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选修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论文_李春丽

普通高中生物选修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论文_李春丽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实践意义

选修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名词,是课程结构调整中的一种课程类型,和选修相对的是必修。选修课又称"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相对,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特长。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陪衬和附庸,它是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高中生物选修课Ⅱ是校本选修课的有机组成之一,校本选修课的设置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就业,以及满足一部分学生选择从事科学研究的需求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开设生物选修课Ⅱ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需要,是贯彻实施新课程选择性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的依据性更强,选修内容增加,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都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由于选修课Ⅰ是高考内容,逐渐蜕化为了必修课。在这种情况下,选修课Ⅱ如何开设就成为了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选修课Ⅱ的多样化建设是人性化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包含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学方法及考查方法等多方面。由于各学校条件差异较大,选修课Ⅱ的建设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新的要求下,学校必须对选修课这个新的领域进行广泛探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搞好学校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必须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一个系统的、高效的高中学校选修课管理模式。

因此,研究、制定学校选修课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完善选修课选课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分制管理,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保障学生知识基础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建立一套在新课程下更加适合我国普通高中选修课程教育实际的学校管理模式呢?这就是相当有价值,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我校生物选修课程的模式与实施现状

我校自2016年开始尝试开展选修课课程,我校生物选修课可分成这四类,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

1、知识拓展类

主要包括必修内容的拓展、大学初级课程介绍学科最新成果的课程和学科应用性课程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比如干细胞的知识、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转基因生物的制作与应用和近几年的诺贝尔生理学研究成果分析等等。这些知识既与必修内容有联系,又进行了延伸和拓展。

2、职业技能类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从职业教育引入的操作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职业兴趣,掌握知识原理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从而建立起生物职业技能观。例如:PCR扩增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果醋及果酒的酿造、微生物的培养、传感器的使用等等。

3、兴趣特长类

这类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物特长而开发的。如果学生有以后向生物学专业方面发展的打算的,可开设生物实验探究;如果对自身健康很关注的,可开设人体的奥秘、营养与健康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又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基础,为生物学科的发展储备了潜在的后继人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社会实践类

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指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类课程,让学生在参加生物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选修课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由主管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

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3、各学科课程小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选修课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列出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单。

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单。

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单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

7、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8、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9、通过平时的出勤情况及试卷或论文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高中生物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管理难。由于学生都来自不同班级,上课时间短,缺乏归属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也有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都不够熟悉,上课过程中靠老师点名进行管理。

2、选修课程的质量良莠不齐,选修课校本教研、听课评课活动难以展开,往往是教师独自面对问题。

3、师资素质提高难,考试压力太大,教师精力有限。随着选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五、开展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建议

首先,确保经费和场地的落实,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优化选修课程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选修课程开设积极创造条件。其次,学校要完善选修课程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负担问题,建立相关的课程分配规章制度,处理好必修与选修教学任务。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解决好教师个人兴趣特长和选修课开设的关系,重视教研组的合作开发。教育部门多开展市区选修课开发和展示的教研活动,多多交流经验,调研选修课开发开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最后,选修课的开设要切合学生心理需要,适合高中学生思维特点,学生有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权利,并让他们有实验和实践的机会。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只是成绩测试,建立多样化的选修评价机制。希望在慢慢摸索中,生物学科的选修课能越走越远,成为学生争相选择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郎启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评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鹿星南. 走班制的价值与实施条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

3. 王斌斌. 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4. 李焕岭,杜宏静. 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5. 张晓红.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J].潍坊学院学报 2011

6. 陈建华、凌玲明:《普通高中选修课、活动课的校本开发研究》

7. 章聿玺. 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4.

论文作者:李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普通高中生物选修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论文_李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