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验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验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台湾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台湾论文,经验论文,产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055-04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与此相应,学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也渐成热点。鉴于目前有关文化产业出现不同提法和理解,本文拟作一必要的辨析,并就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和经验作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从创意到创意产业

(一)“创意”概念辨析

创意古已有之,并非新鲜事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工匠的新点子、建筑师的奇思妙想、科学家的发明和创新,甚至商人独特的经营理念,都是一种创意。

从广义上说,创意存在于一切人类文明的创造过程中。正如画家陈逸飞所言:“事实上,创意存在于所有的行当之中,所以应该在不同行当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来提升艺术对经济的贡献和效能。”

当然,创意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意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文明积累;创意是对人类既往文明充满智慧的再创造。

但在创意产业中,创意一词又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所指,即指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造,并且更多地强调感性的、人文的、艺术的创造,科技只是提供一种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持作用。比如微软视窗、网络游戏、“博客经济”等就是建立在电脑互联网络和数字技术这一高科技基础上的创意产业。

(二)创意产业:概念与辨析

目前有关创意产业的概念的定义可谓五花八门,最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一是英国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定义: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产权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由于英国是最早将“创造性”引入政府文化政策文件,并且是创意产业发展最早的国家,这一定义被普遍接受和使用。

但该定义的不足在于,创意产业并不只是源于“个体”,而许多时候是源于团队。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就是一个团队作品,与王潮歌、樊跃构成铁三角。

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提出的创意产业定义。

三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中所作的定义。

四是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的定义。

尽管创意产业的概念多种多样,但都有各自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笔者认为:从广义上说,任何具有创造性的行业中都存在创意,都可称作创意产业;或者说凡是有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创意产业。从狭义上讲,创意产业应指借助一定的科技手段,以创新和创意为其核心价值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活动。

我们这里所定义的概念,适合我国目前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和特点。除了定义之外,创意产业还有不同的文字表述,如创意经济、创意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产业等,在这些表述中,文化创意产业最符合我们要论述的内容。

(三)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

1、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与关系

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是通用的,如英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欧盟则将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

我国官方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相对应的,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定义看,由于二者都依赖于文化资源和源于文化的创新性,因此它们都属于知识产业。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主要是范围的区别:创意产业要比文化产业概念要大,从其包括的范围看,按英国的划分是13类。其中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尚(服装)设计就不属于文化产业内容范围。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文化产业需要创意产业提供创新理念和“点子”,创意产业则需要依托文化产业的平台与资源;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生产,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服务。因而创意产业具有更广泛的渗透性;它借助创意的提供可融入许多相关产业之中;从产业角度讲,文化产业卖的是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创意产业卖的是理念、设计、创意等中间产品。

2、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区别

今天我们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显然不是指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

从文化产业包含的内容看,许多行业在这个概念出来之前就存在了,如报刊业、广电业、广告业等等。

所谓传统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指把文化产品当作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强调它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另一方面是将文化产品作为纯粹的精神产品,强调其艺术欣赏价值。不是非常有意识地将这些行业当作产业来做。

而今天我们谈论的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将这些行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创意思维把文化产业化,即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将文化开发成具体的产品来销售,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强调它的商业利益和市场价值。

二、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案例与经验分析

(一)台湾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个案分析

案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

1、首创博物馆与产业结合。

台北“故宫”在成立创意园区基础上,设立文化创意产业育成中心,引入文化企业,立足于将“故宫”丰富的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产品。博物馆向来被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文化商品与文化市场毫无关联,而创意产业育成中心则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理念,借助一系列的创意手段与运作,将博物馆与产业相结合,形成创意产品。入住企业须进行为期半年培训,在充分欣赏、感受馆藏文物,深入了解、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相关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品的创造性设计,打造出适合现代人文化欣赏习惯和文化消费需要的产品。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将“故宫”文物活化、扩大“故宫”文物影响的重要途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一番话道出了成立育成中心之目的:“这是目前世界上首创的idea,将博物馆和产业做结合,是我长期在博物馆界服务累积下来的想法,‘故宫’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文化母体,绝对可以提供文创工作者很好的素材和刺激,创作出好作品。”不难看出,育成中心事实上就是创意项目和产品的孵化器。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产业开发和营销推广,就可以看出文化整合营销传播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

2、与北京故宫比较。

北京故宫是皇宫紫禁城,给人的感觉是恢弘庄严,甚至有些压抑,游览的时候除了主要的体验就是建筑的宏伟和体力的劳累。

台北“故宫”是一个现代时尚、中西合璧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游览给人的感觉亲和力与时尚感,使人流连忘返。但即便如此,台北“故宫博物院”持续推动时尚现代的宣传理念。

2000年,台北“故宫”发布了口号为“Old Is New”的形象宣传片,内容取自宋代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大量运用了动感时尚的视听画面,营造的文化氛围在充满着中国古典元素的同时,又带有浓郁的台湾地域特色,改变了台北“故宫”长期以来给台湾人民以严肃、古板和老气横秋的形象,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台北“故宫”还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对馆藏文物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字体验博物馆。每年,台北“故宫”邀请世界著名品牌,将其藏品的元素作为题材进行创意授权,推动台北“故宫”文物藏品的局部进入世界知名品牌的丝巾、皮包等各种日用工艺品上。台北“故宫”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告诉年轻人,历史和现实是不可分的。

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有多种途径,要把消费者请进来,比如旅游;也有把产品送出去,比如开发特色工艺品、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作品以及演艺等;还要利用新媒体、3G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高科技手段,构建文化消费数字平台。

2005年,台北“故宫”开始拍摄影视作品,出品了由郑文堂执导的故事片《经过》(这部影片由戴立忍和桂纶镁主演。台北“故宫”提供拍摄场地,提供苏东坡的《寒食帖》作为道具,开启文物山洞让摄制组取景,围绕三线交错,描述了一名当年曾护送国宝来台的故宫老人、一位故宫女研究员、一个新秀作家以及为了观赏《寒食帖》而专程来到“故宫”的日本青年之间,围绕着苏轼这幅著名的书法而展开的故事)、王小棣执导的纪录片《历史典藏的新生命》和侯孝贤执导的《盛世里的工匠记忆》,向观众提供了一个现代时尚的感受台北“故宫”的全新角度。2008年3月,台北“故宫”投资约1000万人民币制作了13分钟的动画电影《国宝总动员》,把馆藏的“婴儿枕”、“玉辟邪”和“玉鸭”三件珍贵文物,运用动画电影拟人化的特效手法,拉近民众与中国古老文物的距离。与此同时,台北“故宫”还邀请了为周杰伦新专辑创作《兰亭序》的方文山讲授《兰亭集序》,邀请台湾音乐人林强用电子音乐和闽南语演绎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台湾现代舞大家林怀民基于宋元书法的灵感创作了《行草》三部曲。

这些借助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手段,不仅充分发挥和扩大了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和影响,而且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挥,值得我们借鉴。

案例二:台北市——地方文化行销的经验

文化行销不仅有利于扩大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影响力,而且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无形而有力的支撑——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对于该区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台北市在地方文化行销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2002年12月,台北市“政府”将原来的“市政资料馆”改建成“台北探索馆”,突破传统官方展示方式,用现代展示手段,打造一个属于“市民”、“城市”、“与参观者互动对话”、“呈现市政建设”的现代化展演平台,馆内的展览包括城市的科技、历史、文化、艺术与生态,借助嗅、触、听、看等感官体验与互动展示手法,引领参观者探寻城市发展的轨迹。起到社会教育、市政宣传、城市行销等作用。

台北探索馆——形象介绍台北的地理、历史、文化与民俗及风光。共有四层。

一楼:台北印象厅。播放各行各业代表人物对台北印象的描绘;墙面上有各种生动精彩、图文并茂的“到台北不可不做的12件事”,让参观者建立最初的对台北的印象。

二楼:特展厅。以各类主题来重新诠释与台北相关的创新展示,适时配合季节性、节庆、热门话题,展示台北不同的面貌与动人的故事。

三楼:综合展厅。设有五个主题馆:

A变迁的天际线:由东往西,依次介绍台北各区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B台北大街风情:用仿古骑楼意象的拱形回廊,从六条不同路线,穿越台北市的核心大道,观察整个城市的脉动——机关重地的城市核心区;教堂和高校集中区;百货和娱乐重镇;新改造的中华路;异国情调、繁华官家大道的中山北路;见证台北由西往东发展的最长的忠孝东路。看出城市变迁的轨迹。

C新西城故事:西门町在清朝时还是城外的荒郊野地,几经盛衰变迁,随着捷运开通、步行街设立和中华路成为“台北香榭大道”,西门町重现商机,再度成为年轻人流行娱乐的天堂,也是市“政府”西区开发计划的成功案例。

互动项目

——水岸城市:船舵、自行车;观赏台北河滨车道和游览车上风光。

——生态城市:资源回收桶;介绍台北垃圾回收的互动展示。

——文艺城市:拉动桌上的书本,可以当一名写手,与文学家共同书写台北。

——探索台北惊奇:骑上脚踏车、滑板或跑步,带动转板影像,观看台北特色商街、博物馆,以及台北未来城市风情。

—一还有信义风华、淡水河流域、城内的故事、文化采风、台北古城之旅等互动项目。

D文艺之都:介绍台北文学创作、电影、表演艺术及音乐等,互动区可观看12个行政区各自的特色风情。

E生态城市:用两颗生态树,展示台北植物和动物的生态之美。

四楼:专题展厅。有台北城内记事、城外常民生活、台北多元城和发现剧场灯展馆。

发现剧场有600多平方米,是环形荧幕,定时播放城市系列影片《台北故事四部曲》——城市身世、城市生活、城市想象、城市风光。用滑动银幕、实体模型、12部立体投影机和特殊影音灯光等效果,营造出一个超炫的、具有未来感的全新视觉空间。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

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2年以来,在地方产业扶持、提升附加值、创意领域及整体运作等方面已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并积累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1、注重凸显地方文化元素。

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在与生活环境的彼此依存关系上,强调保存传统和地方魅力,发掘地方的创意与特色。目前台湾地区正在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如三义的木雕、美浓的纸伞、白米的木屐等,以地方特色吸引人们到当地消费,维持地方永续的生机。这样的方式不仅存于手工艺,也存在于地方节庆民俗活动中,如元宵节的“放蜂炮”活动。运用手工与地方素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以传统、创意、个性所整合出的地方魅力来取胜。这种发展策略使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意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共生环节。这也是现在台湾的乡镇村落主要的发展方向。现在台湾地区推动的“挑战2008:‘国家’发展计划”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就是以文化创意为内容,从地域设计这个角度来重建一个地方,让都市可以再现活力,让村落可以生存下去。透过对于地方文化、环境资源与特色的寻求,建立扎根于地方土壤、地方经验的产业,来开展地方经济。

地方产业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加上新一代的创意,成为这种内发性产业的发展策略。在这样的认知和基础上,地方的居民才会珍惜自己地方的传统、认识到文化艺术也是具有高度生产价值的重要资产。也就是透过这种观念的启发和推广,地方居民才会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化资产,才能明白传统技艺是重要的文化资本,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地方性、传统性、创意性、手工性的文化资源,与地方产业做生态性的有机整合,建立在地化休闲生活的产业永续经营发展模式,这是台湾地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

2、政策扶持,法律保障。

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加强院校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鼓励创新;注重文化创意产品台北地区以外市场拓展,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台湾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开展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对外合作。

为了保障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台湾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经济部”近期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草案”,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法规,不但能协助文化创意事业的设立,还提出各项租税优惠以鼓励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市场,可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规划先行,集约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是产、学、研联姻,对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的“集合体”。为了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台湾地区目前已经规划五大文化产业园区、1-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由于其对产业发展拥有聚合效应、综合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和物流优势,使得各国和各地区非常重视它的建设和规划,并且把它作为促进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

4、开展“公民美学”运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提升美的生活品质,透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结合,让艺术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让生活与环境有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而强化文化生活与地方产业优质化的发展。台湾地区推动“公民美学”策略,通过区块营造的策略,发掘地方的创意与想象力,将艺术落实在生活中,扩大民众参与文化的深度。透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媒介,促使社会大众更为接近文化。此外,“文建会”还注重公共艺术设置的辅导与推广,目前已经在台湾地区设置300余件公共艺术品,成立27个“公共艺术审议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的过程,深入了解各产业的文化与生产关系,促使民众建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尊重与价值认知。于是,产品的内容丰富度与文化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传播效益,通过民众的文化消费行为,将极大提升他们的生活美学品味以及对文化意涵的理解与创造。

5、有效的推动与运作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层面的宏观构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思、协调发展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支持体系等等都是推动和运作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必须着力制定的多元、动态发展策略。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经营模式包括成立专项基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广企业全球化意识,产供销立足全球、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制定缜密的计划、重视国际性经营人才的培养、引进先进技术等等;创意产业项目运作模式包括由“政府”、企业和私人等成立资金进行项目运作、选择优秀的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作为项目的实施主题、树立全球化项目运作意识、着重产品的营销、建立严格的项目评估体系,对项目立项,执行和效果组织评估,并重视对项目经验的总结。

标签:;  ;  ;  ;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验_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