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吴雨秦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吴雨秦

吴雨秦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四川成都 610501

摘要: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营养支持、保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24周TBIL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ALB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腹水转阴25例、转阴率83.3%,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均无反复,无明显恶心、眩晕、头痛症状。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综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cavi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2 the independ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60 patients with protect liver.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BV DNA overcast rate was 80.0%,significantly(P < 0.05);Treatment for 12 weeks and 24 weeks TBIL indicators group(P < 0.05);Treatment for 24 weeks control group(P < 0.05);Turn 25 cases of ascites,overcast rate 83.3%,control group(P < 0.05);No seriou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entecavi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pensatory period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entecavir. Cirrhosis of the liver decompensation period;The curative effect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慢性肝病,患者病因复杂,易于反复,容易诱发弥漫性肝损伤。我国患者中以乙肝肝硬化最多见。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单纯的基础治疗往往疗效欠佳,需要接受抗病毒、保肝治疗,亟待临床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作出优化[1]。近年来恩替卡韦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为定向探究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了单纯基础治疗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跨度为34~78岁,平均年龄(51.1±0.7)岁。治疗组30例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跨度为39~79岁,平均年龄(51.4±1.4)岁。2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入选标准:严格依照《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相关内容选择2组患者:HBeAg检查为阴性患者HBV DNA每毫升在104拷贝以上,HBeAg阳性者每毫升HBV DNA在105拷贝之上;肝硬化诊断为失代偿阶段;ALT检查结果为最高标准的1.5~10倍;检查未见其他严重心、肝、肾病变,入组前未使用其他抗病毒治疗用药。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保肝治疗,予以白蛋白、硫普罗宁、新鲜血浆静滴,联合抗感染、补钾、止血、利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恩替卡韦药物治疗,每日口服0.5mg恩替卡韦,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测定并记录对比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12、24周血清标本HBV DNA水平及血清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B白蛋白水平[2]。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予以腹腔积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 DNA转阴率

对照组HBV DNA转阴13例,转阴率43.33%;恩替卡韦组转阴24例,转阴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ALT指标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ALT(118.2±11.2)U/L,治疗4周(47.1±10.1)U/L、12周(44.4±8.5)U/L、24周(42.2±3.6)U/L,治疗组治疗前平均ALT(117.8±4.8)U/L,治疗4周(48.3±5.5)U/L、12周(34.1±5.5)U/L、24周(28.9±6.8)U/L,2组ALT水平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ALT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

2.3 TBIL指标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TBIL水平为(67.1±10.5)μmol/L,治疗4周(40.2±5.7)μmol/L,12周(37.9±4.8)μmol/L,24周(35.5±6.1)μmol/L;治疗组治疗前平均TBIL水平为(68.5±11.5)μmol/L,治疗4周(38.5±4.1)μmol/L,12周(16.1±2.5)μmol/L,24周(14.7±3.9)μmol/L,2组TBIL水平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TBIL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

2.4 ALB指标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ALB水平为(33.5±2.5)g/L,治疗4周(34.1±2.5)g/L,12周(33.9±2.6)g/L,24周(34.2±4.1)g/L;治疗组治疗前平均ALB水平为(33.5±2.6)g/L,治疗4周(35.5±3.3)g/L,12周(36.4±6.2)g/L,24周(37.9±6.2)g/L,2组TBIL水平治疗前无差异,P>0.05,2组ALB水平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24周ALB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

2.5 腹水情况

对照组治疗24周腹水转阴14例、转阴率46.7%;治疗组治疗24周腹水转阴25例、转阴率83.3%,高于对照组(P<0.05)。

2.6 安全性及预后

对照组治疗中发现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2例;治疗组未见严重并发症,P<0.05。

对照组病情反复2例,未见恶心、眩晕和头痛患者;治疗组病情均无反复,无明显恶心、眩晕、头痛患者,反复率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我国肝病患者基数很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预后效果普遍欠佳,10年生存率较低。根据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内容,认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若检查判定Child-pugh B、C级,且存在明显肝脏失代偿、功能异常现象,即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及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并发症,患者负担加重、病情失控,影响疗效。此类患者可能随病情进展出现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临床基础治疗主要是营养支持、利尿、护肝、止血和其他系列对症基础治疗,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治疗。临床上近年来很好地利用了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预后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考虑到此类患者病因不尽相同,临床上还需结合体质、病情特点及病因个性化治疗[3]。

近年来一些数据表明,HBV DNA阴性、HBsAg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者尤其需要尽快予以抗病毒治疗与缓解病情、控制并发症。HBV DNA阴性患者多数存在少量HBV DNA,很少有不完全存在于体内的现象。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常使用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两大药物治疗病情,前者常见的为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后者多为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等。干扰素治疗此类患者容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影响正常治疗、患者体验差、负担重,疗效差、见效慢;恩替卡韦为近年来临床评价较好的新型抗病毒药物,为环戊腺鸟苷类似物成分,其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可快速代替三磷酸脱氧鸟苷嘌呤核苷物质结合HBV逆转录酶活性位点,作用快速,变异率低,有理想的HBV DNA多聚酶抑制效果,能很好地干扰病毒核苷酸的产生以及病毒复制。恩替卡韦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上抑制 HBV的复制。尤其是该药对肝细胞核中的乙肝病毒核心 cccDNA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特点是其它药物所不具备的[4]。

本研究为探究恩替卡韦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的可行性,对比了单纯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80.0%,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恩替卡韦的使用利于消除血清HBV DNA,病毒复制干扰效果良好;治疗12周、24周TBIL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可见恩替卡韦的有效成分可促使TBIL水平降低;治疗24周ALB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恩替卡韦的使用可降低ALT水平;腹水转阴25例、转阴率83.3%,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疗法联合恩替卡韦强化治疗可更好地消除腹水;未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均无反复,无明显恶心、眩晕、头痛,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由于本研究选取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得到更确切的数据信息。此类药物对于 HBV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因病情的需要应长期应用,如果停药有加重情恶化的可能。总之,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全面改善各类指标、阻碍病毒复制,安全性高,预后良好、见效更快,综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刚,何鸿雁,李烨等.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8):604-608.

[2]崔敬荣,李秀丽,高风至等.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 w后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3856-3857.

[3]谢立民.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100-100.

[4]常青山.恩替卡韦分散片与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1):990-992,993.

论文作者:吴雨秦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吴雨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