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论文_张庆华

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论文_张庆华

安徽省太湖县徐桥徐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安徽太湖 246420

摘要:文章阐述了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前的现状和背景,通过对改革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指出了改革取得的(进展)成绩和不足,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状 背景 进展 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支撑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改革,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帮助农民不断应用新技术,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部门。为了有效履行上述职责,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必须要进行改革。下面,结合安徽省太湖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改革实践,有一些浅薄的观察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1 改革前的现状和背景

1.1 改革前的现状

1.1.1 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分散 一般都是分散建立在乡、镇政府驻地附近。如乡、镇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及农经站是分别建立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中,只有农经站挂靠在乡、镇政府一起办公)这不利于群众办事和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1.2 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基建分散 这就必然导致有限的农业发展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造成支农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应用。

1.1.3 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员分散 不能高效整合基层的农技服务力量,方便、及时地为农民提供多技结合的服务。

1.1. 4 农技推广资金分散 由于机构分散,必然造成有限的农业发展资金分散使用。无法集中发挥农技推广资金的效益。

1.1.5 基层农业各站相互争抢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 耗费工作精力和农技推广力量,不利于农技推广事业健康的发展。

1.2 改革前的背景

1.2.1 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时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1.2.2 农业生产的主体和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对农技服务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农业主体需要更为高效、快捷的农业技术服务,需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1.2.3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价格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1.2.4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农民品牌意识淡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必然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弱。

1.2.5 大量新式农机具的维护、安全管理和使用也是新的挑战。

1.2.6 大规模的畜牧水产养殖企业的发展,又带来了粮食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治理问题。

1.2.7 农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支撑。我们要帮助农户(含贫困户)拓展网络利用的空间,发展农业经济。

2 太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取得以下进展(成绩)

2.1 撤并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撤销乡镇原来的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和农经站,将原来各站的人员和资产重新整合,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2 制定和明确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责

2.3 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架构和管理模式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办公室,种植室,畜牧室、农机室和农经室,分别承担原来的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和农经站的推广和服务职责,设立农业中心主任一名(为法人代表)和一到三名副主任,管理中心的事务和分责相关工作。

2.6 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资金和建设资金

2.6.1 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资金和建设资金 各乡镇只建设一套农技推广办公机构,提高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2 集中落实、分配、管理和使用农业项目资金

2.6.3 高效落实惠民政策资金

3 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国家层面虽然有《农业技术推广法》支持,但没有具体强化保障措施、要点和着力点

使得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还是停留在政策层面,或这说《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许多方面,在地方还不能全面贯彻落实。如农技推广资金的投入和保障缺口,基层农技人员职位的晋升需求,对农技职工奖励、激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如,申报农技推广研究员,需要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可有的专业,许多省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奖励政策和制度,就连农业农村部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各专业的奖励制度)这就使得基层农技职工要获得省部级奖励,才能申报农技推广研究员的政策设计非常尴尬;必要的科研和试验设施的配备,也得不到落实,使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缺乏装备支撑。

3.2 地方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视乏力

3.2,1 地方政府是基层农技推广资金投入的主体,每一项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都需要财力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出台农技推广的促进政策和措施意愿性不强。

3.2.2 地方政府有心无力,财力有限,支持力度不够。

3.2.3 农业是基础产业,投资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加上劳力、土地、农机装备和设施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因此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的信心和动力不足。

3.2.4 财政支农资金在农技推广机构上,依然是“保证吃饭”,从而使得“有枪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还是存在,财力投入不足,削弱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

3.2.5 中心有许多政府布置的落实惠民政策的工作,同样没有安排单独的工作经费。

3.3 没有结合实际,足额安排各项农技推广工作经费

3.3.1 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是“农技推广法”设定的必保经费,可地方政府总是难于足额兑现。

3.3.2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对技术的依赖性提高,农技推广任务日益繁重,工作经费缺口越来越大。

3.4 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农技推广工作对接、升级的认识和力度不够

3.4.1 当今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为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带来了方便、实惠和效益。不利用信息技术,就无法适应农业的发展和满足农民的需要。

3.4.2 基层农技推广急需信息技术人才。一方面是农技推广工作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帮助农民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需要。

3.4.3 智能农机具及农业装备的推广使用,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发挥机具和装备的作用和效益。

3.4.4 各种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3.4.5 农技推广机构自身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3.5 对农技职工的奖励制度及措施不健全

3.5.1 既要提高农技推广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切实保障职工的工资性收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提倡奉献精神,树立敬业爱业的敬业精神;也要切实为农技推广职工的职务晋升和荣誉的获得建立制度和措施。

3.6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6.1 目前的“增值服务”政策只提倡一部分人进行,应该对基层全体农技推广人员开放,真正释放农技推广人员的能力和活力,一来促使农技与农业的对接,二来满足农业主体的需求,其三促进农业的发展。

3.6,2 要发挥农技推广的潜力,就要在保障农技职工利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给予更加充分自由和优厚的政策环境,才能释放农技职工工作干劲和能力。

3.7 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服务属性突出不够

3.7.1 国家对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服务属性早已明确,但基层的情况变化太快,农田及农业生产的主体都是合作社和大户,这给公益推广带来新的困难,或增加成本。

3.7.2 对于高、精、尖的农业新技术,国家应该支付专利费,通过全国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全力推广应用,使高、精、尖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让农民享受农业新技术的发展成果。

3.8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3.8.1 改革创新认识不够,胆子太小,步子太慢,影响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3.8.2 只要将目标统一到“为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农技推广的任何改革方法和创新都要鼓励尝试。

3.8.3 集思广益,多调查研究,多听基层农技职工和农民的意见,才能促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

论文作者:张庆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论文_张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