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技术探讨论文_王锦根

王锦根

东莞市石排镇测量队 广东东莞 523330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工作经验,通过阐述作业前准备、外业测绘、图形绘制和面积计算等项目作业流程,详细介绍了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技术,并将检验结果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旨为相关人员作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测量;单体图绘制;面积计算

0 前言

为把好工程项目的最后一关,竣工规划验收测量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其测量实施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施工的严肃性以及精准度,竣工测量的技术依据、工作流程、测量精度以及测量内容有着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采用正规的测量技术来实施规划验收,才能够保证其各方面验收的有效性。

1 技术依据

基本技术依据应包括:DGJ08-86—2000《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JSB3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技术标准(建筑工程)》、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DG/TJ08—2030—2007《建筑工程规划检测标准》。

2 工作内容与作业流程分析

建筑工程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报告书(建筑工程)》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见表1。

表1 控制项目

3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3.1 资料搜集

主要搜集测量区域的设计总平面图、建筑物单体平、立、剖面图、规划许可或准备报批的各种数据资料,接收由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类标准图表等。

3.2 资料清理

清理原则:搜集资料的清理应以设计资料为基准,以工作草图为依托,对照规划许可或报批数据表进行。

具体工作:核实楼层报批高度量测起止部位,以便野外对照进行数据采集;在工作草图上标示建构筑物名称及编号,标示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夹层等。

3.3 制作总平面图底图

所谓总平面图底图,是指竣工规划建设完成区域的原始地形总平面图,一般为1∶1000或1∶2000两种比例尺,在1∶500地形图基础上进行缩编即可。

4 外业测绘

4.1 基本要求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数据采集,注意有勒角的厂房或房屋的测量点,对于实地已建报批表中没有或报批表中已有而实地未建的建构筑物应及时与业主有关部门通报。

4.2 建构筑物边长测量

(1)对于一般房屋、室外楼梯、檐廊或雨棚等使用钢尺或手持测距仪逐个测量建构筑物的外围尺寸,还应注意对单层房屋内的局部楼层进行丈量。

(2)对于大型厂房或悬空建筑物宜使用全站仪,采用对边测量方法测量其外围尺寸。注意高低连跨及变形缝应分开测量其外围尺寸。

(3)对于多层建筑,应分层测量各层的外围尺寸;也可根据实际参考首层外围尺寸采用辅助测量方法进行。应注意首层勒脚和二层以上房屋外围尺寸的丈量的区别。地下室外围尺寸丈量,因地下室只可测定内空尺寸,故应将实测的内墙间距加上设计的墙体厚度作为最后测量数据。多层地下室应分别测定。

(4)构筑物外围尺寸一般不进行丈量,且不计算建筑面积,仅根据基底计算占地面积。直接采用地形测量时的轮廓尺寸即可。

4.3 建构筑物高度测量

(1)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是制作立面图的依据,施测方向应结合报批高度与设计立面图保持一致。

(2)平顶房高度测量,包括女儿墙顶部到地面的高度和女儿墙的高度。构筑物高度测量可参考此法。尖顶房高度测量,地面到房屋檐口的高度,使用手持测距仪或全站仪悬高测量法测量,如果报批数据为地面到屋顶的高度,则再加上屋面的厚度。

(3)单层建筑层高测量,使用手持测距仪直接测定。

(4)多层建筑层高测量,在楼梯间处直接测定每层楼地面到下一层地面的高度。多层建筑分层高度之和应与建筑物总高度相等,可相互检核,但切忌将总高度按层数均分。

4.4 建筑物的标高测量

(1)首层室内外地坪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2)建筑物的首层标高应为室内地坪标高,二层以上楼面标高均通过建筑物高度测量值计算得到。

(3)构筑物底部标高为基座顶部标高,顶部标高通过构筑物高度计算得到。

4.5 建筑物的四至尺寸测量

四至尺寸的测量原则上应对照设计总平面图上相关位置进行。如设计图上该项数据不全,则每幢建构筑物应丈量至少两条与周围有明显轮廓或边线的建构筑物的间距作为四至尺寸。

4.6 外业记录

(1)统一采用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的“建筑物边长测量记录用纸”、“建筑物高度测量记录用纸”和“水准测量记录用纸”进行外业采集数据记录。

(2)必须外业绘制房屋的外围和建筑物高度尺寸示意图,务必现场绘制,切忌事后补绘,绘制样图如图2。

图2 记录用纸图形绘制样例

外业原始记录手簿数据须按手簿要求将所有内容填写完整,可按测绘原始记录规定进行划改,严禁涂擦。多层建筑物在可清晰判读的前提下,可以将分层平面图绘制在一页记录纸上。

5 竣工单体图绘制与面积计算

5.1 基本要求

为了便于编辑和查阅,建筑面积尺寸图、立面图和占地面积图均应绘制在一个图形电子文件中,并统一绘制出图比例尺(即绘图幅面为A4或A3,绘图字体大小等均应一致)。

(1)绘制建筑面积尺寸图和立面图应与报批表严格对应,不要遗漏。

(2)建构筑物的名称应与规划许可或报批表中的名称保持一致。

(3)构筑物一般只绘制立面图,如果报批表中有建筑面积则应绘制建筑面积尺寸图。

5.2 绘制建筑面积尺寸图及面积计算

建筑面积尺寸图应参照设计的分层平面图进行,数字图中的实际长度应与实时标注的数值保持一致。包括各层平面尺寸、面积及总面积,计算1/2面积的应注明。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的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m及其以上者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m者计算1/2面积。

(2)多层建筑首层建筑面积计算同单层建筑物,二层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2.1m的部位计算1/2面积;不足1.2m的部位不应计算建筑面积。

(4)阳台、雨棚、檐廊、门厅和室外楼梯等一律用实线绘制,其内加注汉字即可。是否按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应参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相关规定。

(5)多层建筑面积尺寸图绘制,对每一层几何尺寸均不相同的建筑物应逐层进行绘制,每一层单独绘制一张;对同一建筑物具有相同外形尺寸的不同楼层可只绘制一张,如1、3-5层的外形尺寸相同,则1、3-5层可共用一张图,但注建筑面积时要注记每层建筑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应按其设计图上的结构层绘制分层建筑面积尺寸图和计算面积。地下室应单独绘制建筑面积尺寸图。

(6)面积计算在建筑面积尺寸图绘制好后进行,利用CAD面积查询和标注功能直接得到,并标注在图形的下方。

5.3 绘制建构筑物立面

根据报批高度,结合设计立面图绘制某一方向的立面图。该立面图的方向选择应与报批高度部位保持一致(可不按比例绘制)。

5.4绘制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图

以总平面图底图为基础,提取需要绘制占地面积的单体,含室外楼梯、阳台、檐廊和门厅等单体的辅助设施,采用复合线沿建筑物和辅助设施的外轮廓绘制占地面积计算线,并计算标注。

5.5 统一绘制出图比例尺

为了保证打印出的图形的视觉效果良好,打印出的每一张图上的注记字体和字大、指北针、箭头大小、标注偏移量等均应相同。

6 绘制平面图

将总平面图底图进行淡化处理,对参与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的新建构筑物进行上色处理并标注建构筑物名称。对参与测量的建筑物角点进行编号(编号应单独归层):对大的建筑物,取能控制外廓的角点(多个)进行坐标编号,对于一般的建筑物只取两个角点进行坐标编号。角点处均应有小“十”字点位标志。所有的角点坐标以规划许可证为单元分别用流水号进行统一编号。

7 绘制建筑占地面积图

占地面积图在总平面图基础上制作,保留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建构筑物坐标编号、建构筑物名称,其他一律删掉。沿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外廓绘制占地面积计算线。

8 绘制建筑四至尺寸图

四至尺寸图亦在总平面图基础上进行,将坐标编号删去,用对齐标注的功能标注建构筑物之间垂距或房角到房角的直线距离,每栋建筑物应至少含有两条四至尺寸。

9 编制各类竣工检测成果表

编制各类竣工检测成果表时,应与规划许可证和项目单严格保持一致。数据填写采用EXCEL表内计算。最终将以WORD格式纳入成果报告书中。每类表格应单独设置页面,填好页码和有关信息,打印后每页应手工签名。测绘成果表点号“<1”中的“<”标示角点,不得遗漏;点号应与平面图上的标注保持一致;坐标值前面的“+”或“-”号也不得省略。应编制的各类检测成果表包括以下4种:

(1)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汇总表;

(2)建筑工程规划批准数据、实测数据对比成果表;

(3)建筑工程测量测绘成果表;

(4)工程资料来源抄录表。

10 现场核实与数据调整

对实测值与报批值较差超过规范规定的建构筑物必须重测确认,根据现场重测结果进行内业调整。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整外业测量容易出现歧义的地方,如有无较高的厂房基础、厂房有无墙皮等。

11 地形图编绘

地形图编绘工作在总平面图底图基础上进行,1∶1000、1∶2000地形图的编号和图廓修饰参见有关规范;地形图上层色、线形符号及注记遵循有关规定。

编制完成后与从搜集来的已完成竣工规划验收测量的相关图幅(来自测绘院图库)进行接边处理后提交。

12 编制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报告书

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成果报告书作为行政文书资料,其编制样式有严格要求。编制前,务必与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取得最新标准报告样式。

13 结语

总之,竣工验收测量是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程序,通过本文阐述的工程实践操作流程及技术措施,可以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可靠、详尽的施工依据及施工借鉴,对加强竣工规划测量工作起了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福银.城市建筑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探讨[J].城市勘测.2010(04)

[2]李东海.浅谈建筑竣工测量面积计算自动化[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04)

[3] 张顺期,李黎,谢树明. 建筑工程规划验收竣工测量关键工艺探讨[J]. 城市勘测. 2012(01)

[4] 张敏捷. 城乡规划竣工验收测量要点与技术应用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7)

论文作者:王锦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技术探讨论文_王锦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