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以“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训项目开发为例论文

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
——以“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训项目开发为例

张 议,刘淑霞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既是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又是对学生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考核,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开展将职业精神内涵、技能竞赛项目和实践教学项目三者高效融合的实训项目开发研究,可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让整个专业的学生均享有高质量训练和训练成果分享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养成,为工匠精神培养和高水平竞赛选手选拔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职业精神;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

一、研究背景

2018年2月,教育部等37个部门印发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4号),文件指出“大赛的内容设计围绕专业教学标准和真实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重点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创新创意水平、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大赛所考核的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和精神,正是当前职业教育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三维目标构成内容,它不仅为赛教融合课程开发指明了方向,还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改革提供了实践示例。开展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可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和工匠精神形成,还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更好的对接产业需求的方法,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拥有高超技术和精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二、项目介绍

高职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国赛项目,是在给定案例材料和客观操作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等活动,将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高度融合在一起,并借助多元化评价体系,全方位考量选手的职业化水平。以该赛项的设计思路、原则和创新点为参照开发的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训课程,融合了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和物流设施设备等课程内容,可全面推进教学内容的教学做一体化;另外,由于引入了竞赛考核评价体系,可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三、项目开发要点

首先,大赛项目实施会涉及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内容的综合性带来了较大的实施困难,因此,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应符合团队作业需要。其次,课程开设时间宜设置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已修完所有与大赛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基本具备比赛所需要的操作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完成项目任务。再次,国赛在每年的上半年举行,提前开课有利于高水平选手的选拔,也有利于对接后期的跟岗、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虽然高职物流竞赛赛项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和竞技性,但受各院校的软硬件环境影响较大,在项目开发时,不能完全照搬。为了使实训项目同时兼具竞技性和可行性,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工作岗位开发

据调研,不同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等部门进行岗位设置时,虽岗位名称存在差异,但工作内容却非常接近。部分企业在岗位工作内容安排上无外延界定,存在一个岗位承担多个岗位、多项工作任务的现象,且考核标准严格多样,这就需要以岗位群为基础开发赛教一体实训项目。而岗位群的建立首先要以工作岗位开发为前提,在细化岗位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轮岗训练获得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

(二)工作内容开发

技能竞赛内容是进行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的参照,但不能全盘利用。主要原因在于技能竞赛内容虽参照了企业实际,但又不能摆脱教学模式的需求,仍具有一定的虚拟和模拟特性。这种特性虽然在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上具有典型性,但就企业而言,并非以此来推进工作。比如堆码视图,企业几乎没有要求工作人员先绘制视图,再进行堆码作业;又如月台示意图的绘制,在一个修建完成且完善的仓库中,月台是基本确定的,工作人员只需根据工作安排到指定月台接货或者送货即可,简单培训便可实现。因此,在工作内容开发时,应以企业工作情境中的客观活动为参照对象,尽量避免虚拟和模拟,这样的内容才更贴近企业实际。所以,我们要参照的是竞赛项目设计思路、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而不是技能竞赛项目内容的本身。

(三)工作过程开发

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多样的业务活动、严格的考核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感知工作要义并获得职业技能。同时,工作环境中来自同事的指导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使职业素养更易形成且更具实践性。因此,在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时,一方面要做好专业所服务的岗位群与企业对口部门的岗位群对接,让学生有岗可去,且岗位对口;另一方面,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作业规范,让学生有事可做,且有规可循。

(4)中注协及财政部门加强引导与监督。政府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评定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加强对审计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从外部对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施加压力,使其重视审计的质量。

(四)工作环境开发

校内实训环境可保证学生在不出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践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这种任务往往受业务类型的限制而缺乏多样性,但其仍不可或缺。一方面,它可促进学生基本作业技能和素养的形成,又可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另一方面,校内实训环境具有桥梁作用,衔接了校内认知和企业实习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因此,校内实训环境建设首选“企业入校,实体运营”项目,其建设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理想的构建、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

2.企业环境开发

1.校内环境建设

取样品(批号480095)6份(阿多尼弗林碱含量为 1.7μg/片),每份 10 mg,置 10 mL 量瓶中,加 0.5%甲酸溶液适量稀释并定容至刻度。精密量取上述溶液3mL置另一10mL量瓶中,精密加阿多尼弗林碱对照品0.2mL,内标溶液1 mL,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加0.5%甲酸溶液适量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分别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内标法计算,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为0.81%。见表1。

工作过程是岗位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具有特定性,不同企业相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可能相似,也可能明显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活动情况。因此,所开发的工作过程应该既有完整的逻辑框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创新设计空间。

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让一线教师必须重新整合教学,重新审视课堂,去寻找能让孩子们能有效获取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按照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学校为了尽快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学校学生数学成绩。

(五)管理制度开发

在赛教一体实训教学时,虽会讲授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但在实训活动过程中却未按企业管理制度来实施管理,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纪律的遵守和职业作风的形成。因此,在开发实训项目时企业员工管理制度也应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予以开发,并落地到实训教学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六)工作团队开发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大量的活动是在模拟和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时进行角色划分,但也仅限于角色扮演,并未真实地履行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学生在跟岗和顶岗实习时,很难将实训成果应用到工作过程中。因此,进行工作团队开发,可教会学生如何组建团队、融入团队、管理团队和发展团队,让自己更快适应团队成长和发展。

(1)常见典型的混合油黏度预测模型中,相关常数(如Cragoe中C值,Lederer中α值)表征原油性质,对于不同地区或组分相差较大的原油应有所区别。

四、项目开发示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郑克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以“仓储管理”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09,2(10).

[3]戴勇.高职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1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58-02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融入职业精神的赛教一体实训项目开发研究-以“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实训项目开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