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在现代水景中的运用论文_杨旭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从最初的以狩猎为主的苑、囿,到模拟自然神仙仙境造景,后经魏晋时期文人参与造园诗情画意入园林,和两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直到明清私家园林大量发展,中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观念,朴素自然审美观念等都启发着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所谓“无水不成园”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 美学思想 现代水景

1 自然美

“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审美情趣的精辟总结。反映造园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造园本真。中国古典园林哲学也主要尊崇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不尽相同,但是都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在水景方面对自然的崇尚就体现在:1.水的形态。2.水在园林中的分布形式。

1.1水的自然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形式多样,以拙政园为例就有开敞的湖泊,幽深的潭水,潺潺的溪流。园林中的水,正是对自然界中的水的微缩再现并加以创造。为了突出谁的自然形式,更加入了地,潭,湖,泉等多种形式。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与艺术加工相结合。通过造园,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理水。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通过对古典理水艺术的变化与创新,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水景的主题立意和造型艺术手法,以再现自然式山水为主要特征,丰富现代园林的理水手法和文化底蕴。从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上来看,园林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其意境的联想。

1.2 水的自由布局

中国古人实现园林自然风格的关键是自然布局,造园时常因地制宜,跟随地势布置园林要素,不讲究对称。追求模拟自然界中的水景流动,不强加水景,做到步移景异的水景搭配,一静一动,体现古典园林造园人的审美。

(一)聚散原则:

“大分小聚”,这是理水的基本原则。若水面辽阔,就用堤、闸、桥、廊、亭榭、岛等“隔”的手段“分”成形状不同的景区,丰富了水面,又增强了水域宽广之感。若是小园水体,则聚胜于分,集中用水易于形成内敛、向心的空间格局,使有限的空间呈现疏明、开阔的景象,有水乡漫漶之感。

(二)掩映原则:

理水还要讲究掩映,掩映是遮蔽和显露的合理使用。掩和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掩和映都要适度,才能相映成辉,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增强视觉的空间感受。掩映,使水域时隐时现,引人探求其源。平添藏的意趣,是造成景观层次与深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曲折原则

理水要求曲折,是要使水体的走向盘旋蜿蜒、纵横交错,曲折多变。河流、溪涧等带状水体,不仅水面要求曲折,还要有适度的宽窄变化,才能在视觉上产生收放开合的韵律与节奏。

(四)动静结合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以静赏为主,园林中的静态水体有湖、海、池、潭等,平静安详,微风吹拂之时激起波光点点,营造出宁静幽远的意境。理水要求园中静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在造园是可借助动态水体激活过于平静的水域,如将园外活水引入园子,或利用池形高差造瀑、泉等,使水体不断流动更新。

1.3 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古人这种追求自然美的理水方式,在现代造景中也可借鉴。很多优秀的水景也多采取自然式,用鹅卵石和植物做驳岸,水边种植水草,水面之上也种植浮水植物。自然元素融入现代景之中,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水质。现代很多住宅小区,校园景观也采用自然式的水景贯穿整个景观,有时是开阔的水面,有时是狭长的水景,在空间上产生变化,中和现代建筑的生硬感,与周围环境平衡和谐。

综上所述是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应用的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水在其中运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进一步研究探讨园林理水艺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积极做好“理水”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杨旭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在现代水景中的运用论文_杨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