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级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_教师评价论文

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评价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论文,初中论文,评价论文,农村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目的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作为班主任,则更多地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之责,对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更是必然。班主任学生观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影响着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期望和行为,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因素。在我国关于教师学生观的研究中,思辩式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并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心目中的学生是抽象的,或者说是理想化的,这与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学生观是有一定差距的。

农村初中教育是我国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班主任依赖性比较大,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评价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语言、表情及教育行为对学生发生影响。所以,研究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评价问题,对于揭示其学生观现状及加强农村初中教师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主观评定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按“强、一般、较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未来发展按“你认为该生将来有无出息”的三种情况“有、不确定、没有”进行评价。共调查了45位班主任,对学习能力的评价对象有2120名,男生1087人,女生1033人;一年级学生710人,二年级783人,三年级627人;重点初中1270人,普通初中850人。对未来发展的评价对象有1904人:男生968人,女生936人;一年级610人,二年级730人,三年级564人;重点初中1106人,普通初中798人。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

三、研究结果

从表1可知,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符合偏正态分布。在对男女生的评价上存在一定差异,对男生评价积极和消极的比例大于女生;从年级评价看,一、三年级评价的一般性较高且与对二年级学生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对二年级学生的评价相对消极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百分比低于一、三年级,而较差学生的百分比高于一、三年级,比一年级高11.65%,比三年级高11.3%;在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两类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差别不大。

表1 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差异表

表2 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价差异表

从表2可知,从总体看,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情况下,当教师对学生未来发展评价比较低时,对待学生的态度及行为可想而知。在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未来发展评价时,也表现出一定特点,男女生方面,对女生的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均高于男生,不确定评价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二年级评价最差,尤其是在消极评价方面,高达13.7%,对三年级学生的评价最积极,积极评价高达66.7%,明显高于一、二年级。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相比,前者的积极评价高于后者。

从表1、2的对比可以发现,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评价既具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从总体看,尽管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上,肯定评价只占33.8%,但在未来发展评价上却占57.8%。但又具有不容乐观的一面,无论是关于学生学习能力或是未来发展,消极评价和不确定评价均占有40%以上比例,尤其是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使用了“很差”“肯定没有出息”的评价用语,特别是二年级学生,班主任老师在两种评价中均给了较低的评价,这与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和期待的要求是差距的。

四、讨论

班主任是学校里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直接影响着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因此,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班主任要建立积极的学生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学生发展的积极的促进者。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班主任的学生评价和期望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一)教师因素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因素是影响其评价的重要基础。

1.教师的学生理念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经常性的接触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认识并固定下来,成为支配自己的学生理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教师的学生理念一般来自两条途径,一是理论学习,一是教学实践。从理论方面看,由于过去的教育理论中缺乏对学生的系统论述,尤其是关于学生所具有的发展性、主体性、独特性等特点的系统论述,偏重于对知识传播的论述,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客体地位。教师所应具有的正确的学生观念失去了理论来源。从实践方面看,班主任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之责并经常处理学生中所发生的问题。教师总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学生,评价性理解多于移情性理解,或几乎就没有移情性理解,学生在教育中的客体地位在教师心目中就显得更为突出。来自实践领域的学生观念就成为教师的主要观念。从对学生的消极评价、不确定性评价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班主任的学生观念主要来自实践领域。

2.教师评价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硬性指标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班主任,班级成绩是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因此,班主任关注最多的是学生成绩,对学习结果的重视大于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而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布中必然存在优、中、差,教师很容易把分数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忽视其潜能发展,从而对学生形成消极的固定评价。

3.教师工资拖欠 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非常严重,对教师的探索和敬业精神具有明显的挫伤作用。工作中低效劳动增多,倦怠情绪滋生,因而对学生的研究少了,在工作中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展,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价,班主任所填写的与实际对学生的评价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理性化的成份。

(二)学生因素 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是直接影响因素。从总体上讲,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环境,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较窄,机械式接受学习比较明显,学习努力程度较高,求学精神比较突出,但给教师造成的整体印象较差。在评价时相对消极一些,期望值也相对较低。

1.性别因素 从总体上,班主任对男女学生的评价差异不太明显,这与事实上男女学生的智力分布是一致的。

2.年级因素 从表1、2可以明显看出,班主任对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存在着明显的年级差异,二年级评价最低,三年级与一年级评价比较高。笔者认为这与初二时期是明显的分化期有关。一年级所学内容是基础知识,难度相对较小,再加上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热情相对较高,成绩分化、心理水平分化不明显,同时班主任对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上尚处于探索期,因而对学生的评价相对较高,三年级学生经过二年级的分化,已相对稳定,同时又临升学压力,总体上努力程度比较高,给老师所留下的印象比较好,在评价时给予较高的评价。二年级学生已度过了初一的适应期,学习难度增大,对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学习方法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强度也增大了,所以分化比较明显,也给教师以把握不准之感,在评价上难免会受影响。

3.学校类别差异 从班主任的两种评价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比较一致,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评价差异却比较明显,重点学校明显优于普通学校,特别是“没有出息”这一肯定的消极评价,普通学校比重点学校高11.5%。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生源问题,重点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好,普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智力上,而是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为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虽然看重学生的聪明程度,但更看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刻苦、努力、勤奋、主动等。从表1、2对比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和未来发展的评价差异比较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农村初中班主任对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评价既具有积极的一面,又具有消极的一面,特别是对二年级的学生评价较低,普通中学班主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消极评价比较大。因此,笔者建议,在农村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中加强对教师系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学生观的教育,切实转变、提高教师的学生意识,树立学生中心观念,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充满信心、充满期望,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不断发展。

标签:;  ;  ;  ;  ;  ;  

农村初中班级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