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卫规划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锐

小城镇环卫规划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锐

泰鸿森工程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省 223001

摘要:当前,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总体恶化的趋势,环境卫生状况也日渐堪忧,环境卫生已成为制约我国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做好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也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环卫规划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环卫规划;对策;

由于我国小城镇的地域性、过渡性、相关政策的变动和发展前景的不定性,其概念和范畴至今仍无定论。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的定义并根据研究的主体情况,我们将小城镇界定为 “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的镇(乡)政府驻地”。就全国来看,大多数小城镇处于较低水平。

一、我国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小城镇环卫工作实施分散管理。由于小城镇镇区面积狭小,还不足一个城市街区的面积大,环卫部门的人员、设施、管理等都比较简单,因此,我国大部分小城镇并未做专门的环卫规划,而是将其内容并入小城镇环境规划或在其他规划中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仍没有完成镇(乡)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已编制的总体规划中,大部分未将环境规划纳入其中,而在其他规划中涉及环卫内容时往往也缺乏统筹考虑,如制定发展规划预留建设用地时,没有仔细考虑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的用地和布局。总之,我国小城镇的环卫规划现状是普遍缺失。

二、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小城镇经济发展与城市的最大不同即在于它的非线性特征。忽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非线性特征,容易造成环卫规划面临突发事件时缺乏弹性。

2.功能布局。功能布局主要从微观层面影响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当前我国小城镇的功能布局还相当混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相互交错,给环卫规划管理带来不便。

3.实体形态。实体形态主要从微观层面影响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小城镇的实体形态主要指小城镇的道路交通和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实体,小城镇具备了一般的城市形态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城市相比,小城镇的道路网缺乏科学规划,道路技术等级低,马路集市多,不利于环卫机械设备运用,增加了环卫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同时,小城镇的建筑往往分布于交通线两侧,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更是造成马路集市和小城镇街区环境卫生面貌差的原因。对于经过规划的小城镇街区,一般没有城市复杂,如小城镇住宅区规划,往往为简单的行列式、兵营式布局,这些因素又可使收运系统简化。

三、小城镇环卫规划对策分析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对我国小城镇环卫规划的影响,在制定小城镇环卫规划时,必须结合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1.控制规划范围与深度。充分估计经济发展与政策变动给小城镇环卫规划带来的不定性影响。面对小城镇经济发展的跳跃性和政策变动带来的行政区划调整,环卫规划时应特别注意控制其范围与深度,保持规划的弹性。诸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转运站等主要环境卫生设施应该对位置、规模、结构形式及工艺技术条件等提出较明确的要求;而垃圾收集点的类型、运营方式,公厕的位置、结构形式等不必逐一细化,只需定出原则性要求,然后通过环境卫生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落实。

2.树立区域联合的规划观。小城镇规模小和所处区位的影响要求树立区域联合的环卫规划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小城镇区位划分理论,小城镇大致可分为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具有带状发展趋势地区小城镇和点状独立发展地区小城镇3种类型,前两类小城镇应是施行区域联合的主体,第三类小城镇一般分布于 “老少边穷”地区,大部分经济实力弱,人口稀少,镇域面积大,就环卫规划而言,暂不宜联合。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一般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和带动,经济发展快速,环卫基础设施较好。就环卫规划而言,应将此类小城镇纳入所属大中城市的环卫规划范围统筹考虑,并特别注意保持规划弹性;同时,由于其未来大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起点要高,可执行或比照城市规划标准进行。具有带状发展趋势地区小城镇往往依托区域内重要基础设施,镇间距小,经济交通联系紧密,环卫规划应特别重视区域组团,加强彼此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3.适度调整规划标准。我国的环境卫生行业标准多是基于大、中城市的环卫工作实践制定的,并不能满足小城镇的需要,而小城镇的多样性又使得要制订统一的小城镇环卫规划标准比较困难,在已颁布实施的《村镇规划标准》中就未包括环卫内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小城镇的环卫规划仍将以城市环卫规划标准为参考,但在具体应用时必须适度调整。以生活垃圾转运设施为例,如果单纯采用基于城市特点制订的服务半径和服务面积为依据或标准,并不能满足小城镇环卫规划的实际需要,建议把服务人口作为小城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的设置与设计标准之一,在服务半径和面积上可适当放宽。对于环卫行业从业人员的配备,城市中环卫从业人员一般为人口总数的2%-3%,监察人员为0.3%,对小城镇而言,由于环境卫生面貌差,监察任务重,相应可提高人员配备比例。

4.规划制订相应管理措施。针对小城镇环境卫生面貌差的原因,在规划中着重制订3方面管理措施:一是制订车辆管理措施,如运煤车、灰土车在镇区应限速行驶,确保运输中的尘土不扬至地面而影响卫生。对各种畜力车限制其在镇区的活动范围,确保牲畜粪便不污染主要街道;二是制订居民管理措施,由于小城镇居民很多是刚刚农转非的农民,文化素质、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环保意识相对较低,又由于小城镇地域狭小,人情关系紧密,许多破坏卫生、乱倒垃圾的事件往往得不到有力的解决,因此规划中应有强制性的环境卫生条例,并制订专门的宣传政策;三是制订基建项目管理措施,特别是直接影响环境卫生的沿线工程,应与环卫部门协商施工工期、渣土处理等问题。

5.加强其他相关规划与管理。一是在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中合理安排小城镇的功能布局,改变小城镇功能区划混杂的现状,实现小城镇功能区的分离;引导集市贸易集中,消除马路集市现象;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小城镇的建筑容积率。二是针对其他类型固体废物,规划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区域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机构,区域医疗垃圾管理机构等,实现小城镇固体废物的横向管理,减轻环卫部门的工作压力。三是针对市场贸易给小城镇环境卫生带来的极大影响,加强对市场区的规划管理。依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集贸市场的布点和规模;在乡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中确定集贸市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编制集贸市场的详细规划,为集贸市场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四是对特色功能分区,制定专门的管理措施,合理划分管理权限。如风景区和军事区的管理,应由管理单位自行负责所在区域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甚至处理处置,而环卫部门则负责相应的后续工作。

由于我国小城镇的多样性,不同地域的小城镇在制订环卫规划时对以上各类影响因素的考虑必然有所区别和侧重,相关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也需因地制宜地予以考虑。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龙头”,做好小城镇环境卫生规划对改善我国小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晶昊.小城镇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

[2]陶华.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宁.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杨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小城镇环卫规划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论文_杨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