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论文_朴松英

哈尔滨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法医鉴定所

摘要:目的 对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法医学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早期心肌缺血导致的猝死案例、与心脏有关的死亡和无关的死亡案例各18例,对每例进行H-FABP、HHF35、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的IHC检测并将其阳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HC检测技术可为早期心肌缺血引发的猝死案件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法医学检测依据。

关键词:早期心肌缺血;EMI;死后诊断;法医学应用

早期心肌缺血(early myocardial ischemia,EMI)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量突然减少从而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最新的研究发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果对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早期心肌缺血引发的猝死案件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法医学检测依据。本次研究通过对共54尸体进行7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早期心肌缺血引发的猝死案件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法医学检测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本市疑似早期心肌缺血导致死亡的尸检案例共18例为研究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9~54岁,平均年龄50.5±1.7岁,均死于早期心肌缺血猝死,尸检解剖发现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存在III级或III级以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机选取同时间段18例为对照组1,男13例,女5例,年龄47~55岁,平均年龄50.3±1.9岁,其中9例为机械性窒息导致的死亡,4例煤气或瓦斯中毒死亡,其余5例为电性导致死亡,尸检报告发现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存在I级或无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本市死于颅脑严重外伤尸检案例共18例为对照组2,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6~55岁,平均年龄49.2±2.1岁,宣布死亡到尸检时间为10~48h,平均20.5±4.8h,死于颅脑严重外伤,所有尸检案例均无心脏正常组织的病变,并且死者生前无心脏病史和心脏病家族史。三组患者的其他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检测方法

1.2.1仪器及药剂

主要仪器:切片机、展片仪、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台式离心机、200型多功能酶标仪、DYY-8C型电泳仪等;主要药剂:BCA试剂盒、RIPA裂解液、TEMED、丙烯酰胺、兔抗 H-FABP 多克隆抗体、兔抗 ADAMTS.1多克隆抗体等。

1.2.2心脏组织取样及标本制作

对上述所有案例的心脏组织进行取样,取样部位应为左心室到室间间隔前2/3处,取样将取得样品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15d的固定,取样后对心脏样品进行脱水和透明处理,后使用石蜡进行包埋。

1.2.3实验方法

将处理好的样品切为5μm厚的薄片,采用二步棉衣组织检测法进行分析,将0.01M 的磷酸盐缓冲液位阴性对照。使用IMAGE图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分别检测H-FABP、HHF35、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这7项,每项检测5次取平均值。

1.3结果判断

每个实验结果又3位具有多年经验的法医学病例专家进行读片分析判断。

1.4数据统计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用率(%)表示,且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共有案例54例,其中研究组案例和对照组1心脏组织的H-FABP、HHF35、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的CLU(100%)、Fn(100%)、C5b-9(100%)、HIF-1α(100%)和ADAMTS-1(100%)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2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照组1具有一定的阳性率(22.2%,22.2%,16.7%,16.7%,22.2%),但是研究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早期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量突然减少从而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法医学实践中,早期心肌缺血可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并且死后的常规检查只可以观察到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存在粥样硬化的情况,很难检测出由于心肌缺血损伤所致的病例因素,这使得早期心肌缺血的死后诊断成为法医病理学鉴定的难点。近年来多方学者都寻找可以对早期心肌缺血导致的猝死的法医学检测,但是由于方法大多操作过于复杂,缺乏特异性,费用过高,实用较差,使得这些方法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

由于法医工作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对尸体进行解剖并提取检材进行固定,尸体常保存于冷冻、冷藏或室温环境中,组织不可避免的发生一系列的自溶及腐败过程。反应早期心肌缺血的IHC指标能否用于法医病理学实践,除了需要考虑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外,还必须考虑组织自溶、腐败等因素对被检抗原的影响,因此观察这些诊断指标在不同保存环境中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缺血心肌细胞中以“缺染”作为表现形式的HHF35和H-FABP稳定性最差,-20℃和室温保存1天、4℃保存3天后非缺血区心肌细胞浆出现片状缺染,缺血区和非缺血区界限不清,缺血区心肌细胞出现局部非特异染色及背景着色,在检验中应特别注意。

免疫组化全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基本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荧光、同位素、金属离子等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抗原的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死亡案例进行IHC检测结果分析总结发现,对照组2因其死亡原因与心脏组织无关,IHC的7项检查均为阴性,对照组1的死亡尸检报告发现轻微冠状动脉及其周围组织的粥样硬化情况,其IHC检测率具有很低的阳性率,研究组的H-FABP、HHF35、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的检测阳性率均为100%,其中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这5项的检测阳性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这表明IHC检测技术可为早期心肌缺血引发的猝死案件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法医学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龚超.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02(03):75-76.

[2]Hashmi S,Al-Salam S.Loss of即strophin staining in cardiomyocytes:a novel method for detection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 J Clin Exp Pathol,2013,6(2):249-257

[3]杜中波.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缺氧诱导因子-α1的表达.法医学杂志.2012,28(05):327-332.

[4]袁翔天.急性心肌缺血碎死心肌中FAPa和TGF-p1的表达.法医学杂志.2012,28(01):18-20.

论文作者:朴松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  ;  ;  ;  ;  ;  ;  ;  

早期心肌缺血死后诊断的法医学应用研究论文_朴松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