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论文_梁志光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论文_梁志光

东莞市长安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52384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事业愈发显得重要,而堤防工程中防洪技术在是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防洪抢险技术对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堤防工程抢险技术准备工作及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技术。

关键词:堤防;防洪;抢险;技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危,关乎国家防洪事业的发展。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堤防,不同的稳定处理机制与分析模式,为堤防风险预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堤防事业工程的好坏直接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但是由于防洪技术的不全面以及技术的适宜性不高,合理的堤防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堤防工程抢险技术工作

1、组织抢险准备

首先,抢险具有时间紧、任务急、技术性强、参与方众多等特点,这就需要在平时健全抢险机构,在抢险工作开始前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协调作用。指挥部门要与水利、气象、交通、水文、物资供应、电讯等部门保持 畅通的指挥沟通网络,结合垂直领导和矩阵领导相结 合的领导方式。其次,多方组织堤防抢险队伍。专业堤防抢险队伍是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他们熟悉堤防的工程资料,能够及时掌握汛期、分析险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抢险方案。群众堤防抢险队伍是抢险救灾的基础性力量,力量覆盖面广。

2、抢险技术培训

堤防抢险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方式,针对不同的人员有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于专业堤防抢险队伍的培训,要定期举行,由堤防抢险方面的专家来组织培训,并进行实操训练和实战演习,提高队伍抗洪抢险的实操能力;对于群众队伍,一般由人武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组织抢险队长来参加培训,然后再由抢险队长各自向村民宣传和演练抢险技术。针对堤防抢险指挥人员的培训,要重点向他们培训防汛责任制、水文气象、抢险方案制定、防洪工程、抢险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堤防抢险工作中制定科学、有效的抢险决策,充分发挥指挥功能。

3、抢险物资准备

物资是堤防抢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物质条件,须在险情发生前就有所储备。当险情发生时,要能满足第一时间运输到灾情现场,如果运输不及时,会严重贻误抢险工作时机,致使抢险工作陷入被动。如果物资供应及时,就会使抢险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讯设备准备

对用于险情的通讯联络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包括有线电设施和无线电设施,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联络机制的培训,建立起话务值班制度,并与电信部门确立呼号,保证堤防抢险工作期间紧急通讯信号的畅通无阻。

二、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

堤防抢险洪水可能出现各种情况,主要分析渗水、管涌、流土、滑坡、裂缝、坍塌、漫溢、防汛闸门漏水、失控、倒灌、堤围整体结构失稳等抢险技术。

1、堤防墙基渗漏水

在汛期高水位下,堤坝背水坡几坡脚附近出现土壤潮湿或发软并有水渗出的现象,称为渗水或散侵。渗水险情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发展为管涌、滑坡或漏洞等险情,造成溃埦垮坝灾害。首先,临水截渗。通过增加阻水层,降低浸润线,可减小渗水量,达到控制渗 水险情和稳定堤坝的目的;其次,背水导渗。用于背水坡大面积严重渗水,主要是在背水坡开挖导渗沟润线,使堤背坡面趋于稳定;最后,反滤层法。对于透水性强的堤坝,在反滤料源丰富、断面较小或土体过于稀软不宜做导渗沟时,可采用反滤层法抢护;最后,透水后戗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适用于断面单薄,坡面渗水严重,滩地窄狭,背水坡较陡,或背水坡脚有潭坑、池塘的堤段。

2、堤防管涌

堤防管涌也称为地泉,这种险情主要发生水沟和洼地以及背河堤脚附近。堤围地基处有一层沙质的透水层,渗水压力会根据水位的升高而随之变大。从而形成了水从孔眼流出的现象,这样很小的沙粒会随着水量的流出而被带出,存在孔口的周围从而形成了沙环,从而形成管涌。管涌的直径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类似蚂蚁,针对相应的情况,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堤身坍塌现象的发生,为抢险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以采取“上堵下排”的解决措施。“上堵”是通过采用土工膜的办法形成一个不透水的软体排被放在上游,主要作用

就是可以截断集中的水从孔洞流出的现象。“下排”就是采取堆筑围井的办法,使里面的水呈现出梯度的情况降低,水位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恢复土体的稳定性。

3、漫溢

当洪水发生时,漫过了堤顶,这就是漫溢。为了防止因为漫溢而发生决堤,一般需要在堤顶上筑子埝加高高度。抢护原则是当洪水有可能超过堤顶时为防止漫溢溃决,应在堤顶抢筑子埝进行加高。由于修筑子埝线长量大,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的抢护方法有:第一,土米子埝。这种方法适合在没有降水,风浪小,粘土材料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采用。加建土子埝的位置一般在临水坡肩内0.5~1.0m处,加建前要先把地表上的草皮、杂物清除掉,沿着子埝轴线开一条深20cm、底宽30cm的结合槽,然后分层夯实粘土;第二,采用土袋子埝。如果风浪比较大,不容易取用到粘土时,就适宜用土埝子。修建土袋子埝,一般使用土工编织袋、草袋、麻袋等,袋内装土八成满,袋口背水向内,袋间错缝搭茬,并以1∶0.5的坡度分层建筑;第三,桩梢子埝。在梢料比较多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在堤顶每隔0.5~1.0m处打单排桩,在桩后叠放直径20cm的梢把,并用铅丝绑扎在木桩上,也可以用土工布、竹笆或席片放置在桩后。如果堤顶比较窄,就可以用间距1~1.5m的双排木桩,在两桩间贴梢料,再填土夯实,并用铅丝或是木条连牢桩排。

4、防汛闸门漏水、失控、倒灌

在水位涨高、闸门关闭不紧密时,潮水就会从门缝或是闸口涌进,产生的积水会对周边产生极大的危害。针对这种险情,采用的抢险技术一般以堵为主。闸门发生严重漏水时,首先要用装土的袋子封堵闸口,同时开沟渠将积水引流到附近的下水道,等退潮后再将闸门修复好;其次,仔细检查栓锁闸门的螺栓,看是否有螺栓发生松动,如有松动,则要及时加固、封堵;如果发现闸门有振动现象,则要及时查明原因,对其进行加固,防止闸门垮塌。最后,如果闸门完全失控,则要用混凝土块加装土袋的方式堵住闸口,或是用排水机排水。

5、堤围整体结构失稳

堤围在受到长期的水力冲刷后,护坡的结构层会遭受到破坏,堤顶面容易出现开裂、错位,造成整体结构失稳。针对这种险情,一般采取的抢险技术是:首先,可以在墙后挖掉一些土层,减少承重量,并用开沟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其次,沿着水侧抛填土袋筑起前舱,在坡脚处抛置装土袋,在墙后稳定的区域内构筑起临时的防汛墙堤进行封闭;再次,针对坡脚刷损,用施打钢板桩或木桩的方式稳固;最后,外坡面用土工布来作铺垫,用砂石袋叠压三层,筑于堤脚稳定断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堤防抢险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极强,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工作,并切实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在堤防抢险过程中,需要严格制定好抢险技术方案,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要严格按照抢险的方案进行操作,掌握防洪抢险技术,既要有宏观的全局控制意识,又要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百春.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07).

[2]王浩斌.堤防工程技术在防洪抢险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03).

论文作者:梁志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浅谈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技术论文_梁志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