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长大_亲子成长论文

让孩子们长大_亲子成长论文

放手让孩子长大成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大成人论文,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它是那些过度庇护孩子的父母自己亲手挖掘的。掉在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就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和能力呢?

1.扩大生活圈子。

孩子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需要与别人交往的,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研究表明,首先与孩子交往的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孩子在这些社会活动中逐步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不注意满足孩子的这种欲望,整天把他关在房间里,不让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社会交往性的萌芽就会逐渐萎缩,从而影响孩子心理、性格的正常发展。据报道,南方某城市的一个小女孩因偶然在上学路上遇到了一点麻烦,其母亲则为此辞职在家专门照看女儿,每天上学送,下学接。孩子呆在家中,不与外界来往,这种几乎是封闭的生活长达八年。结果,孩子变得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心理、精神出现了严重的障碍,缺乏社会生存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父母必须扩大孩子生活的圈子。如鼓励孩子与朋友一道玩;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到商店买东西时,要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东西的名称,让孩子问价钱,买好东西后向售货员表示感谢、告别等。

2.学会跌跟头。

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孩子们被视为心上肉、掌上珠,“过度保护”使得孩子本来自身应有的自我保护能力不仅得不到发展,相反却在慢慢地退化。

在日本幼儿园和中小学里,孩子之间爆发“战争”是常有的事,通常意义上的打架往往也被看成是一种体验。打人的一方看到小朋友哭了,知道了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痛苦;被打的一方尝到了疼痛的滋味,学会了今后如何避免被打,也知道了打人的后果。以往,因为有些危险而不让孩子从事某些运动或游戏的做法,家长可否考虑改变一下,比如一方面鼓励孩子拥有信心和勇气,一方面又要他们确保安全,学会“预知危险、回避危险、应付危险”的本领。

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挫折、困难、痛苦、委曲,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社会经历和心理体验。让孩子从小吃点苦,遭点磨难,跌几个跟头,不仅可以丰富他的社会感受,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从摔跤中悟出道理,得到启示,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熟、刚强、自立的心理品质。

3.不要包办代替。

如今不少家长非常疼爱子女,遇事一味地包办代替,这就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减少了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使得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提出要解放孩子的手、口、脑、眼、脚、时间和空间。家长要懂得,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体质上和脚板上。

有一位母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天,她的女儿上学不久,给家里打来电话,说是英语书忘带了,她想请在家休息的母亲给她送到学校去。可这位母亲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女儿,让她自己回来取。女儿着急地说,如果再回来取书,恐怕要迟到。但母亲坚持不送,并放下了电话。就这样,女儿不得不回来自个儿拿走了英语书。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位母亲不关心女儿,不帮助女儿,但实际上,母亲是真正地、理智地关心和帮助女儿。她使女儿懂得了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来完成,不应当存在依赖心理。事实上,女儿事后也明白了母亲的一番苦心。

做父母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和习惯,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洗脸,扫地,整理房间,帮助父母做家务等等。孩子做这些事时,家长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对孩子认真做事的态度要表扬,如果做得不太好,要告诉孩子应当怎样做,鼓励他们下次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可以说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们要学会忍受在生活中碰到的伤痛,头上碰的紫包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恢复,也许一辈子受到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要想使孩子日后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就必须从小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放手让孩子早日走向独立。

标签:;  ;  ;  ;  ;  

让孩子们长大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