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

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

朱清[1]2003年在《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上由一开始的评价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发展到今天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简要地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范畴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并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供电企业。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发展为出发点,从战略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且回顾了目前常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这些理论上的探讨为下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叁章至第五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第叁章主要探讨了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子系统,即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些支持子系统是如何影响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四章主要是基于前文的理论研究以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一套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定量地分析这套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五章主要是将这套指标体系实际运用于评价黄石市供电局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在企业进行实地访谈和调查,我们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然后综合计算了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后评分。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侧管理等方面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该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例如,积极开展营销创新,实现需求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技术创新的有效投入,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建立与企业适配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加大实施力度;提高员工素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王婧丹[2]2017年在《低碳视角下供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低碳经济”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正在演变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型革命,从根本上替代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原有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格局,因此供电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低碳发展环境下新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不断完善,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低碳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供电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从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两个层面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对供电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体系既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从经济学、管理学、绩效评价理论的角度,提出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指导,优化供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其次,本文以平衡计分卡为例,构建低碳视角下供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按照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应具有的指标特征,选择相应的指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广泛征询专家意见,按照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分值,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本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供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该体系为良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促进供电企业将低碳生产模式尽早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之中,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张晓红[3]2008年在《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自1997年以来,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年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给社会发展带来显着的负面影响。政府多次出台政策试图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但收效甚微。其集中表现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我国告别电力短缺进入了一个电力相对富余的阶段。2000年以来电力需求走出低谷,用电量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严重缺电的局面再度出现。2004年我国拉限电省份有24个,全国电力缺口超过3100万千瓦。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统计,至2007年初全国违规开工项目总计达1.25亿千瓦,很大程度上又出现了电力建设的盲目无序局面。电力供需存在地区差别,电网结构薄弱,调峰能力不足,电力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这一切都远不能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事实上,政府对电力产业的规制政策频繁多变,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既反映了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目前的政策制定未能准确把握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本质特性。其深层次原因则是,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背后蕴含着许多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产业组织理论和经济规制理论都无法提供现成的成果,可直接应用于两者纵向关系及相应的经济规制的研究。在这一意义上,理论与现实存在脱节。本文认为,要给出解决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矛盾的有效方案,就必须准确把握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相关理论的不足与局限性,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包括第叁、四和五章,主要对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分析和评价。首先将电力产业从国民经济系统中分离出来做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对电力产业——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采用19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电力相关数据对全国电力供给和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对1987-2006年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法建立模型预测2008年到2012年各指标数据,并计算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的协调发展情况。第叁部分包括第六、七章,在前面电力产业—国民经济系统协调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对如何促进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第四部分是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存在的问题以及为研究方向等,从而使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针对性。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有研究主要直接采用一般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在回归分析前未检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因果关系,这属于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序列平稳性分析、两序列的协整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应用我国1996-2006的相关数据对国民经济和电力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检验。其次,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了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但未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且现有研究无法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哪些因素对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及电力产业中的哪些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国民经济增长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由于至今尚没有一个得到一致认可的协调度模型,故采用叁种模型,主要包括熵变方程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再次,在对1987-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后,采用灰色预测法对2008年到2012年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各指标数据进行了预测,然后对两者的协调关系进行了预测。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要真正实现长期目标,归根结底需要构造坚实的产业链微观基础,这就要从基于厂商激励的电力产业安排上寻求解决之道。政府应该对电力产业采取鼓励纵向联合的基本政策,并首先以政府能源管理机构的合并为突破口。此外,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性,政府还必须从能源战略整体布局的角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李元戎[4]2007年在《供电公司绩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回顾了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供电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供电企业的特点,分析我国供电公司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合理的供电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将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引入到供电企业绩效评价中,为供电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供电公司的绩效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供电公司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可行的建议。

李艳军[5]2007年在《供电企业项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降低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关系到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资产是否优良,是否能够为供电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关键问题。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供电企业实施项目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项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以及针对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实现供电企业项目固定资产的全寿命管理。重点是根据供电项目的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特点,按固定资产叁个相互独立的管理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资产运营阶段,经过集成,形成一个新的全寿命管理系统。

顾蓉[6]2006年在《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来源于供电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需求使供电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经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企业正确评估自己的经营能力、正确认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找出差距,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领导和主管部门制定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能力的决策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保持和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激励经营者把短期经济效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能力理论的渊源追溯,对供电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分析,独创性地提出了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定义。运用系统论和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供电企业经营能力指标体系,并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此指标体系权重进行了设计,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还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成林[7]2017年在《供电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部门政府职能逐步消失,近几年“电保姆”的形象正逐渐完善。虽然电力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职能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加,但是员工对于电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仍然不足,员工个体的履责行为与公司整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的根植路径较普遍地停留在运动式活动中,目前尚未能真正落实到员工社会履责个体上,这样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陷入发展困局,社会责任的最终目标需要依靠员工个体履责行为来实现的,而员工作为企业单细胞和社会公民个体,其双重属性是不容忽视的,这两种身份是不可割裂的,否则极易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无法真正落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同时联系企业的社会责任、责任评价体系等特点提出员工社会责任的实践方法,在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落实均有所创新。根据研究课题对评价体系的建设原则、设计理念、指标划分及分析方法等,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来倒逼员工积极践行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以此激励员工鲜明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员工个体的社会履责行为的培养,去切实完成企业整体社会履责目标,将会产生效果实现的增倍效应。这对于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提升国家电网公司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稳步发展,将会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同时将会拓宽国家电网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思路。本文以供电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以建设有效的供电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评价方法为研究目标,对应国家电网公司叁种程度的履责意愿划分,新颖地构建起员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准则层面。并且,结合利益相关方理论,立足于员工“企业职工”和“社会公民”这两种身份,设置了评价体系不同指标层的相应内容。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对不同指标权重进行设定,运用非常实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分析该研究的评价体系模型,通过赋分加权平均法将等级评价结果转换成较为直观的分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强的实施意义。

曹希[8]2013年在《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垄断行业,应着眼长远,立足大局,在履行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供电企业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研究和全面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供电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虽然表现良好,但仍有需要努力完善之处,因此,研究如何构建适用于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有助于企业完善自我,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本文在分析供电企业特殊性的基础上,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遵循“6C”原则设计了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叁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最后,以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的履责情况为例,在查阅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的各层指标权重、隶属度及评价结果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张建华[9]2007年在《秦皇岛电力公司同业对标管理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杆管理理论自上世纪后期兴起以来,迅速成为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管理方法之一,与企业流程再造、战略联盟被管理学家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叁大管理方法,作为发达国家企业在管理活动中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成为企业快速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2006年以来,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发展战略任务,在这一前提下,标杆管理在电网企业得到了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作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直属供电企业,秦皇岛电力公司以国际一流供电企业---山东青岛供电公司为标杆,开展了全年度的同业对标对口交流工作,按照“对口学习,对标管理,对比提升”工作要求和相关工作安排,秦皇岛电力公司与青岛供电公司对口对标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取得较大成功,交流成果得到及时应用和转化,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指标和管理绩效的提升。本论文通过对同业对标实施的前期规划、过程管控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结合作者在秦皇岛电力公司这一地市级供电企业组织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经历,总结工作实践方法与成功经验,提练出了相关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专业实践参考,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提升。其中对标过程控制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扩展与管理评价,是本论文的创新性成果。

徐楠[10]2007年在《供电企业社会责任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研究当前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考察我国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和相对完整性的测度指标,建立了一套系统全面、针对性操作性很强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五大类33项指标,为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评价和比较奠定了基础。本文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计算评价指标的权数分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价,与综合评判法相比可以有效地减少主观因素,综合化程度较高。利用样本企业数据进行试评价。由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便于供电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同业比较和自身评价。

参考文献:

[1]. 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D]. 朱清. 武汉大学. 2003

[2]. 低碳视角下供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王婧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3]. 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 张晓红. 东华大学. 2008

[4]. 供电公司绩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优选模型[D]. 李元戎.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5]. 供电企业项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D]. 李艳军.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6]. 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 顾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

[7]. 供电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D]. 成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8].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D]. 曹希.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9]. 秦皇岛电力公司同业对标管理实践研究[D]. 张建华.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10].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及评价研究[D]. 徐楠.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标签:;  ;  ;  ;  ;  ;  ;  ;  ;  

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