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论文_林元觉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论文_林元觉

林元觉

身份证号:51130219850324xxxX

摘要:在当前城市在雨季到来或是受到洪水自然灾害侵害时,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针对这样的状况,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成为市政道路设计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并从中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以此来提升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水平。望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为当前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

前言: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理念的应用,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是其中较为重点的内容,属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创新发展中重要的指导理念,道路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建设的功能性,即能在强降雨和洪水灾情发生后,能更快的吸收这部分水资源,并储存这部分水资源为城市各个领域用水提供保障。通过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能让城市的生态系统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福祉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一、海绵城市理念及实践应用必要性

(一)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让城市对水资源的处理达到类似海绵作用,从字面理解是能实现吸收和释放水资源的一种理念,该理念属于当代生态城市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城市雨洪方面管理的主要概念,让城市对水资源的处理更具有弹性。在国际领域中对海绵城市的界定主要指的是城市给排水建设的过程中,能实现吸收雨洪产生的水资源,并能储存这些水资源,实现快速渗水和净水的目标[1]。

(二)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对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用海绵理念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降低雨洪对城市带来的恶性影响的需要。二是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的需要。一方面,在当前城市建设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一旦出现雨洪灾情,则会对城市建筑和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采用海绵城市的指导理念,对突然增加的水资源进行吸收,能在一定个程度上降低这些水资源对城市建设的威胁[2]。另一方面,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建设,能将系统吸收的水资源进行储藏,并能在干旱和高温季节通过洒水车来为城市地表降温,这对城市道路养护和城市居民福祉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湖北和四川省地区,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建设,能在的一定程度上辅助城市建设实现生态化[3]。

二、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正确认知

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协作来完成相应的建设工作。其中在设计方面,一些市政道路设计单位中由于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理念认知状况不佳,导致在实际设计中未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的应用到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这就使得在城市给排水道路系统设计中未能具有吸收、存储和净水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际设计中忽视了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作用,只注重对于排水系统设计中采用该理论,这样也让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无法充分的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设计过程中忽视对区域相应数据的详细采集

在对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便要按照不同城市的气候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对降雨量、洪水出现的几率、气温变化和城市合个领域用水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但是,一些经济和文化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在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中,由于缺乏对上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即便是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也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辅助工作的全面开展,导致设计后的系统规划内容无法达到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后的效果。

(三)市政不同区域设计缺乏合理性

市政道路建设中道路不同区域建设应具有独特性,即对人行道和车行道方面的设计时,虽然采用海绵城市理念,但是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设计的结构自然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对人行道和车行道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无差异,这样的设计无法满足设计的水资源管理需求。如若在实际设计中缺乏对不同地区的合理设计,也是当前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中存在不足。

三、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提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

通过上文的论述得知,在市场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缺乏认知和认知程度不够,将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无法实现。针对这样的状况,在实际建设中,为了更好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应提升设计人员对海绵城市理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实际的操作中,市政道路项目单位应定期的组织设计部门的员工参加海绵城市理念专题培训,通过讲解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必要性和内涵的形式,让设计人员都能明确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二)注重对建设区域相应数据的采集

在完成对设计人员开展海绵城市理念的专题培训之后,应引导和要求设计人员及团队在开展设计之前,对特定城市的降雨量、洪水出现的几率、气温变化和城市合个领域用水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在采集期间,要将近15年城市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这样才能为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数据支持,让这些数据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的指导内容,以此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平[4]。在采集信息方面,应联合特定城市当地气象局,这样能提升相应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市政不同区域设计注重合理性和实用性

为了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之后,能真正的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不同区域建设应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不仅能让道路建设具有合理性,同时也能让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对人行道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注重对渗水性较高的道路施工建材进行选择,降低强降雨造成人行道积水出现的几率,同时还要注重对人行道路面湿度和温度的控制,通过在合理间隔内设置排水管道,并在排水管道附近设置相应的坡度,保障正常排水。

对于车行道方面的设计,也应注重对渗水性较高的道路施工建材进行选择,而车行道在设计时,最上层的材料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沥青和混凝土,而中间层与车行道基层则施工非透水性的施工材料,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路基受到雨水的侵蚀与破坏。同时还要对道路排水管道附近设计相应的坡度,通常状况下按照城市所在气候区域不同,应将坡度进行适当的设计,通常在0.4%~5.0%之间,并要绿化带旁设计盲沟,这样能在强降雨时让雨水通过沟渠将路面无法吸收的雨水进入到绿化带当中。

结论:在此次研究中,说明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和应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三个的建议:第一是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应提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第二是注重对建设区域相应数据的采集;第三是市政不同区域设计注重合理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高梅,黄涛.“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07):198-199.

[2]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

[3]李兰,李锋.“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J].生态学报,2018,38(7):2599-2606.

[4]曹曦东,于立.海绵城市建设中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用的思考及建议——以泰安徂汶景区海绵城市项目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01(05):34-41.

论文作者:林元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论文_林元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