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电视剧繁荣的思考--兼评第十五届天空飞天奖获奖作品_电视剧论文

对中国电视剧繁荣的思考--兼评第十五届天空飞天奖获奖作品_电视剧论文

关于繁荣我国电视剧创作的思考——兼评第15届“飞天奖”获奖作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获奖作品论文,繁荣论文,电视剧论文,我国论文,飞天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全国电视剧创作的最高政府奖——“飞天奖”,自1981年始,一年一度,已历15届。它一直注重正确地体现党和政府繁荣电视剧创作的思想导向和艺术导向,准确地标示出每一年度我国电视剧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电视剧事业的健康发展。

由全国各地推荐上报参加第15届“飞天奖”评选的电视剧作品近千集。这里,既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古典文学名著成功地搬上荧屏,普及到亿万观众中去的宏篇巨制;也有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新人传神写貌的颇具艺术魅力的佳作;又有再现革命历史的内蕴深厚、情节跌宕、形象丰满、引人入胜的力作……一份获奖名单,充分体现了1994年度电视艺术工作者“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15届“飞天奖”评选的成功经验深刻地启迪我们:要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电视剧创作,使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首先必须坚持思想上、艺术上的正确导向,不断强化导向意识。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通过评奖,检阅成绩,表彰佳作,发现人才,以改善和加强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体现正确导向,这是贯彻“重在建设”方针的重要举措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第15届“飞天奖”评选的导向意识不是一句空话,正是通过表彰优秀作品,推出创作人才来实实在在地体现出创作导向的鲜明、丰富的内涵的。

一是突出地表彰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高奏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强调:“特别要提倡和鼓励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风貌、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作品”(《在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与电影艺术相比较,电视剧艺术制作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加之同新闻有着更直接的血缘联系,因此在更迅疾地反映沸腾的现实生活、为社会主义新人立传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第15届“飞天奖”推出的51部获奖作品中,反映当今我国农业、工业、部队、科技、教育、公安等各条战线的改革实践,为工农兵和知识分子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传神写貌的就占了26部,质量也较历届同类题材的作品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题旨开掘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魅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既反映主旋律,又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是这批作品共同追求的目标。历届成为弱项的表现当今工农业战线变革现实的创作,本届明显改观。尤其是反映农村改革生活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农民的儿子》以长篇纪实传记手法,把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河南新乡县刘庄村党委书记史来贺带领全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艺术地再现于荧屏,折射出共和国农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颂扬了一位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历经磨难而始终紧随时代跟党前进的普通农民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的伟大人格,风格朴实凝重,内涵深广丰厚,叙事清晰流畅,表演自然到位。《吴福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一位离开乡土到现代化工矿企业当工人的普通农民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潮中心灵震荡和嬗变的轨迹,耐人寻味,启人心智。《乡里故事》颇有意味地把镜头对准了中原大地上一个封建传统颇为浓重的小镇,叙述了老镇长程天民及其两位女婿在改革大潮中的人生故事,深刻地揭示出当代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然趋势。《秦川牛》敏锐地聚焦于“科技兴农”这一主题,荧屏上扑面而来的是创作者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深切关注,透过古老的教稼台旁村落里两种经营方式、两种生活观念的冲突,歌颂了当代农业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形象地展示出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奋斗历程。《河弯弯,路弯弯》则着力刻画了以东北偏远农村乡党委书记李志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反腐倡廉、无私奉献的动人形象,石破天惊地发出了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尤其是干部的素质的呐喊,唱出了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几部反映工业、交通战线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作品,也各具特色,相映生辉。《苍茫》主要以厚重的历史感见长,将一家大型钢铁企业从解放前夕到改革开放这40余年的历史风云尽收荧屏,通过五个家庭、两代人的悲欢离合,用编年史的形式描述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讴歌了钢铁工人的崇高精神,既有磅礴的大工业气势,又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较浓的人情味。《京九情》主要以几乎与京九铁路工程建设同步的极强的纪实性见长,迅疾地把新老铁路建设者忘我劳动、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搬上了荧屏,不仅题材重大、时代色彩浓郁,而且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天路》则以历史感与现实感兼备见长,透过两代筑路、护路官兵献身于青藏公路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形象地描绘出一条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之路,深刻地展示了一条共和国披荆斩棘的成长之路。此外,描写公安题材的《九·一八大案纪实》,讴歌部队家属的《军嫂》,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礼赞的《老师》,都将镜头瞄准了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融纪实性于审美创造之中,为各条战线涌现出的社会主义新人谱写出一曲曲深情的赞歌。

二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三国演义》作为本届参评电视剧的扛鼎之作,荣获长篇连续剧一等奖,这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导向意义。首先,它成功地把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搬上了荧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十余个购买了此剧播映权的国家和地区激起了一股蔚为壮观的“三国文化热”。一时间,新华书店里《三国演义》销售一空。泰国、日本荧屏播放《三国演义》举国注目。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鉴赏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无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历史题材长篇连续剧创作来说,它又与时下流行的所谓“戏说”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以严谨的创作态度进行审美创造,从而为广大观众吸取宝贵的历史营养、熔铸高雅健全的文化欣赏心态,提供了正确的参照系。我们并不一概排斥“戏说”,但随心所欲地“戏说”到令观众对本民族的历史都难免产生误解的地步,那后果就绝不能用“娱乐”二字来加以遮掩了。须知,一个不能深刻理解并真正懂得自己历史的民族,乃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除《三国演义》外,《东方商人》、《昌晋源票号》、《大老板程长庚》等历史题材的作品也都以较丰厚的文化意蕴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或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复杂多变的商业金融活动,或形象地展现了京剧艺术发展的曲折历史,给当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宝贵的借鉴和启示。《雪震》、《上海大风暴》、《马本斋》、《梁士英》等作品把革命历史题材表现得那么动人心弦,那么好看、耐看,奏响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激越颂歌。

戏曲电视剧创作喜获丰收,在本届“飞天奖”榜上居于耀眼地位,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评奖导向。本届获奖的戏曲电视剧达11部44集,包括了京剧、越剧、黄梅戏、川剧、赣剧、藏戏、汉剧等诸多剧种。获奖数量之多,剧种涵盖面之广,都为历届罕见。《鸳鸯绣》等新编历史题材的戏曲电视剧,在利用电视这一极好媒介振兴戏曲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珍视和推广。

同获奖创作人员接触,他们可以谈出许多独特、具体的经验和体会,但有两点却是共同的。一是他们都具有正确的创作思想。他们所以有为英雄人物树碑立传、不遗余力地表现时代主旋律的创作激情,正是由于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工作和劳动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我们的电视剧,无论是展示主旋律的作品,还是体现多样化的作品,都应是为他们而创作的。二是这些创作者都有较深厚的生活积累。这些获奖的优秀作品没有哪一部是躲在高级宾馆里闭门造车“侃”出来的。特别是那些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几乎都是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深刻体验和观察的结果。获奖人员的这两点体会,是电视剧创作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值得广大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认真学习的。

第15届“飞天奖”的评选再次证明:要使我国的电视剧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艺术从来就是以质取胜的,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更不例外。对于年产量已逾6000集的我国电视剧创作来说,尤应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众所周知,我国作为电视剧艺术生产的大国,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迅猛发展的电视事业所需要的巨大的电视剧节目量,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制作能力的矛盾;二是党和人民对电视剧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寄予的厚望,与日益扩充的电视剧创作人员思想、文化、审美素质准备严重不足的矛盾。由于巨大需求量的驱动,部分创作人员中滋生蔓延了一种浮躁不安、浅尝辄止、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的创作倾向。在那些质量平庸甚至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背后,便是其编创人员创作心态的浮躁和业务根柢的浅薄。于是,数量不多的精品被数量不少的平庸之作所冲淡、淹没,就成为影响我国电视剧创作整体形象的主要缘由。以浮躁的心态、浅薄的根基创作的平庸之作,势必强化某些观众中的消极、落后的欣赏趣味;反过来,被强化了的消极、落后的欣赏趣味,又势必刺激某些人创作更加媚俗的质量低劣的作品。这样,就会导致电视剧的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15届“飞天奖”对质量意识的呼唤和对精品的大力表彰,对于促进我国电视剧的精神生产与文化消费尽快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机制,确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5届“飞天奖”获奖的51部作品,虽然所达到的审美水平还有高低之分,但从整体上有力地显示出这一年度我国电视剧创作精品意识的强化。其中的佼佼者,堪称艺术精品。荣获中篇连续剧一等奖的《沟里人》,不仅在思想内涵的开掘上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刻地揭示出我国农村改革生活的本质和历史走向,而且在艺术表现上真正做到了结构精当、语言精练、画面精美、制作精细、表演精彩。此外,《雪震》熔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于一炉,在历史内蕴开掘上的“精深”;《东方商人》把当代先进意识巧妙地熔铸于对历史叙述的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在艺术表现上恰到好处的“精明”;《上海大风暴》巧设人物关系,总揽全局,在戏剧构思上丝丝入扣的“精巧”;《九·一八大案纪实》独树一帜,别开生面,扣人心弦,雅俗共赏,在艺术形式开拓创新上的“精到”……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电视剧创作提高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15届“飞天奖”评选强化精品意识的另一标志,是在各个奖项中都坚持质量标准,宁缺勿滥。这就形成了本届评选的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短剧、短篇电视剧这些弱项的一等奖和优秀女主角奖的空缺。弱项一等奖的虚位以待,正是为了呼唤精品,激励艺术家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审美素质,创作出更精美的作品。

在总结第15届“飞天奖”评选成功经验之余,深长思之,不能不感到与电视剧创作一定程度的繁荣相比较,电视剧艺术的理论批评、人才培养和宏观管理工作,确实是相对滞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创作的后腿。为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呼吁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电视剧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电视剧从业人员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国家除了必须注重普遍提高广大电视剧创作人员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培养造就一批代表中华民族较高文明水平和审美水平、通晓电视艺术规律的尖子人才,包括真正具有权威性的电视艺术理论家、评论家,能创作精品的电视剧编剧、导演,真正具有大家风范的电视剧表演艺术家,以及第一流的摄像师、灯光师、舞美师、化妆师、音响专家等等。这就需要从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出发,为培养造就我国第一流的电视艺术人才建立健全必要的文化设施。

一是建立国家级的电视剧艺术资料馆。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尽管不长,但从1958年我国问世第一部现场直播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算起,也有38年历史了。如今且不说要查阅五六十年代那些电视剧的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已不可能,就是要调看前几届“飞天奖”榜上有名的电视剧佳作,如《凡人小事》、《新岸》、《蹉跎岁月》等,也因为没有专职收藏保管资料的机构而十分困难,有的磁带甚至已因年久而脱磁,给借鉴这些佳作的成功创作经验和研究我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历史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为电视剧建立国家级的专职资料馆,实在是刻不容缓了。

二是建立健全与资料馆配套的国家级的电视剧艺术研究机构。创作与理论研究,是电视剧事业缺一不可的两翼。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是中国电视剧艺术难以展翅高飞的令人忧虑的现状。从中央到省级,大凡社会科学院里都设有文学研究机构;电影的研究机构,也至少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但当今最具群众性的电视剧艺术,全国却没有一家专职的研究机构。成立资料馆的目的不仅在于保存资料,更在于研究和使用资料。资料馆提供看片条件,但倘无相应的研究机构,恐怕也难以在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培养造就第一流的电视剧艺术的理论家、评论家和史学家。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也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视剧美学》和《中国电视剧批评史》。建立国家级的电视剧艺术研究机构,结束电视剧理论研究长期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况,同样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三是健全国家的电视剧艺术管理职能机构。毋庸讳言,与理论研究滞后于创作相伴的,是电视剧艺术管理的滞后。现在,遍布全国的持有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长期许可证的电视剧制作单位已达110多家, 此外还有不少的持有一剧一证的临时许可证的电视剧制作单位,但国家却没有统一管理职能机构。电视剧的创作、生产、播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及评奖等工作的管理职能,均被分散到几个不同的有关部门承担。管理体制的不顺,无疑给实行有效的科学的宏观管理、实现电视剧艺术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力诸因素的优化组合,都带来了不利因素。

四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创办专门的电视剧艺术大学。电视剧艺术是一门独立的审美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生产规律和鉴赏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电视剧大国,又是拥有电视剧观众最多的国度,在培养电视剧艺术人才上没有专门的大学是不行的。仅仅靠现有的广播学院、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不仅难以满足迅猛发展的电视剧事业扩充新军、培养新手的需要,更难担当起数十万电视剧从业大军在职培训的任务。我深信:伴随着我国电视剧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创办专门的电视剧艺术大学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标签:;  ;  

对中国电视剧繁荣的思考--兼评第十五届天空飞天奖获奖作品_电视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