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评价_化学论文

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性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性论文,价值观论文,态度论文,评价论文,中学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都给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程在实验区开展以来,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但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都需要做具体的评价。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的研究表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无法用于评定学生的成绩,但教学一旦缺乏评价,就会出现“销蚀”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目标将日渐消失。因此化学教学中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性评价体系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证。

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确定,是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采用指向性的描述的方式,通过“感受”“认同”“体会”等行为动词确定目标水平,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就是化学探究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种界定方法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因为这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大多数教师有能力理解目标内容,知道“探究乐趣”属于“情感”,能把握目标的水平,理解“感受”“认同”“体会”这些学术语言代表不同的水平。但从学生学习评价的角度看,这种指向性的目标并不实用,首先目标没有分类,评价条目太过繁杂;其次目标内容的描述太过学术化,学生难以理解,如,许多高中生不懂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再次目标水平的等级模糊,学生难以判断,我们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认为“感受”和“体会”是不同的目标水平。因此直接应用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学生评价的操作性不强。

我们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理论,尝试构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评价体系。

一、测评内容的确定

确定测评内容的最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课程目标。但课程目标不等于测评内容,具体操作中需要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测评内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给出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5个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分类,也没有细化的内容。我们转化的方法是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进行分类和细化。Nay和Crocker分析了影响科学家发明的情感因素,认为科学教育中情感领域包括兴趣、行为的调节、态度、智力调节、欣赏、价值与信仰。Moore和Sutman从科学本质出发,确定科学教育的情感态度包括对科学创造活动的理解、对科学成果的信仰、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前面两位学者的观点,对化学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行目标的分类、补充和细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当个体在面对一定客观事物时,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如,愉快还是痛苦、喜欢还是厌恶、兴奋还是压抑、尊敬还是轻蔑,等等。学生对化学的情感体现在对化学的兴趣、化学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化学的热情。态度是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内在反应。学生对化学的态度体现在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包括对化学的历史理解、化学的社会理解和化学的学科理解。价值观是判断事物有无价值的评价标准,是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准则,是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和。化学的价值观包括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基本信念、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的分类和细化内容如下:

1.对化学的情感

(1)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现象的惊奇;对化学知识的感悟;对化学探究的乐趣。

(2)学习化学的动机:对化学研究成果的赞赏;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从事与化学有关职业的志向。

(3)学习化学的热情:化学学习的投入程度;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对化学活动的向往。

2.对化学的态度

(1)历史视野的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化学家的工作对化学发展的作用。

(2)社会视野的理解: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文化。

(3)学科视野的理解:化学研究的本质;化学研究的过程;化学家的探究素质。

3.化学的价值观

(1)化学研究的基本信念;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化学研究的基本观念;化学研究的道德规范。

(2)化学研究要符合科学道德规范;化学研究中化学家的崇高品质。

(3)化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化学研究服务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化学研究振兴国家的使命感。

二、测评方法的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和认知与技能的学习目标有较大的差异。科学的认知和技能是人类了解、认识世界的经验总结,带有一定的普适性,有比较公认的对错标准,因此可以通过学生一定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对目标的达成程度作出判断。但作为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形成的价值准则和心理内在的反应,认知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教师很难通过简单的行为观察进行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方法的选择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对某些行为作出价值判断,使内隐的感受外显化。我们认为,通过合理的设计,调查问卷、感想反思、活动设计、观察访谈等可以使学生内在的感受外显化,是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测评的重要方法。

问卷调查通常以精心设计的书面调查项目或问题,通过被评价者的自主判断选择收集信息。常见的问卷以客观性问题为主,有利于被测的答卷和结果的量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卷的问题设计可以以评价的内容为主题干,以目标层次水平为选择项。目标的层次水平可以用感受的程度或倾向性表示,也可以用行为的次数表示,还可以用不同的行为表示。问题可以是显性的,即就评价的内容直接提问,也可以是隐性的,即采用间接的方式设计问题。

如要考查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可设计显性问题如下:

(1)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你觉得自己学习主动吗?()。

A.非常主动B.比较主动

C.一般D.不太主动

E.很不主动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设计一些隐性的问题,从具体的学习行为判断学习的主动性。

(2)做实验前,你会认真预习吗?()。

A.每次都是B.经常

C.一般D.偶尔E.从不

(3)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每次都是B.经常

C.一般D.偶尔E.从不

如要考查学生历史视野对化学的理解,可设计显性问题如下:

(4)你认同“化学的发展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吗?()。

A.完全认同B.比较认同

C.一般D.不太认同

E.很不认同

也可以通过学生对某一事例的看法设计隐性问题:

(5)合成氨的发明是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事件,你认为它最重要作用是什么?()。

A.哈伯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功成名就

B.合成氨有了新方法,发展了化学工艺

C.促进火药的生产,发展了军事工业

D.促进农业生产,帮助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也可通过表格的形式,选择一些相反的观点,如表1中A和B观点相反,让学生在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中选择自己倾向性的观点,可以判断学生对化学的态度。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还可以设计主观性问题。如,通过学生对某些事例或活动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感受或体会,判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要求学生设计某些化学活动,从活动计划中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有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6月中旬以后,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经调查认定,三鹿集团所生产的婴幼儿奶粉是有问题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其中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原料,该树脂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运用于各种行业。但三聚氰胺对人体是有毒的,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和膀胱、肾部结石。作为添加剂,不法分子在原奶掺入清水后再加三聚氰胺,使之仍符合收购标准,从而增加奶量以获利。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假设我们要开设一个化学俱乐部,你是负责人。请设计一份学期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特别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以获得其他成员的支持。

由于纸笔问卷通常以试题的形式出现,有较强的导向性,应试的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在作答时倾向于选择或给出得分高的答案,而非内心真实的感受。访谈是深度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访谈目的明确,交互性强,灵活机动,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真实感受的流露。如,教师要评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可以问一些类似问卷的浅表问题外,还可以深入交谈:对化学的哪些学习感兴趣?具体表现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会对这些学习感兴趣?对化学的哪些学习感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答案的综合分析,教师能深度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当然如果访谈作为评价的一种手段,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就会比较大,评价的主观性也会增强。

实际上不管选用哪种测评方法,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测评时首先必须把学生当成朋友,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适合问卷或访谈的氛围,争取做到让学生自主地表露内心情感,无顾虑地表达内在感受。其次是不能简单地把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一旦用于选拔或甄别,就容易产生道德问题,学生答题就不会表达内心真实感受,教师评价也较难公平公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是学习性评价,即是作为判断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测评的结果及其应用

作为学习性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测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进而能提供有效的矫正方案,帮助其学习和进步。因此测评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分数表示,测评结果的表达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达成的目标及其水平。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呈螺旋式发展的复杂心理过程。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把学生的情感形成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每个阶段用行为动词将目标水平外显化,这也是化学新课程标准所用的体验学习目标水平划分方法的原型。然而清晰的划界,学术化的行为动词,很难使学生准确理解测评的结果。我们采用Renis Likert发展的评价技术,用程度表示目标水平,情感采用“强烈程度”、态度采用“认可程度”,价值观采用“形成程度”,用“非常”“比较”“一般”“有点”“没有”等副词表示等级。虽然这样的分级没有明确的界线,但学生通过自身的比较和与他人的比较,能理解测评结果的含义(如表2所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测评结果的表达除了要让学生了解目标达成的程度外,还要给出质化的测评结果,即用语言描述的形式给出总评,从而使之能更好地通过思辨或逻辑分析的方式给出学习建议。测评结果的应用有:

1.诊断

帮助学生诊断学习困难的原因,狭义的学习困难通常是指学生认知目标的实现有一定难度。在对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知本身的问题,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可见化学学习中三维目标是很难割裂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测评的结果分析,学生就会了解,也许是由于自己对化学不感兴趣,或对化学的热情不高,或对化学的理解有偏差,或没有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导致化学学习有困难。这样教师可以给出建议,通过改善情感、态度或进行价值观的学习,减轻学习困难。

2.激励

与认知领域对学生评价采用同一标准从而有利于甄别和选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合理评价更多地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目标水平的高层次是对学生内心某些感受的肯定。教师要通过评价的过程,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使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并保持积极、活跃、协调状态。同时这种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肯定,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更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3.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决定个性发展的因素中,除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各有不同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有很大差异,而且两者不一定趋同。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分与能力倾向没有必然的关联。因此简单地根据学科成绩选择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是不合理的。可以想象一个人对化学不感兴趣,但由于化学成绩不错而选择化学作为主要选修模块进行学习,甚至将来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职业,那肯定不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选择最合适自己个性发展的课程进行学习,理解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职业。

标签:;  ;  ;  

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评价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