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审计证据论文

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审计证据论文

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取证程序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尽管审计证据准则中作出了“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的原则要求,但对于不同性质的审计项目取什么证以及如何进行取证等等,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即便在同一问题的取证上,不同的审计人员,可能收集不同的审计证据。许多审计取证,在取证之前没有系统地分析决策,仅仅凭经验,盲目取证,导致证据不充分不相关;取证后未能就取证资料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证据力不足,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取证方式方法趋于单一化。受习惯性思维影响,审计取证一直以检查财务账表为主,重视书面证据,忽视环境分析实物证据。侧重内部证据,避开外部证据。

对环境证据的收集主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度、各种管理条件、管理人员素质等事实的取证。在规范的审计程序里规定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等取得环境证据的重要环节,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常常未做到这一点,有的虽零散地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并未对相关的符合性测试、审计调查进行记录,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造成审计建议、审计评价存在明显的证据不足。外部证据同内部证据相比,证明力较强,但由于客观上取得外部证据成本较高等原因,现实中外部取证做的仍不够,导致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

3.审计取证的内容不规范。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没有一个标准的尺度去衡量,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充分和过滥同时存在。数量不少,但相关性差,与审计具体目标及审计事项缺乏联系,与要查处的主要问题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审计证据收集了很多,还产生重复和互相矛盾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很困难,无形中浪费了审计成本。

4.取证文书形式不规范。有的证据只记录一些数据,没有文字说明材料。有的需要通过审计人员分析、复算、核对等方法取得的证明材料缺少必要的过程记录,无计算依据或者其他必要的说明;对于重要的审计证据,有的缺少经过被审计单位确认审计事项的事实及其定性的环节,仅对收集的零散证据盖章,没有经相关责任人员签字认定的文书,加大了审计交换意见时的沟通难度。

提高审计取证质量的对策

1.创造健全的审计法制环境,全方位规范审计取证。审计工作的规则是判断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审计准则体系为审计工作确立了工作规范。衡量审计取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审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遵守职业规则的情况。审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将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并为控制审计质量提供标准和依据。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取证过程中的需要制订相关的取证工作表格,规范审计取证格式,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取证行为,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2.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取证责任。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应以追究责任的方式促使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落到实处。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3.建立科学的审计取证决策机制。取证之前要分析思考,想清楚了再做,解决取什么证?怎么取证?取哪些证?取多少证?何时取证的问题。一要明礁审计取证的范围,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二要明确审计证据的转化方式。要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原始证据。要使原始证据转化为其他便于收集的审计证据形式,既保证其证明力,又减轻审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审计取证的效率。

4.加强审计取证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当前应加大对审计人员使用现代审计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利用现代审计技术的能力以及专业判断能力,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取证工作。

标签:;  ;  ;  ;  ;  ;  ;  

审计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审计证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