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代述东,刘艳斌,蒋妍,武琳琳,雒福东,黄付仙,杨

都江堰市中医院肛肠科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2、6、12、24 h疼痛程度及服用止痛药物次数,观察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耳穴贴压对于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痔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术后采取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术后不予以耳穴压豆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及服用止痛药物次数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可有效缓解痔术后患者疼痛,提高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耳穴压豆;痔术后;疼痛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2009年对确诊为肛肠疾病的300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发现以痔的发病率最高,占肛肠病总数的63.5% [1]。疼痛是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肛门部的特殊组织解剖结构,其痛觉十分敏锐,且还可能因惧怕疼痛而引起焦虑、排尿、排便困难等其他并发症,极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存质量。临床上对于混合痔术后疼痛主要采用药物镇痛治疗,但是存在副作用大,例如低血压、胃肠道反应、成瘾性等[2]。耳穴压豆是根据人体经络腧穴的性能及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有报道[3-5]发现,将耳穴贴压用于减轻剖腹产术后疼痛[3]、骨折疼痛[4]、肿瘤患者疼痛[5]方面,有一定疗效。为缓解痔术后患者疼痛不适症状,我科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对痔术后患者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止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180例痔术后患者,均来源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痔(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并已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人。

纳入病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合并伴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过敏、凝血机能障碍、孕妇、月经期、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或恶性肿瘤。将纳入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48.14±11.12)岁;对照组(不实施耳穴压豆治疗)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5.39±13.3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腧穴麻醉后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术后不予以实施耳穴压豆治疗。当患者疼痛评分在中度疼痛及以上或经医生评估需要时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沈阳天一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41923)口服以止痛,1次1片,剂型为60mg/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患者返回病房后立即予以耳穴埋豆治疗,于患者双侧耳廓以下取肛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为耳轮5区)、神门(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为三角窝4区)、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为对耳屏4区)、直肠(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部位,为耳轮2区)。在明确穴位后,采用金属棒或火柴棒按压耳穴,将最为敏感的痛点作为穴位,使用 75% 酒精进行局部消毒,于耳穴处贴敷中药王不留行籽,使用胶布按照压丸法进行压贴。患者若在术后排便时,或者肛周有剧烈疼痛时,可以用手按压 3-5 次。每穴位每次按压 30-50 次,当穴位出现局部酸麻胀感时,或出现轻微疼痛时,可停止按压穴位,在按压时,可双耳交替按压或同时按压。耳穴埋豆,每次可留埋3天,3天后可取下。在留埋过程中,需要避免弄湿胶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 2、6、12、24 h 疼痛程度及服用止痛药物次数。

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轻度疼痛(0~3 分):患者疼痛轻微,可忍受;中度疼痛(4~6分):患者疼痛,睡眠质量受到影响,可忍受;重度疼痛(7~10分):患者肛周存在剧烈疼痛,无法耐受。

1.4疗效判定

由护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出现疼痛的情况。根据规范化控制疼痛标准,有效:NRS评价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显效: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有减轻,但大于3但小于7;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强度无改变,其强度大于7。

1. 5 统计学方法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本次研究中所得出来的数据。记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所有检验以P﹤0.05为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h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在术后6小时、12h、24 h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痔术后疼痛一直是医护人员较难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阻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原因,痔术后疼痛的病因复杂,与肛门四周神经末梢丰富、局部组织的直接损伤、痔核基底部结扎、神经易被外界刺激(如敷料摩擦伤口、或体位变化导致的伤口牵拉)等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术后疼痛的病理基础首先是手术切割切口时组织和神经的损伤,继而是组织损伤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即“致痛因子”,而致痛因子引起的疼痛是术后疼痛的主要病理基础[6]。疼痛刺激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又可加重疼痛呈恶性循环。痔术后疼痛常加重或延迟患者的病情,因而加强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干预促进病情康复有重大意义。

耳为百脉气血汇集之处,与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有着密切的联系,机体的疾病可以在耳穴上有所反映,而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也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舒畅经络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痔术后疼痛既有金刀创伤致经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因创口部位湿热未尽,热毒内壅,经络瘀阻不通,不通则痛;抑或机体营卫受损,脏腑、经脉失于濡养,导致肌肤腠理失于荣养所致“不荣而痛”[7];因此,治疗上就在于“通”,以调节阴阳、疏通经络为大法。

本研究根据痔疮术后疼痛的机理、中医脏腑及经络辨证的原理、耳穴作用特点选取神门、肛门、直肠、皮质下。因痔术后疼痛位于直肠下段及肛周,因此选“直肠”穴,用于调整局部气血运行,减轻肛门直肠静脉从压力;现代研究表明,按压“肛门”穴可使得肛门局部炎症消退。故选神门穴、交感穴,用于解痉、镇痛。“神门”穴是耳穴压豆法中镇痛的重要穴位,有较强的镇静、镇痛、安神作用;“皮质下”穴能对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进行调节,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养血、安神止痛的作用。以上四穴共奏调节阴阳、疏通经络之功,有调节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减轻疼痛、缓解紧张情绪之用,并能激发机体固有调节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疗法对于缓解痔术后疼痛有较好疗效,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海泉,康合堂,康彦旭.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J].预防医学,2008,47(2):1.

[2]喻德洪,杨新庆,黄筵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890.

[3]孙彩娟,黄佩娟,张冠容,等.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肢体疼痛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7):2681-2682.

[4]董玲娜,俞琦,叶君儿,等.耳穴贴压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19.

[5]曹莹,陈玉华.艾灸结合耳穴埋籽缓解晚期胃癌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7):2628-2630.

[6]Woolf CJ,Chong MS,Preemptive ana1gesia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even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 sensitization[J].Anesth Alalg,1993,77(2):362.

[7]邢占敏,吴丹妮,万伟萍.中医药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运用近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7):79-81.

论文作者:代述东,刘艳斌,蒋妍,武琳琳,雒福东,黄付仙,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耳穴压豆缓解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_代述东,刘艳斌,蒋妍,武琳琳,雒福东,黄付仙,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