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术式下指动脉岛状皮瓣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效果比较论文_王新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 总结性探讨分析对比2种术式下指动脉岛状皮瓣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照组患者采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的皮瓣都成活,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患者皮瓣表皮坏死,脱落后均愈合。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持物稳定性、两点辨别觉、痛觉、皮瓣温度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 两种术式下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中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指动脉岛状皮瓣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手部;皮肤缺损

手作为人类的重要器官,需要参与握、捏、抓等大部分动作。所以,手部受到严重创伤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不然会对患者手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困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男女比例为8:12,年龄为15到54岁,平均年龄为31.2士10.03岁,损伤手指:小指2例(3指),环指4例(5指),中指4例(5指),食指7例(7指),拇指损伤3例(4指),损伤创面为1 厘米×3 厘米到5厘米×6厘米。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7:13,年龄为15到58岁,平均年龄为31.0士10.09岁,损伤手指:小指3例(3指),环指3例(5指),中指4例(5指),食指6例(7指),拇指损伤4例(4指),损伤创面为1 厘米×3厘米到5厘米×6厘米。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皮瓣切取面积为1.7厘米×2.1厘米到3.0厘米×3.7厘米。轴线为指固有动脉,在伤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旋转点为远、近侧指间关节近端平面,切口为皮瓣近端,看到神经束、血管后在皮瓣两侧缘做切口,并向远端作“z”字延长到旋转点,使神经束、血管暴露,在腱鞘浅层游离皮瓣,借助显微镜分离指神经和指动静脉,掀起皮瓣,在创面覆盖并缝合,将蒂部切口直接闭合,供区植皮[2]。

1.2.2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血管蒂为指动脉背侧支及其周围的筋膜组织,指动脉背侧支起始处为旋转点,皮瓣位置为伤指近、中节侧背方。于近端切开皮瓣,在伸肌键浅面游离。游离血管蒂时应携带宽0.5到1厘米的筋膜组织,将皮瓣通过开放隧道转移到创面[3]。

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持物稳定性、两点辨别觉、痛觉、皮瓣温度。(1)持物稳定性:根据患者损伤手的握笔稳定性判断,差为显著不稳定,良为轻度不稳定,优为稳定;(2)痛觉:患者痛觉恢复情况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针刺皮瓣和检测对应部位,和腱侧对比痛觉消失为差,痛觉减退为良,痛觉正常为优;(3)皮瓣温度:患者于相同环境中停留15分钟,测量正常皮肤的温度和皮瓣中央部位的温度,并计算二者的差值[4]。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以P<O.O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的皮瓣都成活,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患者皮瓣表皮坏死,脱落后均愈合。

2.2两组患者的持物稳定性、两点辨别觉的对比

两组患者的持物稳定性、两点辨别觉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人类的所有活动几乎都需要手的参与,尤其是拇指,在完成手的功能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临床针对手部的严重创伤采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皮瓣修复方案的制定要根据手部损伤的具体情况[5]。传统的带蒂皮瓣修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大,且治疗消耗的时间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而且临床的使用范围较小;所以,临床中现在对采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的方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使患者的手部功能尽早恢复[6]。

笔者认为皮瓣的厚度、颜色要和受区的较为接近,使外观的美观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不可以对供区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吻合受区神经断端和皮瓣内的神经对恢复术后受区皮肤感觉是有利的;保证皮瓣的供血可以提高皮瓣的存活率。本次临床研究采用了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两种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方法,不仅可以保证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受区皮瓣功能的供血,还可以使受区皮肤颜色和移植皮瓣颜色的相近。这样在保证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和手术成功率的基础上,还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所以,笔者认为,采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而且手术安全性提高。

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都成活,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患者皮瓣表皮坏死,脱落后均愈合,可知两种方式下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损伤的效果都比较好,此外,两组患者的持物稳定性、两点辨别觉、痛觉、皮瓣温度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可知,两种方式下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损伤作用效果差别不大,但是临床工作中还是应该根据患者手部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理想。据相关文献报道,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适用于指腹和指侧方损伤,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颜色、质地、外形较好,手术一次完成,不影响健指,吻合神经后能重建感觉,但该皮瓣牺牲一侧指动脉,造成伤指供血相对不足。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主要适用于指腹、甲床、指背缺损。既保留了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优点,又不牺牲指固有动脉、神经,缺点是皮瓣供区瘫痕影响美观。

综上所述,两种术式下指动脉岛状皮瓣载手部皮肤缺损的治疗中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指动脉岛状皮瓣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邓葵,卢耀军.不同术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3,41(03):181-183

[2]宋利华.岛状皮瓣在手指及手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36):49-50

[3]汪扬,侯桥,申丰等.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09):1179-1180

[4]林志雄,耿成龙.指动脉岛状皮瓣和邻指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5,26(05):726-728

[ 5] I z u m i S,M u a n o T,M o r i A,e t a l. C o m m o n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s t i f f n e s s,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l i p i d m e t a b o l i s m a f t e r m e n o p a u s e. L i f e S c i,2 0 12,7 8(1 5):1 6 9 6 - 1 7 0 1.

[6]刘承伟,彭龙,邱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2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9):43-44

论文作者:王新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2种术式下指动脉岛状皮瓣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效果比较论文_王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