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关家健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关家健

广东城建达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市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对交通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有序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路基工程又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路基就形不成坚实的道路,因此做好道路路基施工至关重要。

关键词:路基;市政道路;分析

1.路基工程各部分施工技术要求

市政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基础的岩土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岩土层的分布和性质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与施工,并且必须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与施工,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以及排水设施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确保行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

基床表层的材质和强度应能承受各种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使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容许承载能力,并防止地表水浸入基床土中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等路基病害。

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构筑物连接处、路堤与路堑、路基与隧道等分界处应设置竖向刚度均匀变化的过渡段。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各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满足平顺要求。对控制沉降较困难的松软土地段路基,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安排施工预压,保证必要的预压期。

路堤填料应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填筑强度与密实度等压实标准的要求。

路基排水工程应全面系统地规划、具有足够的防排水能力。

为抵御自然因素对路基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应提高路基抗洪、抗震等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标准

构造稳固性。在全部的市政道路建筑中路基构造是承载的主体承受者,必须维持充足的坚硬性、稳固性和持久性,然而路基常常遭到地层结构、水体等自然环境多变的侵蚀和毁坏及长时间通车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损毁,为了避免路基构造在通车负载及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形变,损毁乃至全部摇晃崩塌等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特定策略来确保路基全体构造的稳固性,拟定一些合理高效的方法,保证路基的稳定。

强度。为了防止路基在通行人或车等负载压力下而发生超出允许范畴的形变及损毁,或外力对路基造成超出允许范畴的形变的影响,规定路基具备足够的强度,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采用特定的方法,比如增强振捣混凝土的幅度,确保市政道路路基紧密性,增强碾压力以保证路基构造的强度[1]。

3.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路基挖方。开挖前需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来确保排水通畅,并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对地质较复杂处开挖以人工为主。在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按准确的坡度、标高施工,以免超挖或少挖,产生浪费或造成返工;注意边坡的稳定性,自上而下进行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施工中如遇土质变化需修改施工图时需及时报批。路堑挖土边坡和施工要求同填土边坡类似。对砾类土边坡,施工中根据土壤、地质水文等条件确定坡度,一般湿度大、边坡高时,用较缓坡度。

路基填方。做好试验段施工,在路堤填筑前,选择一段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在试验段内测定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在摊平过程中,注意保持每一土层的填筑保持一定的路拱,以确保施工期内路基的排水疏通,每层填土应超过相应范围内路基宽度,每侧至少宽出50cm,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满足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路基填筑。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压实。

1)按照“先轻后重、先弱后强”原则,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2)压实前,对填土层的分层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碾压。

3)碾压遍数由试验路段提供的参数确定,碾压顺序按照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纵向进退,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中,不得随意转向、掉头,严禁突然刹车停机

4)完成压实后应及时进行检测,做到表面无空鼓、轮迹和无隆起、裂纹、起皮、松散等现象,如压实过程中含水量不够应洒水,如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应翻晒后再进行平整碾压。

5)压实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密实度检测,密实度不够时应增加压实遍数和调整压实机具。

6)路基土方填筑压实质量采用灌砂法进行检验。路基石方及台背填筑压实质量采用压实遍数和沉降量控制[2]。

路基路面排水施工。

1)地面排水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市政道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市政道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避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放。在地势平坦地区,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几年前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实施的核心要素是路基施工,路基填筑材料的特性及夯实度对其强度和稳固性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微小失误会使整体工程产生品质后患。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技术难度较小,然而因为施工现场面积小,道路通行量影响施工,且工序较繁杂,工程实施时需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提升施工管制的注意力,提高品质认识,才能提升路基道路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邹传玉.我国市政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防护及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09(01).

[2]张旭生.市政工程的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3(20).

论文作者:关家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关家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