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论文_梁飞腾

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529500

摘要:目的: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的结果。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心电散点图诊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结论: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需要二者联合使用,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关键词:房颤动态心电图;心电散点图;诊断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resul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G scatter point map. 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selected,and th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G scatter were examined in the patients. Results:6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agnos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ECG),1 case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nd 26 patients with AF. Th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ition were 6 cases. The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simple fan-shaped pattern was 70 cases,and the patients with lattice row were 8 cases,and the patients with linear graphs with parallel x and Y axes were 20 cases,and the chi-shaped patients were 2 cases. Conclusion:ECG scatter map and Holter ECG are effective ways to diagnos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need to be used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key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holter ECG;diagnosis result

此次研究旨在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的临床效果,为此,特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先将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均在2016年5月~2017年4月之间入院治疗,其中男性患者为56例,女性患者为44例,年龄范围在48~90岁,平均年龄为(63.6±2.5)岁。

1.2研究方式

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检查,选用百慧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记录、分析患者24小时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排除伪差后,用分析系统自动绘制24小时RR间期散点图[1]。

1.3观察范围

观察上述100例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的结果,分析其房颤类型,并加以对比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在上述100例患者中,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

2.2心电散点图诊断结果,在上述10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散点图均为扇形,见图1.其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见图2。

图1 扇形散点图

3讨论

心电散点图主要为三种方式,主要反映原始RR间期之间的关系,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诊断图形,在此次研究中,房颤的散点图多属于扇形,并且沿着等速线对称分布,而且还是随机出现,这种随机的出现取决于患者自身神经对心脏的支配情况,出现扇形的边缘各个散点的共同特征为:形成该散点的短RR间期伴随着前RR间期的延长而变长,并且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发现,这种系数恰好在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之间,同时在AVNFRP在有隐匿传导的前提下,受前一心动周期影响的大致量化指标。而扇形坐标轴的位置取决与AVNFRP以及心率的最慢速,AVNFRP越接近近端,则扇形的位置越靠近近端,而房颤慢率则越靠近远端,因此扇形的位置可有效的反应患者心率变化[2]。

同时笔者认为,由于房颤患者的散点图可以清晰的显示AVNFRP界限,因此能有效判定房性激动散点位置,另外不经房室传导的室性早搏散点图则在扇形外的x轴、y轴之间[3]。

在此次研究中,其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式对房颤均有显著的效果,但是散点图的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检出情况和动态心电图差异较小,虽然散点图和动态先心电图对房颤伴频发室性早搏的诊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散点图的检出情况更加的直观,并且诊断速度更快,而动态心电图全程的记录为多种形态的QRS波交替出现,其图像较为复杂,而散点图的扇形位置则会清晰显示患者的类型,有助于房颤的诊断。房颤伴房扑的散点图可以有序的观察到扇形和格子型,而动态心电图则发现波动不明显,因此会出现漏诊的情况[4]。

据相关报道称,扇形散点图的远端表现为曲尺状,并且边界较为清晰,就表明患者存在恒定的RR间期,可能与24h心率下降以及LVEE减少有关,并且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传导比例不断的变换,导致散点图呈现出格子状,格子数目的多少和传导比例有关,由于有时候扑动波动不明显,导致动态心电图成像不具有典型性,这和本次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房颤伴房扑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较低。而采用散点图有利于房扑的鉴别,可以提高房颤伴房扑的诊断率[5]。

综上所述,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其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其中散点图对患者的房颤表达更为直观,可以使医生对患者疾病快速的诊断,但是如果患者为复杂性心律失常,其散点图的图像则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需要二者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式互补,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丁蓓蓓,高敏.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5):927-929.

[2]滕艳玲.散点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12-13.

[3]龙佑玲,苏勇,李志勤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散点图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5,34(3):188-189.

[4]潘运萍,张芳芳,刘儒等.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逸搏及逸搏节律患者的RR-Lorenz散点图特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6):481-483.

[5]覃杰,刘鸣,吕航等.运用散点图 B 线斜率鉴别房颤中宽 QRS 性质一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6):404-406.

论文作者:梁飞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房颤动态心电图与心电散点图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论文_梁飞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