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在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迁龙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北京海淀区 100000

【摘 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在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麻醉措施分别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及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振数值(BIS)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中全麻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更弱。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合剂;全麻;气管插管;应用方法;临床效果

气管插管反应是因为各种喉部的侵入性操作刺激交感-肾上腺系统,使机体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患者的血压,心率加快,严重时会威胁心脑血管健康。术中麻醉虽然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麻醉过深又会导致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此时,选对正确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研究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在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入组患者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入组患者有直系亲属陪同,亲属及患者自身熟知本研究,自愿参与,可有效回答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研究的相关问题,除本病外无其他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沟通交流无障碍;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难以顺利开展,不愿配合治疗或参与研究,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开展本研究。

1.2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在术前均禁食水12h,术中密切监测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穿刺右肘置管抽血,用以测量血浆儿茶酚胺浓度。BIS监测方式为BIS vista monitoring system REF 185-0151.开放上肢静脉,静脉滴注林格液。将1mg瑞芬太尼溶解到2ml0.9%生理盐水中,再加入到38ml1%丙泊酚,震动1min。麻醉诱导前吸氧3min,诱导所用药物为TCI丙泊酚,当靶浓度为4ug/ml时,继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此后,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静脉诱导药物注射后泵入配置好的药物。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药物注射后泵入等量生理盐水,2min后气管插管。全部患者均通过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进行麻醉维持。笑气吸入量66%,新鲜气流量2L/min,气管插管后连接Drager多功能麻醉机控制呼吸,机械通气。调节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6次/min,吸呼比1:2.呼吸末CO235-45mmHg。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观察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BIS指标变化情况,时间分为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软件。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指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插管期间,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为平稳,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瑞芬太尼属高选择行U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酯键可被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肝肾功能不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该药物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患者可快速恢复意识,药物不会在体内蓄积,容易控制剂量[3]。瑞芬太尼经静脉注射后,其分布半衰期为1min,消除半衰期6min,终末半衰期10-20min,时量相关半衰期3-5min,数值不受给药剂量及时间的影响。瑞芬太尼的作用在对对血浆儿茶酚胺的分泌进行抑制,使其在接受麻醉,手术等刺激时也不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丙泊酚的作用在于全身的麻醉诱导及维持[4]。该药物具有一定的肌松效果,松弛患者下颌,方便插管。该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联合瑞芬太尼应用时,效果更好[5]。

全身麻醉插入器官导管时,刺激到咽喉和气管,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压及心率值均加快,反应最强烈的阶段是在插管后30-45s,持续3-5min。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全身麻醉诱导药物,对气管插管导致的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对于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在不引起心血管系统过度抑制的条件下,低剂量的瑞芬太尼对于应激反应的发生有显著抑制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全麻的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BIS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更优,说明对手术中全麻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于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效果显著,麻醉效果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样本较小,所得结论的说服力可能不足,期待临床未来能开展大样本研究,得出说服力更强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手术中全麻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气管插管反应更弱。

参考文献:

[1]陈宏志,刘妍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7):641-643,647.

[2]袁小峰,丘玉芳,刘小彪.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30):150-150.

[3]王尚.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9-39,40.

[4]吴秀玉.全麻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对降低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136-136.

[5]陈宏志,刘妍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7).

[6]李桂英.芬太尼丙泊酚预防气管插管加压反应的临床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8,(1):22-23.

[7]欧珊珊,谢宝富,张雪霞,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13):55-56.

论文作者:张迁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剂在降低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迁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