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敷料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永红1,赵文兴2(通讯作者)

济南市中心医院 250000

摘要:目的 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3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在伤口的不同时期运用相应的湿性敷料对伤口进行换药;对照组运用传统方法换药。比较2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及第2、4周时的换药效果。结果 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3.84±8.58)d,换药次数(4.63±3.39)次,,2周时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8.42%,4周时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74%;而对照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28.26±19.69)d,换药次数(18.00±13.66)次,2周时总有效率为57.9%,治愈率为31.58%,4周时总有效率为78.9%,治愈率为63.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切口感染中运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敷料,明显缩短换药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湿性愈合敷料; 手术切口感染;换药护理;效果评价

切口感染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8.4%,一旦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治疗费用,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增加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1]。我们于2013年将湿性愈合伤口敷料运用于手术科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手术科室及伤口造口门诊换药室自2013年5月一2015年9月各种原因造成的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治疗时间、手术类别、感染切口长度、深度、有无潜行及是否伴有伤口周围硬结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用相同的全身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发现切口感染征象时,根据切口情况拆除部分缝线,予以保守性锐器清创。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油纱条填塞伤口保持引流通畅,外层敷料选用纱布覆盖,观察渗液多少随时或每天换药。

1.2.2观察组在伤口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湿性愈合敷料予以伤口换药。a 伤口黄色期:坏死组织较多,保守性锐器清创后,长而宽的伤口内填塞美盐片,深而窄的包括潜行伤口填塞美盐条控制感染便于引流,外层根据渗液多少覆盖无边泡沫敷料或纱布。b 红色肉芽生长期:如为暗红色不良肉芽伴有周围硬结时仍然内层应用美盐敷料;如为鲜红色健康肉芽,渗液多时选用藻酸盐敷料填塞;渗液少时选用水胶体糊剂填充伤口,外层敷料多为干纱布并用蝶形胶布拉合伤口,若是腹部伤口即用腹带加压包扎。c 粉色上皮移行期用水胶体片覆盖伤口。换药频率:感染期或渗液多时,每天或隔天更换,渗液少时可3-7d更换一次至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第2、4周时评价换药效果。

1.4 疗效标准 痊愈:伤口肉芽组织填充周围上皮爬行覆盖整个创面。显效:创面明显缩小,面积缩小>50%,有较多的肉芽生长。有效:创面缩小25%-50%,伤口较前清洁,分泌物减少。无效:创面缩小<25%或无变化或创面扩大、加深。[2]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切口均经过较长时间的住院及门诊换药,观察组 19 例,患者换药时间最短为 5天,换药次数最少为 2次,最长切口20cm肌肉全层裂开伴有潜行及周围组织硬结,愈合时间为 35天,共换药13次。观察组术后感染切口全部愈合,治愈率为100%。对照组 19例患者中换药时间最短的7天,换药次数最少为3次,最长切口15cm肌肉全层裂开伴有潜行及周围组织硬结,愈合时间为 70天,共换药57次。2周患者效果评价时,对照组的8例无效患者中有4例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更换换药方法,改为湿性愈合法,效果显著,仍按对照组计算。4周患者效果评价时,对照组无效的患者经过沟通均改为湿性愈合法,最终全部愈合。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护理上的难题。传统的换药方法基于干性愈合理论,敷料以医用纱布为主保持伤口干燥使伤口结痂愈合。两周效果评价时应用传统敷料纱布棉垫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见表3)为57.9%,痊愈了6例治愈率为31.5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了13例,治愈率为68.42%;P=0.003<0.05。说明湿性愈合敷料的合理应用大大提高了伤口换药的治愈率,效果显著。

3.2 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经研究证实,湿性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比干性环境快,从而产生全新的湿性愈合理论[3]。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3.84±8.58天,几乎是对照组愈合时间28.26±19.69天的一半,P=0.006<0.05,也就是说湿性愈合方法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满意度;观察组的平均换药次数4.63±3.39次,接近对照组的18.00±13.66次的三分之一,P=0.000<0.05,说明大大减少的换药次数,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又减轻了门诊患者的往返次数。

3.3本文根据手术切口感染床的不同颜色与分期,选择不同敷料:黄色切口处理原则为祛腐生肌,控制渗液,美盐是湿性敷料的一种,其所含28%的氯化钠为伤口提供了高渗环境,将感染的坏死组织溶解并有利于引流,减轻了肉芽水肿,加速局部伤口愈合[4]。藻酸盐敷料,与创面渗液接触时释放出钙,有助于促进止血,既保持了伤口的湿性愈合环境[5]。红色肉芽期渗液不多时选用溃疡糊,具有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上皮爬行期选择水胶体片敷料,可吸收少到中量的渗液,避免结痂,让表皮细胞很快移到皮肤表层,促进创面的愈合。从表3的4周效果评价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包括2周患者效果评价时,对照组的8例无效患者中有4例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改为湿性愈合法,从无效改为有效,仍按对照组计算才得出;观察组痊愈了18例治愈率为94.74%,对照组痊愈了12例治愈率为63.16%;P=0.015<0.05,对照组明显落后。

4结论

本文显示湿性愈合敷料用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敷料,可明显缩短换药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换药舒适感,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元邦,鲁淑英,沈伟嵘,薛承锐.湿性敷料在腹部手术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感染、炎症、修复,2009,9(10):179-180.

[2] 郭秀慧.组合式敷料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安 徽 医 学,2014,39(9):1925-1926

[3]Derrick KL,Norbury K,Kieswetter K,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between diabetic wounds treated with vacuum – assisted closure therapy,moist wound healing or gauze under sunction[J].Int Wound J,2008,5(5):615-624.

[4]王晓霞,宋春华,何利,赵鹏.脂肪液化伤口应用高渗盐敷料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53-354.

[5] 张翠萍,付小兵,李淑云,等.高钙培养对表皮角质细胞形态和生长特点及角蛋白表达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08,9(2):78-80.

论文作者:李永红1,赵文兴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湿性愈合敷料在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永红1,赵文兴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