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论文_乔晶 丁林 赵欣 丁凤玮 王佳 冯朔 耿慧 李小鹏 张伟 郑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063299

摘要:心内科患者由于住院环境、疾病和内心焦虑等因素,导致睡眠障碍突出,对身体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基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一项临床对比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患者320例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同时辅以睡眠知识健康教育)和观察组(除了采取正常护理措施,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睡眠质量;影响观察

睡眠是一个人恢复体力并储存体力的重要过程,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往往会造成人们出现焦虑、烦躁、精神疲乏和情绪不稳等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良好的睡眠质量更加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病情的恢复,而临床上由于住院环境、疾病和内心焦虑等因素,导致心内患者睡眠障碍突出,因此,对患者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责任。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拟从临床对比研究出发,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来院诊治的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患者320例,其中男性患者180例,女性患者140例。患者年龄为42至82岁,平均年龄55.7岁。其中冠心病患者100例,高血压患者8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心律失常患者44例,其他患者36例。

(二)方法

将320例有睡眠障碍的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同时辅以睡眠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160例,除了采取上述护理措施,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三)护理干预措施

1.认知干预

首先,护理患者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是根源,同时跟踪患者的心理动态,掌握其心理变化,并认真记录。其次,要树立起患者抵抗睡眠障碍的信心,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睡眠障碍是一种可以通过心理行为进行调节从而恢复正常水平的症状,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告知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增强他们自觉抵抗睡眠障碍的积极性。最后,要传授给患者一些应对不良心理情绪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心理暗示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抵御睡眠障碍的第一道防线。

2.心理疏导

心内科患者在入院时,往往因为担忧病情而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加上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陌生感和恐惧感十分强烈,这对于疾病的恢复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感,比如在进行护理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为他们介绍医院的有关情况,将病情用浅显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告知他们患病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同时,也可以采用病友现身说法的方式,帮助新入院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协同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一个平和的医疗环境,防止患者心理出现大的波动,贻误治疗效果。

3.把控患者睡眠行为,提高睡眠质量

良好的睡眠行为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因患者情况不同,其睡眠行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个体差异,制定出一个最适宜的治疗和生活计划,内容包括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失眠时间、饮食管理等。计划制定后,护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令患者有规律地进行生活和治疗,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睡眠—觉醒规律,进而消除睡眠障碍。另外,为了减少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尽量将临床治疗安排在白天。患者需要使用利尿剂或者扩血管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时,将这个时间安排在早餐之后,这样可以良好规避多次排尿或者精神过度兴奋对睡眠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必须接受夜间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睡眠质量进行监测,一旦出现严重睡眠障碍,应告知主治医生,遵医嘱进行调整。

(四)观察指标

1.护理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为两周。

2.指标监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越低则睡眠质量越好。

(五)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利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结果如下:

三、讨论

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而言,睡眠障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症状,对于患者身体康复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入院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在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比如,环境因素,这一点体现在陌生的医院环境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心理因素,这一点体现在心内科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这往往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社会因素,这一点体现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方面,属于一项客观因素。对于患者本身,即便是心理上能够比较平静地面对自己的病情,身体上出现的疾病反应也影响到睡眠。比如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冠心病患者在夜间会出现比较频繁的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夜间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以至于只能端坐进行呼吸,等等。另外,对于心内科患者的医治上,一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比如洋地黄制剂、抗高血压药物、茶碱等。基于以上多种导致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护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结合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予以最有效的护理干预,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以上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心内科患者的睡眠障碍,对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基于以上总结的导致心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各类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来提升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这项措施有必要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常佳.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6):114-115.

[2]周荷娅.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0):160.

论文作者:乔晶 丁林 赵欣 丁凤玮 王佳 冯朔 耿慧 李小鹏 张伟 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论文_乔晶 丁林 赵欣 丁凤玮 王佳 冯朔 耿慧 李小鹏 张伟 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