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培养论文_常肖琴

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培养论文_常肖琴

常肖琴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播明中学 034000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为引导学生在上课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当今的教育教学,适时激发创新需求并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保护好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并鼓励好学生大胆去创新并逐渐培养创新习惯,为其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 培养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体育课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自身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实践性强,整体性强,社会性强,差异性大,复合性明显以及交叉性明显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一、着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儿童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创新能力是产生某个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这东西可以是一个产品,或是一个过程,或是一种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挥想象、去讨论、去探索、去实践、去预见、去创造新方法、新动作、新形式、新组合等。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培养、鼓励。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创新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勇气和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加强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来稳定学习兴趣,就是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如果教师把爱带进课堂,带给学生,带给活动,这样就能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根据体育教材、教法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科学安排,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潜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爱护学生出发,客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成功或失败,都要对其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其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教师和他们一起分享和承担,使其感到自己不是无助的,孤立无援的,让其充满信心和责任感、荣誉感,使自己所学得以运用,不仅仅是乐于学习,而是热衷于学习,还敢于创造,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的潜能得以发挥。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1.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2.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因此在体育课结束时的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3.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创新动机。

4.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四、注重激发学生主体创新意识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心灵互动,教师不断进行创新性教学,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素质。所以,要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创新意识才会激发出来。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和学两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产生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洪 论对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

[2]李建生 谈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氛围的营造[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3]钱群 趣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

论文作者:常肖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浅谈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培养论文_常肖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