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奶瓶,大教育——我的教育故事论文_胡国森 张冬雪

小奶瓶,大教育——我的教育故事论文_胡国森 张冬雪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牛堡屯中心幼儿园 北京 101149

我是一个工作十八年的幼儿园教师,在这十八年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虽然我遇到的个性强的孩子比较多,但是由于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我能够解决我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并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各项工作,最终帮助幼儿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个性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从未失败过,这让我在教育方面充满着绝对自信,直到我遇到了她……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又一次成为了小班的教师。为了使幼儿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顺利地过渡,我允许幼儿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并允许有需要的幼儿不用幼儿园的水杯喝水,继续使用家里的水杯或者水壶。丹丹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使用的不是水杯更不是水壶而是奶瓶。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幼儿园的水杯饮水,摆脱了对自己物品的强烈依恋并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只有丹丹两个月后仍然不能顺利地过渡,并且对奶瓶的依恋越来越强烈。由于丹丹长期使用奶瓶饮水,导致嘴唇变形,开始出现撅翘的现象,妈妈非常担心并找到我寻求帮助,我们帮丹丹“戒掉”奶瓶计划就这样开始了。我开始尝试通过家园共同教育的形式一起帮助她摆脱对奶瓶的依赖,周末丹丹妈妈就带她去挑了一个她最喜欢的杯子,杯子买回家,等到饮水时她还是找奶瓶;妈妈开始尝试遏制,奶瓶收了起来就不给她,她哭个没完,竟然一天一口水没喝。看她哭得死去活来的样子,丹丹妈妈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方法一个一个试过了,对她戒掉奶瓶没有任何的帮助,最后家长还是妥协了。”家园配合的方法失败后,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丹丹生长在一个典型的“4、2、1”结构的家庭里,家人都非常的宠爱她,是个典型的小公主,在家里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对她的任何要求都要无条件满足。明明知道不能溺爱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哭的威胁下也变得无可奈何。

在家里,她很喜欢玩上课游戏:她自己模仿老师,让家人坐成一排——当老师的那种管理感觉和胜任感让她很满足。

而在幼儿园,她却很乖巧、热心,很喜欢到娃娃家里去游戏,喜欢抱着娃娃、照顾娃娃,天天都惦记着她娃娃家里的“宝宝”,那是她断不了的牵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天她吃饭的时候,都会想起她的“宝宝”,天天嚷嚷着:“我要先喂宝宝喝奶,宝宝肯定也饿了……”从她对娃娃的爱抚、轻轻拍娃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她是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为什么她对这个奶瓶那么依恋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孩子依恋某种物品的成因,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因此,当孩子出现了恋物等问题,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我提供了一些方法给家长试用:首先不用过多地关注,不用过多地担心和紧张,因为家长的这种担心和紧张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其次是替代法,可以在孩子不经意间给孩子换掉一个手上的物品,或者给孩子安排用手拿东西的工作或者游戏,尽量让他用手去做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踏踏实实地陪伴,无条件地接纳。

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随后,我又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丹丹在家是个被大家照顾得比较多却没有机会能够照顾到别人,在幼儿园由于年龄偏小,老师也照顾她,比她大的小朋友也照顾她,没有她照顾别人的机会。惟独在娃娃家的小娃娃,跟她比算是“弱者”,于是她找到了照顾别人的机会,所以她喜欢模仿妈妈去照顾小娃娃,来满足她的心理需要。其次,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角度分析,小班幼儿有着“泛灵论”的特点,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当然娃娃家的娃娃也不例外。所以她认为娃娃每天和小朋友一样要真的吃饭、真的喝水,娃娃也是有情感的、需要关爱照顾的。

在选择活动区的时候,我发现丹丹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娃娃家,并且还像以往一样认真地照顾着娃娃,给娃娃穿衣服、喂奶,拍娃娃睡觉。活动区评价时,我在所有的小朋友面前表扬丹丹:“今天我看见丹丹照顾娃娃了,像个小妈妈一样。”丹丹听了,得意地笑了。我继续说:“可是啊!娃娃太小了,不能用碗吃饭,该怎么办呢?”她抢着说:“应该用奶瓶,我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用奶瓶。”“哦,现在丹丹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已经会用碗和杯子了?”丹丹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肯定地点了点头说:“对啊!”“你愿意把你的奶瓶借给你的孩子用吗?”因为她特别要面子,为了表示她行、她能做到,她坚定地同意了。

晚上,我把整个过程和她妈妈交流,但我们都担心她回家后会是另一个样子。没想到第二天早晨,一起床丹丹就对妈妈说:“别忘记把小奶瓶给我拿着,我要带到幼儿园,送给我的宝宝。”当天她用她带来的奶瓶精心地照顾着宝宝,给宝宝喂奶。我想:根据孩子心理需要,不能一下就跟奶瓶断掉,应该逐渐让孩子脱离奶瓶。所以晚上准备回家了,我主动问丹丹:要不要把奶瓶带回家?可是丹丹说:“不要带回家,晚上宝宝还要喝水呢。张老师你别忘记晚上帮我给宝宝喝水。”就这样,丹丹在家的时候终于可以用小杯子来喝水了,再也不找自己的奶瓶了。

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真正的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尊重、包容的态度接纳幼儿,用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去因势利导——这往往胜过给孩子讲大道理。在考虑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孩子的生理需求,不能遏制,应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得让孩子的情感真正得找到依托,孩子才能顺利的将自己恋物放手,这就是一个奶瓶带给我的教育启示。

论文作者:胡国森 张冬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小奶瓶,大教育——我的教育故事论文_胡国森 张冬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