销售无人化产业等,智能机器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的人工成本是东南亚的4-5倍,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让机器逐步替代人也会成为趋势,机器代替人生产不但安全,稳定性更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合格率大大提高,创造更大的产能,且维护成本更低,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无人化是未来制造业和相关行业的一种发展方向,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二:面临的问题

对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基数,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无疑是导致就业难的一大诱因,一方面随着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全面铺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会进一步扩大,还有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调,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持续下降,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增速却远远落后,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在过去,大城市、政府单位或者是国企一度是大学生的优先选项,但随着大城市行业发展的饱和,相关单位体制的精简化,城镇成为了许多农村劳动力的优先去向,待就业人员数迅速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竞争力不强,部分人所学专业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适应社会能力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一个明显的地区特点,在就业形势和就业渠道畅通度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远远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地方想留住人才,但因经济不给力而留不住,继而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部分毕业生好高骛远,对工作的选择只关注地点、薪资和企业的实力等,反而忽略了自己进入一个企业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业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毕业生就业更应关注的是自我提升和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好。

三:解决办法

1、随时了解国家政策,跟着国家政策走。顺应国家发展方向,才会有个人的发展。洞察国家扶持或者支持的行业,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如一带一路项目:在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承接项目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到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可见机遇之大。

2、向人员稀缺的产业转移

①医疗行业

我国的医疗产业供给不足几乎是历来的症结,高端制药技术或者设备都需要进口,医院常常是人满为患,同时也是迎来爆发性机遇的突破口;高端医疗、信息化、分级诊疗等体系优化、高科技的应用都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甚至医疗与金融的结合也是发展趋势,如线上挂号,网上诊断等,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得高回报,也可以打击医疗行业的收费乱象,为国家、人民做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养生行业

国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光鲜亮丽的GDP数字背后却有着这样可悲的事实:我们的发展是拿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是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如今我国人民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追求好的医疗,好的生活资源,好的生活品质,养生在这种背景下正进行快速的发展。

③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行业是近年发展的焦点行业,正在快速地发展,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补充与改进,比如今天的餐饮、制造和服务业等行业都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取代,进一步提高效益。

④教育行业

国家竞争表面上是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行业一直受到国家重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好的教育,追求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行业迎来大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大量出现,这其中的机遇也非常多。

还有各种新兴产业,比如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一些行业都急缺人才。这些行业竞争压力相对于传统行业也是较小的。

3、择业制胜法宝:核心竞争力和正确择业观

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或个人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也即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必然遵循知识的特性:创新、生产与传播,最为关键的还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自己的竞争优势越大,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古人有云:技多不压身,掌握多种技能在找工作时竞争优势也大大提高。此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专业对口、进国企或者政府机关等就业观念正在明显淡化。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得到强化,创业也不失为一条好路。

参考文献:

[1]苏红.对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

[2]孙欣然.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学校与社会,2017,(50)

[3]肖伟.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6(20):99-100

论文作者:李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_李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