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王进志

阅读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王进志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路口初中 王进志

【摘要】: 许多专家认为,阅读是从书中获得知识的过程,阅读是读者和书籍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量。现在许多初中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水平不高、引导方式不合理、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进行探究,找出解决的对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

一、数学阅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众多老师一直思考的。很多事例让我们感到只要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兴趣将激发潜能。这些对数学有了兴趣的学生通常会在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发言,饶有兴趣也思考讨论,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学习就能顺其自然而养成习惯,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因此,能无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的办法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设计,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阅读能更地好处理新旧知识的衔接

学生在老师的目标指引下,自主阅读教师规定内容,在明确阅读时间的要求下,完成新知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学习,对新知在疑惑中逐渐解快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通过阅读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能借助教材完善认识,从而将数学的知识结构迁移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结构。

在学生认知的迁移中,最重要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师提供合理的情境中让学生抓住衔接点,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新旧知识相互影响,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也完成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此学生在对教材原有认识结构上组建新的认识结构,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新知探析中渗透数学阅读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知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新知内容中概念、性质、定理等内涵及要义的有效掌握和理解,是学生有效解答相关问题案例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这其中,就离不开学生对新知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的阅读分析活动.数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助于阅读手段,深刻掌握内涵要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新知讲解环节,在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阅读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理解,又对关键字词进行局部的深刻研读,从逐步掌握和理解新知内容的内涵要义和关键点.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数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全等三角形概念内容的讲解,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全等三角形是全等图形的一种,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内容,哪些同学能仿照全等图形的概念说一说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师:很好,看图:△ABC与△DEF能够重合(用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那么△ABC与△DEF就是全等三角形.通过对图形的认知,我们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请根据对应顶点和对应边的概念,找出相应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生:点B与点E是对应点,BC边与EF边是对应边,AC边与DF边也是对应边,∠B与∠E是对应角,∠C与∠F也是对应角.

师:同学们找得很正确.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内容,找出用数学符合变式全等三角形的内容?

如图,△ABC与△DEF全等,即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它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大家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图,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点,记作△ABC≌△DEF.

在此过程中,教师渗透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内容,深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内容及表示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掌握程度.

四、在问题解析中渗透数学阅读教学

问题:如图,在?荀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AE=∠DCF,求证:BE=DF.

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中,教师渗透阅读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认真研读问题条件及解题要求,学生在阅读问题案例内容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方面的案例.此时,教师在此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阅读,学生意识到该问题解答时需要运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读题,找出该问题解答的策略,学生分析过程如下:要证BE=DF,只要求证△ABE和△CDF全等,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和平行线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可得AB=CD,∠ABE=∠CDF,又由已知∠BAE=∠DCF,根据全等三角形ASA判定定理得证.

学生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E≌△CDF(ASA).

∴BE=DF.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阅读分析活动,师生共同得出解题策略和方法.

通过上述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在解析问题策略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条件的阅读研析活动,找出问题条件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在关系,并通过“阅读研析”的方式探析出进行问题解答的策略和方法,为有效解题活动的开展提供方法支持.

五、在案例评析中渗透数学阅读教学

学生评价他人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实际就是在阅读他人学习过程中,借助数学知识内容及自身解题经验,进行有效反思和评判的过程.“阅读”成为评析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案例评析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展示解题过程,阐述分析思路,并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手段,对呈现的解题过程和解答思路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分析活动,阐明和表达出问题解答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掌握正确解题策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在问题案例评析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初中生认真阅读、研析所展示的解题过程,并通过“说”的方法,将自身对问题解答过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方面观点进行有效“表述”,并通过“互助合作”,促进正确解题策略的掌握、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

总之,数学阅读教学的开展,为初中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了条件和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知识,传授“阅读”方法,提供“表达”途径,为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王进志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阅读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王进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