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建筑业也发展起来。桥梁建设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桥梁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桥梁建设的稳定,防止出现安全隐患,也为了保障桥梁的使用寿命,必须贯彻和落实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桥梁;软土地基;施工
本文主要分析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技术难点、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主要问题,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相关意见和参考依据。桥梁建设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体现,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要求。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逐年增长,桥梁受到人为破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为了保护桥梁建设,更大程度上为人民提高便利,建筑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软土地基的重视程度,确保软土地基能够满足施工的硬性标准,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1 软土地基特征
软土地基的土质较柔软,并且土壤多为颗粒,这种颗粒状土壤是流水侵蚀土地,经过冲刷和沉淀形成的,因此软土地的含水量较高,土质强度低,稳定性较差,难以承受较高的外力。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具备很多不利因素,在施工中必须要引起关注。由于较高的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土壤孔隙较大,这种疏松的结构组成对大大提高了施工的难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对软土的结构造成破坏,若软土的一部分遭到破坏,则整个软土结构都会受到波动,桥梁建设的工程进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 软土地基施工难点
软土地基施工是施工的重要难题。由于软土地基比较柔软,性质不稳定,因此它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软土地基含有较高含量的水分,这就决定了在对软土地基施工时不能采用较重的器械,这使得软土地基施工具备更高的难度。
软土地基先天的特性使建筑施工具备相当大的难度。软土地基本身的含水量过大,这降低了土地的渗透性能。土地的渗透能力是影响桥梁软土地基施工的关键,在对桥梁进行施工时,如果土地的渗透速度太慢,将会降低软土地基的凝结速度,从而降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软土地中的水分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成分,在管道通水过程中,这些矿物质成分可能会堵塞管道,造成巨大的施工故障。软土地较高的含水量还可能会造成土壤基层的塌陷。软土地基的性质不稳定,施工的巨大压力让软土地基承受较大的外力,在这种情况下,软土地基层可能会因承受不住过高压力而塌陷,从而影响到桥梁整体的建设。
3 桥梁建设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维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软土地基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软土地本身的自然特性;另一方面则是由地基的固结和变形造成的。软土地基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复杂的土壤组成部分,软土地基的类型十分复杂,因此在处理关于软土地基的问题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要进行软土地基施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构造和特性,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施工。软土地施工的方法主要有表层排水法、排水固结法和换土垫层法,这三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3.1表层排水法
表层排水法主要适用于土质较好并且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软土的表层进行排水处理,由于软土的含水量经过排水后会显著性降低,如此一来软土地基的承受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同时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和稳定性都能够得到改善。在这种方法应用之前,建筑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软土地基的土质和地基的结构拟定施工方案,还应该注意将排水的渠道挖好,以便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由于软土地基的性质比较脆弱,在表层排水完成之后,可以用石块等将渠道填补起来,防止渠道的挖掘影响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针对于软土地基的区域建设。采用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排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软土地基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这样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就得到了改进。这是根据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碾压,在这个过程中,软土地基的水分就能够被排除一部分,与此同时,软土地基内部的土壤密度也会增大,土质就被固结起来,可以使软土地基变得更加坚硬和稳定。这种施工方法的原理还是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和渗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软土地基工程是桥梁建设的基本环节,如果排水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质量,因此,在进行排水之前要做好排水规划,如果排水固结法不能使软土地基达到施工的硬性标准,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用其他的施工技术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
3.3添加混合剂法
对于粘性较大的软土地基,通常采用这种技术。向软土地基中加入石灰、水泥等混合剂,不但可以增大软土地层的硬度,还可以增加软土的抗压能力。
3.4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也是能增加软土地基稳定性的方法。换土垫层法适用于软土容易获取的土质,这种施工技术是一种相对来讲比较直接的施工技术。
这种方法在前面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生产成本和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综合化的处理方法。换土垫层技术的第一步就是将软土地基中相对比较柔软的土挖出来,然后用稳定性较高的材料填补,从而达到提高软土地基硬度和稳定程度的目的。这是一种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的技术,这种技术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将软土清理干净,并且选择恰当的建筑材料进行填补,既不能选择硬度过大的材料,也不能选择硬度过低的材料,以最高限度的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所选用的填补材料主要有泥土、碎石这一类硬度较大的材料,以弥补软土质空隙大、强度低、硬度低的特点。
3.5加载法
加载法的一种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的方法,主要由降低地下水法和填土加载法组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载法可能对建筑用地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注意在建筑用地周围进行防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有关部门还应该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沉降量。这种方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具体操作流程。加载法的效果比较显著,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压能力,还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4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提高软土地稳定性的问题上应用地更加广泛。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是为解决软土地含水量大、稳定性差的问题而存在的,在桥梁建设中,软土地基技术的恰当应用将关系到桥梁的建筑质量,因此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技术至关重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表层排水法、排水固结法和添加混合剂法这三种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施工人员首先要对软土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更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土质特点进行灵活选择,进行桥梁的施工和建设,从而使桥梁建设得到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宇.浅谈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中华民居,2014,(9):355-355,356.
[2]武霞.试论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7,(9):336.[3]孙涛.探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1):239-240.
[4]沈海挺.关于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1627.
论文作者:李成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土地论文; 桥梁论文; 稳定性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较高论文; 土质论文; 含水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