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道路工程建设使用安全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律以及线路的延长,使其不得不面对日趋复杂的施工地质环境。这种情况下,道路工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和耐久性,就会受到抗剪能力不够、孔隙大且含水量大等问题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应从软土地基特征、影响及技术选用原则入手,来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这是缓解城市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压力的重要课题内容,相关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际问题的控制解决。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特征与影响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质是在水环境下因沉积而形成的淤泥、淤泥质土以及泥炭等土壤条件。经勘查,软土地质大多集中在河流、海滨、入海口、荷塘以及沟壑等地区。研究表明,软土地质具有含水量大、孔隙较大、抗剪能力不高以及透水性不好等特征,这就意味着当其作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时,将伴随着触变性和蠕变性。为保证道路工程路基结构的强度和密实度,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新型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新兴技术,来解决软土地基给工程结构带来的影响。此外,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公路项目的施工线路越来越长,遇到的地基地质环境日趋复杂。这种情况下,市政道路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就需要考虑涌土现象、沉降量、边坡坍塌、沟槽支护、周边管道线路、地下结构抗浮以及周边建筑物保护等问题影响。上述问题,均会导致工程地基结构出现滑坡、沉降等灾害,进而使道路建设使用的耐久性、稳定性达不到设计要求。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砂垫层法
一般而言,施工建设单位在地基土层软土成分较少,含水量较高的施工状况下可以加强对于砂垫层法的运用。该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地基以下的建设区域进行砂石的铺设,进而确保承载地基以及路面的土层具有较强的密度以及硬度,最终实现了道路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提高。此外,作业人员在进行砂垫层铺设作业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砂层隔离、固化软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将铺设的厚度控制在0.5 ~1.2m 之间。不仅如此,在垫层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砂石的运用。一般而言,砂石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其较强的渗透性,而促进填土排水效能的提升。在该施工技术运用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还需要依据“由内到外,逐层压实”的方式进行具体的操作。
2.2挤密碎石桩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遇到的软土地基,是优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挤密碎石桩技术主要被作用于松散土、软土以及人工填土等,施工技术应用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软基中打入管桩,并向管桩内部投入碎石。而后,采用机械设备对其进行挤密处理,以达到增强软基固结效果的作用。
2.3换填处理技术
换填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作用原理为,将部分或全部的软土置换为满足施工强度要求以及透水性要求的土。该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在于,合理协调施工期、软土层稠度以路堤高程之间的关系。①为使置换填土起到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进而避免冻胀问题的出现。研究人员应提高软土层的排水固结速度来控制沉降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在加固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确保垫层能够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土层承受较小的应力,并根据附加的应力来进行换填施工操作。③在进行开挖换填施工操作时,全部开挖换填技术仅适用于厚度为 3m 的软土层,且路基短期填筑有特别要求。例如,在换填材料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如填土掺有砂、砂砾等材料,以增加填土结构的承载力。
2.4排水固结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技术的作用原理为:将孔隙内的水排出以后,以确保孔隙体积迅速变小,从而达到加强地基结构作用稳定性的目的。①掌握排水固结施工中的材料选定要点,例如砂袋,一般采用韧性强耐水性强透水性好的砂袋,辅料为聚丙烯编织布,且聚丙烯编织布,其长度应比井深长 200cm 为宜。②科学的设置排水砂垫层、排水坡。这就需要将加固范围内的草皮以及杂物及时有效清理。在路基上设置起坡度不小于 3%的一个路拱,同时密实度达到路基的要求。同时对砂石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③对排水固结施工中机具精准的定位,在定位中主要是结合袋装砂井间距来确定。而在排水固结施工中安装套管和桩尖时,套管选用以砂井直径为依据。管径不能过于偏小也不能过于偏大,与此同时应在套管上准确地划线。在对套管实施定位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装机起吊设备对其起吊,然后直接送入桩帽内。
2.5夯实法
由于软土地基普遍具有土质松软、抗压能力低的状况,故而在促进软土地基强度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建设单位加强对于高强度夯实法的运用。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为常见的施工技术,高强度夯实法在运行的过程中普遍具有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益高的特点,故而受到施工人员的青睐而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一般而言,该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将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挤压除去,进而缩小了土层之间的缝隙,促进其密度以及强度的提升。在借助该方法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建设效益的提升,需要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进而以此为基础合理选择夯实施工工艺,促进夯实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借助各类机械设备进行软土地基的碾压以及夯实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对工程的夯实程度进行检测,进而实现了对于碾压、夯击力度、次数、范围的有效控制,减少资源消耗,促进工程建设效率的提高。再者,在进行夯实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诸如,施工人员在借助光轮碾压机进行碾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依照三分之一重叠的方式进行,并对软土地基进行繁复的碾压,确保每一寸软土都能得到充分的夯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项目以后的施工效果以及项目寿命。项目单位及施工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实际项目施工时,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模式,合理的选择处理技术,还要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不同处置方式的施工要点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合理的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进行处理,进而保证项目质量及其使用寿命,促进道路建设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科进.基于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05:131-133+16.
[2]梅正君.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06:102-103.
[3]史振武,甘宗卿.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江西建材,2015,22:178-179.
[4]朱新艳.小议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及处理措施[A]..《同行》2015年9月(下)[C].:,2015:1.
论文作者: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土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夯实论文; 土层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