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当代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当代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 霞 吕漫丽/东北电力大学

摘 要: 当前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对新时代授课对象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科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探索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对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控制类课程 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模式

当前时代,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效融合逐渐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在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在线教育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教育”的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1,2]

实在不行,就降落在江里吧!他想。望着身下奔腾咆哮的江水,权衡着滑翔翼的结实程度,他不知道这轻薄的骨架,能否经得住大江的冲击,万一经受不住,自己便只能葬身鱼腹了。

控制类课程主要指包含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理论及应用等内容在内的课程群。在工科高校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中,此类课程占据重要专业基础课地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此类课程本身具有逻辑推导严谨、知识点密集、与实践关系紧密等特点,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模式已日渐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3,4]。在新时代的“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新时代工科高校学生特点的深入分析,对控制类课程进行切实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时代工科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当前社会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步向好,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个性化强、缺乏学习主动性等特点和抗压能力低的普遍问题。传统控制类课程授课中的知识灌输强度大,授课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小,缺乏鼓励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易造成学生知识接受不良,甚而由学习进度差距产生对控制类专业的放弃心理。

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知识的碎片化。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更为适应分散的知识要点、生动有趣的展示形式和自由的知识接受方式,也更适应于即时交互的网络社交环境。单纯课堂上的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此方面特点与需求。

(2)将慕课、微课等网络授课工具有机融入教学,以“互联网+”技术完善传统教育中的缺漏之处,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道安装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按照既定的施工流程,科学合理地安装给水和排水管道。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应予以重视,以便能够及时地进行补救。另外,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对管道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等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应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增进其对管道安装工艺要点的理解,提升其实际操作水平。

(3)鼓励新技术融入,同时正视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互联网+教学”具有更好的生动性、新颖性和自主选择权,但是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中,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也是高等院校必须传递给学生的重要精神财富。个人认为,当前时代,传统教学方式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的发扬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点,这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路

以讲授、推导为手段的传统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学生的知识整体性方面有较好效果;以学生为主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较为生动有趣,但知识框架概念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对学生自身素质和受教育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采取互联网手段与传统体系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Blending Learning)教学模式,更为适合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的控制类课程的实际教育需求。教学改革主要思路是:

(1)改进思路,融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项要求的特点,通过制度、规划和知识体系调整等方式,保证在控制类课程群之间和单项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完整、讲授流程顺畅的同时,更好的兼顾当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学习主动性不足等特点。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内容理论性偏强,往往存在学生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且对工业生产方面情况了解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多有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工程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探索精神有待培养等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如何根据自身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需求,适当平衡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之间的比重,是改革中的最大难题。在此方面的改革措施应有较强的具体针对性,这需要广大工科院校控制类课程教学人员的积极尝试与长期不懈的努力。从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出发,本学院对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式改革,部分主要实践措施尝试如下,希望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经验积累的辅助作用。

学校应评估医学生的交流能力,并将其作为毕业资格之一。在毕业评估阶段,可以借鉴美国成熟的考核方式,客观结构临床考试法。结合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模拟临床上门诊的高发病例,考核医学生与其的交流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合格毕业的重要考核[9]。

目前工科院校控制类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当代工科院校学生的适应程度正在逐步降低。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如不能随授课对象变化而变化,将必然降低高校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也难以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三、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在宫廷文化中,狮子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帝王威仪,立于宫殿朝堂之前,见证着赫赫皇权。在民间习俗中,狮子同样是吉祥的象征,是能辟邪的瑞兽,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因此在民间可以常常看到气派的府宅大门前左右分别立有一狮子,铜门环上钉有狮面图案。南北方的重要节假日都有舞狮的民俗活动,还有众多各异的狮王庙,皆可以看出狮子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改变教学思路,更新评价机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工科高校的控制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控制类知识底蕴是教学生动性的有效保证。近年来本院在控制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培养方面,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深造等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在电力行业的实践培训要求,从科研和实践两方面加强了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培养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实力

为实现传统“教师中心”理念向“学生中心”理念转变,本院近年来对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分析与修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调整课程学时和评价体系。仅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对“非线性控制”等章节中的部分较复杂且本科阶段和一般生产生活中应用较少的知识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强化了整体性概念的控制理论类别等知识,将平时与实践考核提高到整体成绩的30%以上,从制度上保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导向。

(三)改善授课条件,加强实践培养

在教学条件方面,本学院在控制类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对授课条件进行了改善。仍以近年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授课为例,授课由每教师最多教授4个自然班改进到每教师教授2个自然班;并且对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加强了考核和监督,将相关科技竞赛成果引入课程成绩考核。小班授课更好保证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也使平时考核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对实践部分的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更好的引导作用。

(四)改革授课模式,鼓励自主学习

授课方式方面,本院在保证以传统授课模式讲解的知识框架完整和知识难点逻辑推导充分的同时,加强了相关工程实例的数量和讲解深度,引入了适当的课堂讨论及考核,并将微课教学视频、在线教学网站、即时交互工具等“互联网+教育”在线学习与交互方式引入学习和考核中,以部分实现翻转课堂效果。此措施对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课上课下沟通交互的及时性和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都起到了较好作用。

通过教学模式的初步改革实践,控制类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氛围和效果有所改善,学生对应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后续的教学中,课程组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互联网手段与传统教育的有效融合,尽快完善控制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带来了工科高校学生特点的新变化,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对高等院校控制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团队对此经行了一定研究与初步实践,其中仍有很多尚不完善之处,希望其经验可对其他高校相关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随着河道生态治理的逐步实施和发展,河道护坡材料由硬质不透水材料向既能满足河道水流特性,又能满足河道生态演变的柔性材料转变。由于前几年用的格宾石笼较多,大量的开挖石材,导致现在石材紧缺,所以目前工程实践中不断地衍生出了更多的新型生态材料,如椰丝纤维毯、土工网垫、生态袋、格宾石笼、生态砖(混凝土制)、抗冲生物毯、土石笼袋等。表1对各种新型护坡材料进行了简要的对比和说明。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朱永新:深化教育改革也需 要 供给 侧 改革 发 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fangtan/20160308d/index.htm, 2016~03~08.

[2] 田生湖,姚建峰,崔同宜.我国慕课研究现状、热点聚焦与发展建议—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成人教育,2019,39(01):28~33.

[3] 李霞 ,吕漫丽 .“互联网 +”背景下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9(02):79~80.

[4]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 ,2019, 529(02):11~20,9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规划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GH170353);“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复合型热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7D1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霞(1979-),女,吉林人,博士,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教育与研究工作;吕漫丽(1979-),女,吉林市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热工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教育与研究工作。

标签:;  ;  ;  ;  

当代高校控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