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城中村”治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的几点建议

王德旺

(太湖县委党校,安徽 太湖 246400)

[摘要] “城中村”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以太湖县新城片区中的六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周边村民委员会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太湖县“城中村”存在规划不合理、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畅、社会治安状况差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强化管理、转变观念等建议。

[关键词]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

城市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城中村”治理便是其中之一,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县级城市中,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外拓,过去处于郊区的农村逐步被纳入城区范围,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居民脱离了传统的农业农村生活、生产方式,但在土地权属、管理体制以及思想观念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这就导致“城中村”内部规划不合理、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畅、社会治安状况差等问题,为此笔者以太湖县新城片区中的六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周边村民委员会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太湖县“城中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县“城中村”治理的几点建议。

接下来的工作,是拆除脚手架。脚手架由钢管组成,每一根钢管是用铁扣环固定在相邻的钢管上的,环环相扣。拆卸脚手架,先得顺着脚手架爬到顶端,从顶部往下拆。每拆除一根钢管,先把固定钢管的扣环拧下一只,另一只拧松,抽出钢管,将钢管往下传递。这活危险,我们有自制的保险绳,但那只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至于头上的安全帽,它救不了任何人的命。

1 太湖县新城“城中村”现状

太湖县新城位于晋熙镇内,作为原城乡结合部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新区,是县城区的重要板块,自2004年12月成立社区以来,下辖东园、长河、莲花、龙山、站前、晋熙六个社区,调研走访中发现每个社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城中村”现象。2016年《太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过去的五年太湖县县城建设全面升级, 2015年县城人口13万,建成区面积13.5平方公里,随着“五大板块”路网全面拉开,“十三五”期间按照县级中等城市标准推进县城建设,太湖县新城区“东展、西联、南拓、北扩、中提”步伐加快,拆迁安置房小区、失地安置房小区不断增加。比如:晋熙镇观音村毗邻五千年文博园,晋湖村毗邻体育馆,晋阳村毗邻火车站、汽车站、实验中学,龙安村毗邻经济开发区,加之105国道改扩建工程,岳武高速连接线建设,合安九高铁项目等等,这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拆迁安置任务越来越重,这些拆迁安置房小区、失地安置房小区逐步形成了所谓的“城中村”[1]

2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县城市发展的短板,不但影响新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我县“城中村”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规划不合理

安置小区内部存在违章建筑物,业主私自改变住房结构、用途,建筑群密度大,布局混乱,容易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隐患。比如:晋熙社区内的方合安置小区、方屋安置小区,规划时没有物业用房,物业公司私搭乱建,在小区内私建铁皮板房用于物业办公用;小区物业公司在公共出入通道上违建护栏,致使出入通道变窄,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2.2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拆迁安置房小区大多由政府供地,落实“三通一平”后由拆迁安置户出资、村组集中建设。建设过程中,一是资金来源问题。每户村民是否都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来源?二是组织实施问题。村组干部是否公道正派为民服务?三是开发商履约问题。开发商是否按照合同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拆迁安置房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比如:晋湖村分水岭组失地安置房小区,2016年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2017年10月竣工,至2019年3月一直未验收,部分拆迁安置户已经入住,但小区内水电、消防、绿化、道路、车库等未完工,小区内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问题突出[2]

2.3 管理体制不顺畅

今人读荀子《劝学》,最喜欢讲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总是梦想超过老师,却很少提及同文中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之句,其实荀子早就预见到后辈学生的骄狂。

2.4 社会治安状况差

一是做到合理规划。树立超前意识,严格控制土地的投放,避免“城中村”在无序的状态下肆意发展,减少或杜绝一边改造“城中村”一边产生“城中村”;二是改变征收补偿方式。以实物补偿为主,以资金补偿为辅,比如探索推行拆迁安置以房补房政策,确保拆迁户基本住房有保障,剩余资产归集体所有,减少盲目攀比,减少拆迁安置中人为因素,减少拆迁安置的中间环节,堵塞漏洞,让拆迁安置户真正得到实惠;三是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操作,量化资产,明确股权分配,居民按股分红,确保失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3]

3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建议

“城中村”治理是一项复杂、艰辛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居民等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政策、强化管理、转变观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完善政策

人员观念落后、成份复杂、收入不平衡导致安置小区社会治安状况差。通过走访了解到,征地拆迁集中安置后,绝大部分农民都住进了自建的楼房,由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生活方式跟不上时代和城市发展步伐,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只图吃饱穿暖,满足于现状,文明礼仪不讲究,缺乏技术和其他谋生手段,一时难以融入现代文明城市;部分已拆迁安置的人员缺文化,少技术,无追求,有的从事一些脏、苦、累的工作,有的就靠租金度日,经济收入不平衡;拆迁征地补偿中,大部分拆迁户拥有两套以上住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出租户的增多导致安置小区内流动人口增加,人员成份复杂,容易诱发多种矛盾,管理难度加大,社会治安风险增加。

城市、农村双重管理体制并存。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但农村村民委员会拥有对集体土地的管理权,如:农田、宅基地使用等。通过走访晋熙镇社区工作委员会及周边村了解到,征地拆迁后的居民安置小区处于社区的管理地域范围内,文明创建、社会治安、就业服务等与社区居委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实际上安置小区的各项政治、社会职能、居民就业、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党的建设、文明创建、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文化卫生等仍由原村民委员会管理。这就造成城乡两种管理体制并存,责任不明确,在部分管理事务上谁都想管,实际工作中又谁都管不了的尴尬局面,如小区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等。

宇晴点头称是,环顾着四围诸峰:“我喜欢这个栽花种草的好地方,改天我带你们去晴昼海看花去,几千几万的花,每一天都不同,都是我种的!”黑衣人也在一旁含笑点头,一脸的怜爱,好像看着小妹献宝的大哥似的。

3.2 强化管理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城中村”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是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社区党员要积极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征地拆迁安置、棚户区改造政策,积极参加社区治理;二是改变城市、农村双重管理体制。破除“城中村”居民户籍、土地、宅基地等二元体制,拆迁安置小区划入相应的社区,成立并发挥安置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职能,压实管理责任;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指导作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安置小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安置小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加强对物业行业的监管,实行物业公司准入制度,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杜绝安全隐患。

3.3 转变观念

一是移风易俗。比如婚丧嫁娶等传统风俗习惯与社区生活不相宜,各级组织要及时引导“城中村”居民移风易俗;二是依法治理。依法治理,强化法治观念。由于“城中村”人员成分相对复杂,往往成为治理的死角,依法打击“城中村”中黄赌毒现象,依法打击楼霸、组霸、村霸等黑恶势力,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为安置小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三是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城中村”居民生活方式大多比较单一,缺技术,少文化,缺乏进取的精神,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劳动技能,培养进取精神,才能为“城中村”治理减少阻力。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现代化视角下城中村治理困境及路径探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9,35(04):36-41.

[2]刘祯祯.中小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4):32-34.

[3].深圳城中村综合整治分区划定方案出炉[J].城市规划通讯,2018(22):9-10.

[中图分类号] D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6-0111-02

作者简介: 王德旺(1974-),男,安徽太湖人,研究生学历,方向为党建。

标签:;  ;  ;  ;  

太湖县“城中村”治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